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泉
國家環保局數據顯示,在對我國500多條江河進行調查和監測有80%以上的河流都受到了污染,并且污染已經很嚴重,有些現象是比較明顯的,如我們經常能夠在河流中看到死魚死蝦。河流的污染主要是來自于養殖生產,養殖的過程中的廢棄物會導致水質下降。因此必須要提高環保意識。
一、水產養殖業存在的污染
1、水產養殖對水體的污染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水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大,因為需求的不斷增加導致養殖工廠的不斷涌現和擴大,因此施肥來取得更多的水產品的養殖模式在不斷地增加,而投放肥料等會產生大量的排放物,這些排放物會給水質帶來很嚴重的污染。不一樣的水產品對于水質的污染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養殖加州鱸魚,加州鱸魚的代謝產物占整體的投餌量的29%,但是能夠占投餌量的36%左右;而白魚或桂魚只能夠僅能吸收23%氮和31%的磷剩余很大部分的氮和磷就這么直接的排放到水中,這樣會對于水體造成很大的污染。
2、水產養殖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水魚的排泄物還有肥料在水中分解出來的氨氮對于水質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目前有很多的工廠都是采用圍網集約型養殖方式,這樣導致的氨氮會更多,采用圍網集約型養殖方式會導致在該地區的沉淀物和耗氧量會增加,會對于底棲動物發生結構性變化。比如說,我國長江地區因為水污染嚴重,出現了很多死魚死蝦有人畜中毒現象,這樣不利于漁業的發生,甚至對于水質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二、水產養殖污染的控制策略
1、科學規劃
水體環境對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很深的影響,而良好的養殖區域是進行水產品養殖基礎的工作。第一,在進行養殖之前,應該對于水質、生物有深刻的調研,充分的了解水區的具體情況。其次,可以根據水域環境的特點來劃分水域功能,通過相關的數據分析來總結水體對于營養元素的最大承載力。最后可以根據水體的承載能力來確定養殖的數量。規劃的合理性是保證養殖水體可持續利用的基礎。
2、提高耐水性飼料的應用
研究表明,在飼料中的原料越多表明對于水體的穩定性越好,飼料在水里面長期的浸泡,能夠保證飼料的成分不容易被溶解,這樣就不會有大量的危害物質出現。因此,對于廠家來說,應該不斷地提高原料在飼料中的比例,不斷地提高魚料的質量。而玉米、米糠等式比較常用的原料,同時養殖的人員應該選擇比較新鮮的飼料,加上粘合劑,以此來提高飼料的耐水性。
3、合理配比飼料,合理投喂飼料
飼料生產廠家對待不一樣的魚種、不一樣的養殖方式等來進行合理的配比飼料,根據魚類對于各樣的營養物質的需求程度的不同來進行科學的配比,用此來增加魚類的體質,因此,養殖人員一定要具備比較細心的特點,比如可以在挑選飼料的時候,一定要細心觀察生產日期,保證飼料是新鮮的;另外喂養的時候也要講究一定的方法,不能喂養太多頻繁也不能長時間不管不顧。
4、實行綠色藥品
在清洗養殖區域的其他有害水生動物的時候,采用的辦法主要就是人們會用很多藥物,這個藥物的成分會對水體造成很嚴重的污染,面對這樣的現象,很多醫學家聯合起來研究了一種藥物,這樣藥物是利用天然的藥材研制而成,因此,在水產品養殖中一定要積極的推進綠色藥品,這樣能夠在根本上面改善這個惡劣的環境。
5、利用能凈化水質的魚類及水生植物
有一些水生植物還有魚類,其本身就具有凈化水質的作用,因此,對于養殖的廠家來說,應該積極地利用一些相關的生物學技術,以此來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比如說,在水產品養殖的時候,因此養殖人員會向水里賣弄投放很多飼料,這樣會導致水中的氨氮過量,這樣會導致很多危害水體的浮游動植物出現,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在水中適時適當放一些濾食性的上層魚類,這樣就能夠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另外水生植物,比如說紫萍、蘆葦等也會快速的吸收大量的氨氮,建立一個生物的循環鏈。
總之,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水產養殖業的最根本的方向,因此對于水產養殖業來說,一定要注意保護好生態環境和水質。國家和政府也應該采取一些強制性的政策來加強養殖戶對水產品的質保和環境保護的相關認識,結合養殖人員也從自身出發來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這樣雙管齊下才能夠保證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向著可持續發展方向前進。
(作者單位:313014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