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學紅
摘? 要? 宜興紫砂壺不僅兼具實用與觀賞功能,同時由于歷代文人的參與,尤其是陶刻的介入,凝聚了文人的文心和藝人的匠心,珠聯璧合,使紫砂壺器也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每件作品都被賦予了獨特的藝術個性與人文情懷,紫砂“禪言壺”也是這樣的一件作品。
關鍵詞? 禪言壺;藝術風格;人文情懷
宜興紫砂壺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從開始的陶質實用器皿到后來的兼具實用與觀賞功能的藝術品,歷代紫砂藝人在其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以清代陳曼生為代表的文人的介入,首創性地把陶刻技藝引入了紫砂藝術領域,開創了文人紫砂的先河,于是紫砂技藝與書畫藝術、篆刻藝術自然對接,融為一體,文心與匠心珠聯璧合,紫砂作品上升到了文化載體的高度,紫砂作為一種傳統藝術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技藝及文化體系。每件作品都彰顯出獨特的文化意蘊,紫砂“禪言壺”也是這樣的一件作品。
1? 造型與裝飾風格
紫砂壺造型豐富,大致可分為光器、花器和筋紋器三類。紫砂“禪言壺”同時運用光器與筋紋器二種藝術手法,以獨具匠心的造型風格、氣韻生動的陶刻裝飾,詮釋了作品特有的藝術風格。
紫砂“禪言壺”的造型是在傳統器型的基礎上創新設計而成的。從側面看,壺體由上而下沿舒緩的弧線外放,四條筋紋則縱向隨之逐漸內收加深,在壺體表面勾勒出四個均分的弧面,呈現弧度柔和的主視面,為后面的陶刻裝飾預留了空間;方形壺流從一側壺體中部向上胥出,剛健挺拔;另一側方形耳把,與壺流呼應;穹形壺蓋,弧線優美,輕壓壺口,蓋口貼合,嚴絲合縫,蓋與壺身過渡流暢、融為一體;橋鈕形似壺把,橫跨蓋頂中央,與流、把一起增添了“剛”的成分,使整壺方圓相融、剛柔相濟;壺體下收于圈足,壺腳與壺蓋呼應的同時,支撐起了整壺的氣韻。
藝人以陶刻的裝飾手法,在主視面上寥寥數筆刻繪出了大肚彌勒佛的形象,表情自然生動,并以草體“喜樂”、“樂觀豁達”點題,酣暢渾厚、雄健灑脫,展示了“禪”的意境,是作品的點睛之處,恰到好處地彰顯了作品的人文價值。
紫砂“禪言壺”用精選降坡泥全手工制作,做工精細,手法干凈利落;色澤紅中微黃,渾厚古樸、溫潤典雅;壺體裝飾練達灑脫、寓意深刻;結構通融連貫、一氣呵成,整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2? 人文寓意與情懷
“禪”是佛教“禪那”的簡稱,意為“靜慮”,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也是人類鍛煉思維生發智慧的生活方式,而禪言就是其哲理化的提煉與概括,往往話語平樸、文雅和雋永,含意深遠,對人生有著獨特的啟示作用。
紫砂“禪言壺”通過陶刻手段,以大肚彌勒佛及“喜樂”、“樂觀豁達”等禪言書畫素材,融紫砂技藝與書畫藝術于一體,被賦予了獨特的“禪”的意境。“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由于大肚彌勒佛慈顏善目、笑口常開,形象化地表達了佛教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因此深受大眾喜愛。而“喜樂”、“樂觀豁達”正是“禪言”所營造的美好境界,更是現實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是生命的自覺。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挫折,這是人生對我們的考驗,更是一種成長不可或缺的歷練。隨緣是一種達觀,是一種灑脫,是一份人生的成熟。學會釋重、學會淺行,揮一揮衣袖,讓一切云淡風輕。如果我們能笑著面對一切,就會信心倍增、勇氣倍增、動力倍增,困難就會顯得不足畏懼,人生就會變得更加美好。當然這是一種戰略上的態度,在戰術上還得重視具體困難,多學本領,不斷提高戰勝困難的能力,這就是“禪言壺”所表達的人文情懷。
3? 結? 語
宜興紫砂壺因茶而生,因此泡茶功能是其立身之本。但經近千年的發展,紫砂己擺脫了實用性的束縛,集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體。歷代紫砂藝人心靈手巧的付出,賦予了紫砂壺獨特的藝術觀賞價值;文人雅士的介入,又把文化的靈魂與生命力融入了紫砂壺作品。優秀的紫砂壺作品應是一件多功能的終端,當人們在閑時泡一壺茶,觀賞著眼前優美的壺器,聞著茶香、品著茶味,也一定能感悟到來自制壺藝人內心的情感述說。
禪境,亦是一個人的心境。雨天參禪,靜夜讀書,無論在任何時候,品讀一絲絲禪意,都能夠讓你開啟心境,洗滌平日來被塵俗熏染的心靈。心若定,何須追逐;心若安,何須浮躁;心若凈,何須飄搖。使人成熟的不僅是歲月,而更應是經歷。“禪言壺”展示的就是“樂觀豁達”這樣一種人生態度與人文境界。
參 考 文 獻
[1]俞雙妹.談“勁節提璧壺”的造型風格與人文情懷[J].江蘇陶瓷,2018(04):62.
[2]陳順培.淺談紫砂“心若佳茗壺”的審美意境[J].江蘇陶瓷,2018(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