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燕
布病屬于傳染性較強的畜類疾病,較常發生于牛羊中,因感染布氏桿菌引起。牛羊在感染此種細菌后會導致流產問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牛羊養殖期間經常發生此類疾病。本文便針對性的分析了布病的發病癥狀,指出了完善解決措施,以期為此后的牛羊養殖提供更多的借鑒依據。
1、牛羊布病的發病癥狀
觀察患有布病的牛羊可以發現,在感染布氏桿菌后,牛羊會表現出不同的發病癥狀。對于牛而言,布氏桿菌在其體內具備較長的潛伏期,一般持續2周知6個月,且發病后會表現出全身癥狀,懷孕母牛很容易出現流產問題,且口鼻紅腫出現大量的白色分泌液體。患病母牛多數會在陰道中分泌紅褐色分泌物,伴隨劇烈的惡臭,且此種情況一般會持續2至3周。同時,妊娠期發病的母牛還會出現關節炎等并發癥問題,染病公牛還會出現睪丸腫脹等問題。總之,此種病癥會嚴重影響牛的繁殖能力,降低其產量。對于羊而言,感染細菌后,妊娠期的母羊會出現流產問題,且一般發生于懷孕3-4個月的母羊。在流產前幾天,母羊會出現體溫上升問題,并合并出現乳腺炎、關節炎等病癥。治療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導致羊群大量死亡的問題,為養殖人員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還會影響當地牛羊養殖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對此,養殖人員應針對此病癥采用合理可行的治療措施,盡早治療,以有效保證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
2、牛羊布病病理變化及診斷
牲畜生殖器官壞死以及動物肝臟、脾臟形成布病結節屬于此病的主要癥狀表現,當母畜處于懷孕期時,此病還會導致流產問題,胎兒出現敗血癥癥狀,漿膜出現出血斑點,皮下結締組織發生漿液性炎癥問題。牛羊布病的診斷可以分析實驗室診斷與臨床診斷兩個方面,其中臨床診斷主要依據流行病學進行調查,結合癥狀表現以及血清學診斷進行確診。而實驗室診斷則借助一些實驗進行,當出現陽性反應時,則代表牛羊可能感染布病。
3、牛羊布病的防控策略
①強化檢疫宣傳力度
青海地區的牛羊養殖區域較大,但多數養殖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較低,為了更好的防控布病,相關檢疫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職能,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對于牧區健康的牛羊應定期進行接種免疫工作,尤其在布病高發時期,養殖人員更應該充分重視此病的免疫工作。為了有效提升養殖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檢疫部門還應做好布病防控措施的宣傳工作,確保其獲得更多的布病防控知識,以便在牛羊發病時可以及時處理,減少布病的感染面積,強化免疫效果。
②強化檢疫工作強度
當前牛羊布病的治療效果一般,主要采用預防措施,其中最為關鍵的則是做好健康牛羊的布病免疫接種工作。在接種前,養殖人員應充分消毒牛舍與羊舍,以免接種人員在不干凈的環境中接觸病原微生物。且防疫人員在接種時應嚴格遵循防護原則,隨身攜帶消毒藥物,在注射疫苗前應充分確定信息,確保疫苗的規范性與有效性。在注射完成后還應做好藥品的正確處理工作。除此之外,牧民與相關檢疫部門也應強化合作,針對較易感染的牲畜制定完善的接種計劃,并保證飼養環境的干凈衛生。
③強化綜合防治力度
牛羊養殖人員應該根據牧區的實際情況有效采用防治措施,以提升牧區疫病的防控效果。免疫、檢疫處于最為關鍵的防控環節,期間需要及時捕殺患病的牛羊并及時消毒飼養環境。首先,應全面檢測病情發展情況,對于已經出現牛羊布病的區域,全面排查病情,一旦發現牲畜出現關節炎、流產以及死胎等明顯的布病癥狀時,應及時進行抽血檢測,以免出現交叉感染問題。其次應根據相關規定做好重點疫區的免疫工作,加大檢測力度,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進行防治處理。最后應建立信息公開制度,且監管人員應定期提交疫情的檢查報告,確保報告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不得出現隱瞞疫情的問題。各地區之間應強化信息溝通效果,建立完善可行的疫病防治機制,以更全面的落實防控措施,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最大程度的降低牧民的經濟損失。
④強化部門監管工作
布病蔓延與養殖管理情況存在緊密聯系,養殖人員若沒有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一旦發生感染則很難有效防控。自繁自養以及外地引種屬于牧民牛羊養殖品種的主要來源,但外地引種很少得到相關部門的監督審批,以致牛羊出現交叉飼養的問題,布病感染會迅速蔓延,為牧民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對此,相關部門應制定合理可行的解決措施,確保農牧經濟的健康良性發展。在疫病的防控過程中,應設定專門的區域監管人員,負責整個區域牛羊養殖場的定期消毒以及無公害處理工作,嚴格禁止在疫區引種牛羊,且重新建立牛羊的引種機制,必須引種時應遵循相關的審批制度,得到相關衛生監督部門的同意與審批,有效保證區域內牛羊的健康。除此之外,還應嚴格打擊無證從業人員,最大程度降低布病傳播的可能性,保障區域內牛羊的健康繁殖。
綜上所述,牛羊布病對養殖產業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為了有效減少布病的危害,充分保障牧民的經濟效益。相關養殖人員應針對布病的發病情況營造良好的生態養殖環境,做好防控與免疫工作,從而促進牛羊畜牧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810499青海省祁連縣默勒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