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建筑發展以及工程造價控制觀念的不斷深入,國內工程建設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項目工程而言,在項目實施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工作對于整體項目的資金投入規劃以及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項目實施造價控制工作對于項目的投入產出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控制不必要的支出,還能夠為投資方賺取更高的收益。
關鍵詞:項目實施 實施階段 工程造價 造價控制
目前我國國內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工程造價控制不合理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項目工程的實施效率,而且工程造價關系到項目的投資與成本的支出。因此在項目實施階段實施嚴格的工程造價控制工作,不僅是為了確保工程投資的使用效率,也是將浪費、腐敗問題遏制在萌芽里,繼而確保項目能夠保質保量按時完工。
一、當前我國項目實施階段中工程造價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投資單位對于工程造價控制過分干涉
一般而言,項目投資單位是整體項目的資金來源,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項目投資單位對計劃的批準具有較大的決策權。在此階段由于任何建筑項目都是在項目投資單位現有經濟投入的基礎上完成的,因此良好的計劃和合理的選擇之間常常存在矛盾。對于項目投資單位而言,對于整體項目的造價控制往往是強制性的,并且無差別地干擾了建筑設計設過程中的成本計劃。項目投資單位往往是從自身的角度來看建筑項目工程,項目投資單位只需要節省成本的解決方案。但是許多設計單位都屈服于項目投資單位的建議并根據項目投資單位的需要盲目修改了設計方案,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成本的控制。實際上對于項目而言,很容易將隱藏的設計風險掩埋在項目中,甚至在以后導致嚴重的質量問題。
(二)項目建設人員與工程造價人員缺乏及時的溝通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項目工程的建設工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在進行項目工程的整體設計時,建設人員需要與工程造價人員進行及時的交流,以確保項目的信息能夠進行及時的溝通。一般而言,工程造價人員的技術研究工作是在確保建設項目的質量下進行工程造價的控制,建設人員必須根據工程造價技術人員的要求來設計項目工程的合理建設。然而在當前我國實際項目設計中,建設人員缺乏與工程造價人員的及時溝通,很難保證施工建設過程中滿足工程造價的需要。在進行建設工作時,工程造價人員應加強對于項目工程的工程造價的分析和研究。工程造價人員必須在設計過程中不斷調整造價控制的方案,調整后應聯系設計建設人員以設計符合質量要求的施工圖。
二、基于項目實施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應對措施
(一)嚴格按照工程造價的設計方案進行項目整體實施
一般而言,當整體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后,項目工程的設計人員與項目造價控制人員探討后就會進行整體項目設計方案的確定。此后,項目工程施工人員開始施工,對于設計方案中的具體要求需要進行施工的具體落實,不能憑靠施工人員的主觀觀念進行項目工程的施工工作。嚴格按照項目工程造價控制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可以在施工過程中有效避免因施工人員主觀性施工造成的項目造價的變動。將一切影響因素嚴格按照要求來實施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工程造價控制混亂的現象。
(二)建立健全實施監督機制,控制實施要點
在整個建設項目中,項目工程的實施工作非常重要。整體項目工程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建筑的質量。為了保證建設項目的質量,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必須嚴格控制所涉及的施工技術問題,設計計劃后必須對其進行嚴格審查,測試建設項目的質量時,負責人應對現有施工技術要點進行驗證和測試;為了減少錯誤,將盡可能監視項目工程的施工過程;為了確保在施工階段進行監督工作,將采用標準的管理方法來規范監督工作;監理時主要是分析項目工程實施的管理工作,這一點對于項目的質量控制以及造價控制很重要。目前必須保證建設項目的施工監督工作,有效避免由于施工工作的浪費,項目施工監督人員可以通過管理對設計工作進行標準化。
(三)根據施工造價控制實施獎懲制度
因為在項目的造價控制工作中實施工作非常重要,所以為實施單位建立獎懲的制度也是非常重要。將來項目工程的實施工作將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建筑工程高度重視實施質量,更加注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經濟合理性,許多建設單位會根據一定的獎懲制度對施工單位進行獎懲。施工單位在進行實際施工工作時,必須按照成本管理部門發布的管理方法進行成本管理;項目投資單位必須根據施工方案的質量獎勵施工單位,同時還需要獎勵內部造價控制工作優異的員工,調動全體人員的工作熱情,并確保項目實施結果的質量。
三、結語
整體工程項目的造價控制工作是確保資金最大利用效率的保證,在實際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實施階段的工作對于項目造價控制十分重要。項目工程管理人員需要做好工程的造價控制工作,嚴格按照工程造價的設計方案進行項目整體實施;在實施過程總建立健全實施監督機制,控制實施要點,并根據施工造價控制實施階段的獎懲制度,幫助實現高效項目造價控制工作。
參考文獻
[1]盛賀.建設項目實施階段的造價控制探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8,494(0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