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平
摘? 要?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必然是形與神的完美統(tǒng)一,唯有形神兼?zhèn)涞脑煨停拍芤俗⒛俊l(fā)人深思,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和精神的享受。本文以紫砂壺“四方傳爐”為例,淺談其造型設計和文化內涵。
關鍵詞? 紫砂壺;四方傳爐;文化意境
“人間珠寶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宜興紫砂壺以其獨特的材質和精彩紛呈的造型為人所熟知,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發(fā)展,融合了多種文化藝術形式,與時俱進,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和文化價值。紫砂壺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載體,每把壺都有獨特的意境和價值,給人以精神上的啟迪和情感上的共鳴,實現(xiàn)人與壺的交流。
以形顯神、以神統(tǒng)形,紫砂壺作為傳統(tǒng)手工藝品,有別于現(xiàn)代機器的批量復制,每把壺都有獨特的造型和氣質,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必然是形與神的完美統(tǒng)一。只有恰到好處、形神兼?zhèn)涞脑煨筒拍茕秩境霆氁粺o二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讓人身臨其境,達到心中的世外桃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紫砂壺造型題材豐富,簡單的傳統(tǒng)器型經(jīng)由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在藝人的智慧匠心下不斷創(chuàng)新延伸,形成精彩紛呈的造型工藝體系。
“四方傳爐壺”是一款經(jīng)典器型,頻繁出現(xiàn)于清末民初時期,經(jīng)由后人的改良演化不斷傳承,發(fā)展至今成為歷經(jīng)時代洗禮、興久不衰的器型。關于傳爐的來歷有兩個說法,其一是人們認為傳爐是古代道家煉丹所用的丹爐,東晉時期著名道教領袖葛洪,常常游覽天下名山,專攻醫(yī)道、煉丹術。一次,他游玩至麻姑神功泉,其泉水清冽脫俗,令他流連忘返,于是他以傳爐煉丹,此丹有延年益壽的功效,而一直以來,人壽之極致又稱為茶壽。延年益壽是亙古不變的主題,以紫砂壺仿傳爐之型代表飲茶延年,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和心理。其二是,古時有“金殿傳臚(爐)”一說,明清時期采用科舉選拔制度,皇帝于殿試后兩天召見新科進士。考取的進士們穿著公服,與百官一起分列正殿左右,恭立于門前聽候傳呼,聽候宣讀考取進士的姓名、名次,這就是“金殿傳臚”,是一種榮耀。這里的“傳爐”有登科高中、榜上有名、飛黃騰達的象征意義,比喻事業(yè)成功或地位高升。此壺以傳爐為原型,寓意豐富,既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道家思想,有延年益壽的祝福之意,又體現(xiàn)了努力進取、奮勇攀登、改變人生的精神意志,豐富了作品的意境,給人以人生的指導,讓人在玩壺品茗的悠閑時光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真諦和無形的激勵。
就造型而言,紫砂壺大致可分為光素器、花器和筋紋器,三大類型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紫砂壺造型的藝術寶庫。“四方傳爐壺”屬于紫砂光素器的范疇,欣賞此壺,其器身以四方為基本形制,造型沉穩(wěn),四條棱線曲中帶直、直中帶曲,棱角方中寓圓、圓中有方,比一般方器多了一份圓潤之美。行話說,一方抵十圓,可見方器制作難度之高,方圓相濟更是極為體現(xiàn)制壺功底,因此,“傳爐壺”為方器中最具挑戰(zhàn)的器型之一。“傳爐壺”又稱“四豬腳”,四個豬腳是其最明顯的特征,底足采用短柱形鼎足式樣,古韻盎然,仿佛潛藏著無盡的歷史風云,“傳爐壺”厚重磅礴,釘足來源于古代青銅鼎,青銅鼎起源于商周時期,是古代禮器,象征著權力和威嚴,以鼎足入壺,彰顯了磅礴大氣之風。四個釘足架高壺身,中和了壺身的敦厚,使整壺顯得挺拔有勢,有不怒而威之感;壺流為三彎流,與壺身暗接,從壺身蓄勢而出,轉折有度,出水渾厚有力,壺嘴流口收勢利落,處理難度極大;圈把呈上揚之勢,挺括有力,與壺流相互呼應,提升整壺氣勢;壺蓋制作精良,為壓蓋形式,與壺身通轉合縫,子母線吻合,面面俱到,延續(xù)了全壺神韻;壺鈕可謂此壺的點睛之筆,飽滿而不笨重,珠圓玉潤,立于蓋面中央,仿若吸收著天地靈氣,平添了作品的神韻。老子曰:“大象無形,大巧不工”。這形容的不正是“傳爐壺”嗎?整器簡單卻不簡約,整體造型比例協(xié)調,各部位搭配和諧,線條強勁有力、渾厚端正,再加上此壺以原礦紫泥制成,紫泥沉穆穩(wěn)重的色澤更是與造型相輔相成,彰顯了青銅器般的威嚴與大氣,整壺精、氣、神俱佳,棱角藏鋒卻剛寓于柔,恰到好處地演繹了剛與柔、儒雅與溫婉相結合的美,體現(xiàn)了方圓相濟的處世哲學,深化了作品的主旨內涵。
美國作家格拉德威爾說過:“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xù)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對此我深以為然,身為一名紫砂藝人,必須以傳統(tǒng)為基礎,保持守靜的態(tài)度和精神,不斷錘煉自己的技藝,如此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意,讓作品形神兼?zhèn)洹?/p>
參 考 文 獻
[1]袁國強.淺談紫砂茗器“四方傳爐壺”的處事哲學[J].江蘇陶瓷,201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