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全生
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在傳統農業時代,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方式落后及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通過毀林開荒,擴大耕地面積以增長糧食產量,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鹽堿化、土壤肥力不斷下降等生態環境問題。進入工業社會以來,隨著石油等礦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化肥、農藥、農膜等新的農業生產資料應用而生,為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農業生產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然而,由于片面追求產量,盲目施用化肥、農藥等新型生產資料,帶來土壤質量下降,食品中有害殘留物質增加等一系列問題,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低,露天焚燒秸稈,養殖場畜禽糞便隨意排放,尾菜亂堆亂放等造成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再加上廣大農民環保意識不強,加劇了農村環境問題惡化,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已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要求。
1武山縣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成就
①在農膜回收利用工作認識早、動手快,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循環利用”的工作思路。通過建設回收網絡體系,加強財政獎補支持和示范點帶動等措施,采取直接收購、以舊換新、小商品兌換、企業集中撿拾等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率。目前,全縣在13個鄉鎮建立了27個回收網點,其中有3個市、縣級廢舊農膜回收農業科學發展示范點,累計爭取省、市、縣財政獎補資金150萬元。
②在尾菜上,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理念,武山縣尾菜處理從無到有不斷向前推進,全面推行生物有機肥替代腐解菌劑處理尾菜技術,推廣尾菜處理田間堆肥,半堆半漚肥及直接還田的方式,形成了簡潔、經濟、適用、方便的還田方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創造了“武山經驗”。目前,武山縣在大南河流域、城關清池、山丹周莊、馬力北順等蔬菜集中產區建立示范區,尾菜處理利用率達80%以上。
③在秸稈回收利用方面,縣農業部門通過2013年至2017年五年的有關調查測算,全縣16萬噸秸稈,被利用的為7.7萬噸,利用率48.1%。其中飼料化利用量4.62萬噸,占28.9%,燃料化利用率2.31萬噸,占14%,肥料化利用0.77萬噸,占4.8%,還有51.9%約8.3萬噸的作物秸稈沒有被利用,或亂堆亂放、或者田間焚燒。
④按照“一控二減三基本”的原則,積極探索農藥、化肥零增長的有效途徑,全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武山縣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引導農民科學施肥,堅持走有機無機相結合的施肥路子,提倡綠肥壓青,提土壤有機質含量,爭取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建設項目,持續開展有機肥替代行動和因地制宜實施化肥使用減量行動,著力推廣水肥一體化等先進實用技術,實現化肥使用零增長。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行動。
2存在的問題
①全縣上下齊抓共管,人民群眾普遍參與的格局尚未形成
在管理層面上面主要停留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推動上,鄉鎮、村級管理力度亟需加強,人民群眾環保意識不強,對環境污染危害性認識不足,主動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不高。
②農業有機廢棄物回收利用任務非常艱巨
農膜回收、尾菜處理沒有做到全覆蓋。由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周期性和區域性,在示范區、示范點上的利用率較高,其他區域還有許多盲區,工作任務還很大,回收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工藝技術落后,產業鏈短,加工能力十分有限。
③化肥農藥“兩減”面臨諸多挑戰
一方面要求較多的產出,施用化肥、農藥簡便易行,見效快。另一方面,農產品市場還沒有形成優質優價的市場格局,嚴重制約農民及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傳統用肥用藥方式的轉變,同時,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的技術體制還不完善,僅在重點示范區域通過技術人員的大量工作,操作技術日趨完善,取得成效。要在全縣范圍普遍推廣應用尚需一定時間。
④農資市場監管難
由于農資經營主體經營分散,進貨渠道混亂,經營資料不健全,農民對農資商品質量鑒別能力有限,執法部門力量技術薄弱,再加上農資商品種類多,使用季節性強,導致農資市場存在監管盲區和監管漏洞。
3幾點建議
①提高認識,強化責任
要把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上升到貫徹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新型人、地關系高度去認識,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去落實,要與全域無垃圾和全域旅游示范縣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教育廣大干部和基層群眾增強環保意識,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動員全縣人民自覺參與到防治農業生態環境的工作中去,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
②加強技術研發,加快成果轉化
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既要求有政府方面的科學決策和資金投入,又要求有符合當地實際的技術指導。近年來,武山縣農業技術人員經過長期的實踐、積累和艱辛的技術試驗,探索出一些切實可行,實用性、操作性較強的經驗,把其中的十個重點課題研究成果匯集成武山縣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重點課題研究論文匯編。
③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能力
按照十九大報告中“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干部隊伍的要求,強化農業干部隊伍建設,特別要配強農資市場綜合執法隊伍,農業環境保護、農產品質量檢測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廣大農技人員要強化業務知識學習,加快知識更新和技術創新,努力適應新形勢下生態文明建設的素質要求,為武山縣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重大民生工程做出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741300甘肅省武山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