宋憲青
現代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關鍵基礎保障之一,土肥對農業起到十分關鍵的影響與作用,土肥管理技術被廣泛應用至農業生產領域,成為促使我國資源環境保護性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因素,并成為關注焦點。因為我國栽培方式與管理技術還有待提升發展,導致農業生產發展受到相應限制約束。生產階段,不但會受到土壤營養成分配別缺乏科學合理性以及土壤富營養化等因素造成的影響,還會受到先進科學技術的過度運用導致土壤鹽類增加,對地下水資源造成嚴重污染。因此,資源環境保護性農業需重視對土肥管理技術的科學合理應用,推動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土肥管理技術在資源環境保護型農業中的應用
(1)滴灌施肥土肥法
滴灌式施肥土肥法,通過滴灌設備,滴灌設備可以使用圓柱滴灌管或貼片式滴灌帶,對植株進行營養液供給。滴灌設備設置鎖母通閥,能夠根據季節變化特點,使用相應的肥液。肥料稀釋通過液態方法采取施用,用量占施肥整體使用量的一半,線采取滴灌施用,之后將剩余部分肥料采取多次施用。
此種方法的優勢特點主要為,能夠針對性的將肥料施用至農作物,養分主要為液體狀態,避免造成養分損失,使養分能夠充分發揮重要作用,促進植株生長,降低所處成本。液體肥料的使用,應按照植株品類存在的區別,使用對應的肥液,作為通用莖葉的肥料,能夠使用含有離子穩定劑與聚天門冬氨酸的元素水溶肥料,肥料應具備科學合理的氮磷鉀比以及磷鈣同補效果。
(2)控制鹽類積累
土壤鹽堿化是土壤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對土壤層會造成破壞影響,特別是鄰近河邊區域位置的土壤,鹽分作用會導致土壤產生硬化與板結問題,對植物正常生長造成不利影響,還會對植物特性造成抑制影響。因此,為提高農作物整體產量與品質,施肥方法應科學合理,增強對肥料養分的合理運用,防治對環境造成污染,防止產生土壤退化問題。使用含有硫酸根與氯離子肥料階段,能夠增加土壤酸性,使鹽化問題變得更嚴重,因此還需搭配含有硝酸根與碳酸根離子的肥料共同使用,弱化酸性的同時降低鹽分造成的污染情況。
(3)科學養分管控,降低蟲害問題
作物生產種植階段,蟲害時有發生。不過對養分采取科學管控,通常可以有效抑制蟲害。不多數情況下,作物的養分分布不均勻,通常會引起局部產生蟲害問題,大部分人員經常直接使用農藥采取處理。盡管可以對蟲害進行抑制,不過卻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為有效避免產生蟲害問題,應在施肥階段,添加地砍星元素,比如硅以及鈣等元素均可以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基于土肥管理進行分析,需對肥料采取科學合理配比,降低對化學農藥的過度依賴。
(4)水培法增強循環系統運行效率
土肥技術管理階段,水培法成為實用性較強的方法。同土培法進行分析比較,存在的主要區別為土培法通過植物根部進行養分的吸收獲取,水培法通過植物全身進行新陳代謝。水培法作為不存在環境負荷的施肥方法,提供植物營養成本所需,確保提供健康可靠的生長環境,使植物呼吸與光合作用效率明顯得到增強。運用水培法階段,應根據實際情況,對植物營養進行全面分析診斷,以此采取具體的培育與施肥管理。因為使全面性使用,水培法同樣能夠可以對土壤存在的并行進行有效清除,如此可以有效減小植物出現病變的幾率,因此水培法能夠對植物生長發育環境進行有效的徹底改善。
2、肥效調節性肥料與應用
為增強農作物整體產量與品質,則需通過科學合理的肥料配比,根據旱地與水田土壤進行科學合理施肥管理,有效增強肥料實際利用效率,防治由于施肥不合理造成對環境的污染破壞。對于旱地土壤而言,處于冬季階段,肥料養分的散發受到溫度降低的影響逐漸變少,對施肥造成較大的影響。具體施肥階段,需使用部分同農作物養分溶出特性匹配的肥料,確保肥料可以充分滿足作業生長養分標準,增強作業整體產量的穩定增長,增強實際品質。農業施肥工作,通常對于肥料調節型肥料的應用,主要位于作物根系鄰近位置進行施用,防止肥料產生濃度障礙。農作物施肥階段,采取局部施肥方法,減少肥料使用量,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增強作物實際品質。
3、無環境負荷型施肥法
為有效防治土壤產生板結退化或是鹽類積累現象,作物生長發育階段,采用無環境負荷型施肥法,可以提供充足營養成分的同時,還能夠減小土壤化學負荷。對土壤酸堿度進行調節改善階段,向土壤添加少量石灰量進行處理,能夠減小石灰量對土壤造成的損害。除此之外,無環境負荷型施肥法還可以有效控制鹽類積累量。基于此,該種方法成為環保型方法,對增強作物整體產量與品質起到促進作用。
4、選擇綠肥種植
綠肥種植主要為可以為土壤提供肥料的各類作物,對綠色植物采取碾壓破碎處理,并撒到田間充當肥料。當前,普遍使用的綠肥作物通常為豆科植物,綠色種植能夠提供作物生長發育所需的有機物與礦植物,并使土壤養成能夠重新實現平衡狀態,因為豆科植物具備固氮作用,種植該類型綠肥作業能夠有效提高土壤氮肥儲備總量。如此能夠減少農用化肥的過度使用,降低施用花費對環境產生的破壞影響。
(作者單位:151700黑龍江省明水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