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笑梅
[摘 要] 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所占的位置十分重要,要想真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需要對當下語文閱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雖然當下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但是教師應該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問題進行集中的重點突破,從而將這些問題解決,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掃清障礙。
[關鍵詞] 閱讀教學;問題;對策
明確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至關重要,然而當下的閱讀教學已經深深地扎根于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之中,這就導致很多落后的教學方法帶來了各種層面、不同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學習體驗入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切入點,結合當下流行的或者成為趨勢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貼近生活、感受情感,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閱讀教學,這樣很多原有的問題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不再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發展的“絆腳石”了。
一、當下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1.無法滿足課程改革的要求
自從新課改以來,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都發現了一個十分明顯的問題:雖然一直在教學策略上進行改革,但是大多數都是一些“換湯不換藥”的教學改進而已,而在教學形式與教學思想上,根本稱不上是一場“改革”。教師依舊是教學中處于絕對領導地位的教學“主體”,學生往往仍舊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學習。這就說明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學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課程改革的思想,而只是一種流于表面的“形式主義”。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往往過于重視各種所謂“技巧”與“方法”的傳授,卻忽視了十分重要的情感教學。誠然,通過“技巧”與“方法”的傳授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閱讀的方法,但是學習并沒有捷徑可走,這一教學方法的代價就是學生的思考能力與閱讀情感感受的喪失,學生的身心無法得到全面發展,所以這種只注重對于閱讀文章的分析與拆解的所謂“閱讀公式”教學法都只是一種表面上的教學,并不能讓學生掌握真正的閱讀能力,更無法使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獲得情感上的學習體驗。
3.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不同步
這個問題雖然并不是特別嚴重,但是也值得單獨拿出來探討一下。只知道低頭教學卻不懂得實踐應用,這種教學方式帶來的弊端也很大,非常容易使學生喪失對閱讀能力與閱讀思維的掌握。實際上,這一問題的產生多少與第二個問題有些關聯,學生只知道做題,并不將這些閱讀中學來的思想應用于實際閱讀中,經常進行一些快餐化、碎片化、低質量的閱讀是當下高中生閱讀的普遍現象。而且還有些同學將閱讀題與閱讀文章分裂開來,干脆用一種方式答題,用另一種方式進行普通的閱讀,導致閱讀教學的初衷被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顛覆,這樣根本無法從閱讀教學中獲得真正有用的能力,是一種舍本逐末的愚蠢行為。
二、對于當下語文教學問題的分析
我們首先針對語文教學中最嚴重的問題——教學模式化、教學中不重視情感體驗來進行分析。教學模式化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在我國早些年的語文教學中,由于國民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國民整體素質不高,這時采用的教學方法大多以快速成才為目的,所以出現了“公式化”“技巧化”的教學潮流。這種教學方式的優點也顯而易見——快速、高效、保證效果,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墒?,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與學生又犧牲了什么呢?這個答案也很明顯——學生的思維與能力。而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與閱讀能力,所以僅針對語文閱讀教學而言,這一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要遠遠大于收益。綜合以上的信息,再結合新課改后語文素質教學的需求,不難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語文閱讀教學終究無法“速成”,任何企圖通過所謂“技巧”“策略”來快速提升學生閱讀“解題”能力的教學方法始終都是一種“應試教育”的天真思想,并不符合未來社會發展對于人才能力的需求,所以當下的語文教師應當果斷認清這一“捷徑”帶來的不良后果,踏踏實實、腳踏實地地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解決了這一問題,其他的問題只需依照同樣的思路來進行針對化處理即可。
三、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
1. 統一掌握并明確教學改革的目標
教師應當在教學工作展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而學校應當對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與教育,讓教師統一掌握并明確教學改革的目標。而教師則需要收集并整理許多在教學中能夠用到的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關的資料,比如一些期刊、論文等,根據這些論文的內容制定教學框架;同時教師還應當搜集資料,掌握一些高中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比如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情境創設等等,豐富學生課堂學習的體驗,利用多元化、多形式的實踐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要深入進行教學創新
當下的語文閱讀教學還停留于較為傳統、古老的時期,就是因為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很少,使得教師也沒有什么可供參考的資料,所以教師應當在現有的語文教學基礎上進行創新。以教學《陳情表》一課為例,這是一篇古文,但是其背景十分特殊,這是一篇謝絕皇帝起用的文章,在古代“抗旨”的罪名是可以判死刑的,所以教師可以大膽地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身處作者李密的角度思考一下,為什么要把一個簡簡單單的“辭職信”寫得如此感人肺腑,而在文章中又有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作者在這方面的用心?這種問題十分新穎、有趣,同時還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慢慢養成閱讀的思維,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創新。
3.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師在教學中不應當只講理論,不重視學生閱讀習慣、閱讀興趣的培養。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興趣也是彌補前文所說的閱讀情感教學缺乏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同時一旦學生愛上了閱讀文章,能夠享受閱讀文章的過程,學生便自然會利用平時的閑暇時間進行閱讀的練習,甚至完全不會將這種練習過程當作一種“學習”的形式,而是完全出于自身的喜好,這就使得教學生活化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所以不注重情感體驗與教學脫離生活實際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來源其實是相通的,只要使用一個方法便都能得到解決。
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一些閱讀討論會,讓學生在一起分享各自一段時間中閱讀的感想與體會,通過彼此閱讀的收獲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動用學校的資源,為學生舉辦“閱讀月”的活動,而這些活動也可以交由學生完成,這樣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進行閱讀,從而使閱讀更加貼近生活,以達到新課改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要求。
4.及時獲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饋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差異化教育,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教學策略的定制,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陪伴。同時教師也應當降低姿態,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經常與學生溝通,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學生的學習狀況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雖然當下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但是很多教師都開始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問題進行集中的重點突破,從而將這些問題解決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掃清障礙。當然,本文在此也只是針對其中幾個較為重要且對語文閱讀教學影響較為明顯的問題進行了重點討論,實際過程中教師遇到的問題只會更多,所以教師應當吸收本文的主要思想,并將其優化、改進后有目的地應用于實際教學中,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否則一切都將是紙上談兵。
參考文獻
[1]董穎.基于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論析[J].科技視界,2016,(8):159.
[2]張譚.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及建議[J].科學中國人,2016,(23).
[3]王樂樂.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101.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