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健
摘 要:大型鋼鐵企業廠區規模龐大,人員交通組織混雜,各項公輔設施及廠內人員交通組織設計需要從多個方面考慮,達到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目的。公輔設施與公交線路配套設計,人員流動與物料運輸線路分開考慮,確保廠內工作人員的安全。
關鍵詞:鋼鐵企業 公共交通 公輔配套設施
根據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與河鋼集團“十三五”規劃,河鋼集團將在唐山市樂亭經濟開發區內打造樂亭鋼鐵基地項目。項目占地9000余畝,其中黃海路北側占地約700畝,黃海路南側為主廠區,占地8000余畝,公共交通在整個廠區尤為重要,合理的公共交通線路和配套的公輔設施能夠減少員工上下班的通勤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損耗,促使整個廠區運行更加高效。
一、廠區內公共交通模式
樂鋼廠區內采用正常的工廠施工作業模式——四班三運轉,整個廠區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分班人數,其中以煉鐵煉鋼軋鋼人數尤為居多,占到整個工廠作業人數的50%以上,同時,煉鋼煉鐵和軋鋼區域距離較近,因此,根據整廠區同時作業人數具有的分區域集中的特點,設置不同的公交循環線路,使整個公交系統具有更高效的運送人流能力。
工廠內公共交通系統和城市中公共交通系統相比,客流高峰期和瞬時性特點更加明顯,在員工交接班時間,大量人流急需疏散,非交接班時則人員流動較少。因此,根據客流瞬時性、聚集性的特點,在交接班時間段采取多輛車次同時發車,非交接班時間段內則定點定時發車以供部分人員前往其他區域,保證整個公交系統有序進行。
二、廠區內公共交通平均時速與平均站距
根據以上兩個人員流動特點,對整個廠區進行線路規劃,按照每輛班車輸送人數在50人左右進行計算,最終方案規劃設計為兩條公交線路,其中兩條線路分為長循環線路和短循環線路。
確定公交系統站距時,應考慮員工上車時間與乘車時間的比較,站間距越小步行時間越短,上車更加方便,而站距越大,停車和減速加速對車速的影響越小,平均車速越大,乘客在車上的乘車時間越短,考慮到整體利益需要,平均站距需達到兩者平衡。因此,為求得最佳站距,得其中,L為廠區內平均站距,Vst是乘客的步行平均速度,Lp是乘客的平均乘坐距離,T是平均每站停站的損失時間。
在樂亭鋼鐵廠中,根據公共交通模式設計的兩條公交線路,在總平面圖中設計線路長度為9公里和8公里,因此Vst根據中國人平均步行速度,設置為4公里/時。
T設計為廠區內公交車輛平均每站停站時間約為1.5分鐘。
帶入公式中得Lc=0.9公里空車率按照10%計算。
因此設計長循環線路設計途經站場—廠前區—煤氣發電1—燒結1—球團2—料場1—高爐1#6—蒸汽發電1—煤氣發電—廠前區—站場,共計11站,線路長度約為9公里,設計運行時間約為54分鐘,設計車次為22輛(包括輸送上班員工與下班員工), 短循環設計線路為始發站—廠前區—煤氣發電—冷軋—熱軋—水處理—煉鋼—廠前區—公交站共計9站,線路長度約為8公里,設計運行時間約為48分鐘,設計車次為54輛(包括輸送上班員工與下班員工)。建議運營時間跨度為90分鐘(各車間交班前60分鐘至交班后30分鐘);每次發車間隔為10~15分鐘,每次發車數量在3~5輛車,以保證員工按時有序開展工作。非交接班時段內每次發車間隔30~60分鐘,每次發車數量為1輛,以保證員工特殊情況下或參觀交流人員的正常出行。
三、廠區內公輔設施與公交系統
大型鋼鐵企業因其占地面積大,員工眾多,合理地設置食堂、浴室和廁所關系到員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樂亭鋼鐵基地內設置三處食堂浴室,均位于人數較多的工作區域,同時,為了保證其他區域內員工的正常就餐及沐浴,各處食堂浴室均設置在距離公交站點150米內,減少乘坐公交的員工的步行時間。食堂浴室規模按照人員數量設置,保證員工能夠正常就餐及沐浴的需求,食堂浴室均設置廁所,在使用期間內開放。
因食堂浴室及辦公樓內廁所具有定時開放,位置隱蔽,分布不均、限制部分特定人員進入等特點,廠區內部分廁所需要單獨設置。根據樂鋼廠區人員數量和性別比例,各車間男女比例按照4∶1計算,廁位男廁百人以下每25人設一廁位,超過一百人每50人增設一個蹲位,女廁低于一百人每二十人設一蹲位,超過一百人每35人增設一個蹲位。廁所按照服務半徑300米設置,同時考慮到部分設施產生的聚集性、瞬時性人流,如與公交站點、停車場,未設置廁所且員工數量較多的廠房主要出入口等。整個樂亭鋼鐵廠共計增加11座廁所,滿足員工的使用需要。
衛生間布置應滿足規范要求,設計不影響整個廠區的總體布局,設計時應靠近主要道路,具有易于尋找,標示清楚等特點,以方便員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