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虎
林業建設重要性正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而逐漸顯現出來,老百姓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環境的需求也推動著林業發展。種苗生產和管理是林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但當前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加以分析和解決。
林業發展事關生態環境保護大局,事關“五位一體”建設大局,是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必由之路,更是實現林業建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的前提條件。為了促進我國經濟事業和生態事業發展,必須要加大林業種苗生產技術的研發力度,促進相關科技成果向林業生態效益的轉變,將巨大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轉變為社會經濟效益和文化生態效益,并實現以林業發展帶動其它行業發展的新模式,充分實現預期目標。
1、林業種苗生產與管理原則
①堅持技術導向和市場導向原則
市場需求使林業建設的出發點,其中既包括經濟市場需求,也包括生態市場需求,前者指的是社會發展需要消耗林業資源從而刺激林業發展,后者則指的是群眾生活對美好自然環境的向往和追求。林業生產技術則是林業建設的著力點和推動力,可以說種苗生產技術是林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這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林業中的具體內涵。
②堅持理論發展與實踐驗證原則
林業生產技術理論和管理理論是驅動林業發展的兩臺發動機,林業建設實踐過程中既要重視相關理論的發展、改良,同時要注重從理論走向實踐,在實踐中發展理論、創新理論、推廣理論,特別要注重種苗的選育和管理技術發展,提高種苗萌發率和生長率。盡管理論發展可能會遇到瓶頸,但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理論,進而用完備的理論體系指導林業生產經營工作。
③兼顧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權衡是林業發展中需要著重注意的問題之一,如果只注重經濟效益增長,會導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威脅著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理念;而如果只注重生態效益,則會導致發展的后續動力不足,產業鏈出現斷層,難以維持長久的發展,所以要協調好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問題。
④堅持人才培養和管理提升并舉
林業建設不但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同時也需要一大批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入駐到相關企業中,為種苗生產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貢獻力量。總體上來說,人才培養是實現林業種苗生產技術創新的基礎,只有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上升到一定層次之后才能實現技術更新換代,僅僅依靠技術引進是難以滿足新時代林業發展需求的,必須要堅持人才培養和管理水平提升并舉。
2、林業種苗生產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農林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環節,但其中仍存在許多問題,以林業種苗生產與管理為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①缺少種苗生產技術研發人員,即使有研發團隊也缺少研究資金,這是阻礙技術進步本質的原因,而且當前研究成果的轉化率特別低,難以從理論應用到實際生產中;②在種苗培育上,缺乏對市場環境的把握,形成供大于求的市場特征,不利于效益增長,甚至有的商戶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以次充好,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③技術發展缺少獲取信息的途徑,技術和管理手段的地域色彩明顯,不利于走向市場化環境。
3、發展林業種苗生產技術和提升管理效率的策略
①拓展種苗技術交流渠道
技術閉塞是阻礙發展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拓展技術交流渠道,特別是種苗技術交流。在信息化快車道下,林業交流也應充分利用起信息化手段,例如借助互聯網來學習先進的種苗培育和種植技術,利用廣闊的互聯網平臺調研林業發展市場信息,突破發展技術瓶頸和管理瓶頸。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搭建林業電商平臺,通過智能系統實現對種苗生產管理的全方位、全天候監控。在技術交流方面,可以通過代表互換交流、開展研討會、座談會、培訓班等形式來拓展交流渠道,相關人員也要充分抓住機遇學習本領;技術引用時切忌生搬硬套,要結合當地情況做修改。
②加強樹種管理和保養工作
樹種管理和保養是造林營林的基礎工作之一,也是提高林業種苗生產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在種苗選育和技術提升過程中,要嚴把質量關,從源頭上控制好林業根基。總的來看樹種管理工作有兩點需要把握,一是對樹種適應性的綜合考察,要充分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地理地質環境,結合當地人文環境、市場環境等,從社會適應性和生長適應性兩個層面來思考營林問題;二是控制苗木質量,保證種子和幼苗符合種植、生長要求,同時要加強對脫粒、篩選和分類工作的監管,確保播種前的消毒工作順利開展。在播種之后,要按時查看種子萌發情況,確保出芽率符合要求。
③因地制宜制定發展策略
因地制宜有兩方面的內涵,第一是要因當地經濟發展基礎而制宜,林業種苗生產技術不能超越經濟發展前景,而應與實際經濟發展現狀相適應,應用技術來帶動經濟發展;第二要結合當地生態基礎和市場基礎,即上文提到的市場導向原則、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并舉兩個重要原則,改變傳統粗放式林業發展模式,切實根據當地土壤條件選擇適合的樹種種類,加大資金投入和監管力度,通過系統化的管理手段和可靠的規劃來為林業發展做出貢獻。
④優化林業發展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
為解決林業種苗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創新力度不足、資金鏈不足等問題,必須優化資源配置,探索新經濟形式下林業發展的“綠色模式”、“新理念模式”、“可持續模式”,淘汰落后產業,發展新型產業,避免相同類型企業之間的惡心競爭,為企業發展和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要加快種苗生產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以技術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林業資源重新配置,不斷探索林業種苗新技術和管理新模式。
綜上所述,林業種苗生產技術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企業、科研工作者、基礎從業人員、政府等多方面的協調配合,特別要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技術引進的力度,為林業生產的市場化打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和發展環境,把握造林的各個環節和細節問題,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作者單位:741000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麥積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