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強
摘 要:現代音樂的發展促進了樂器的發展和演奏技巧的提升,觀眾對音樂作品情感表達的要求也更高。在架子鼓演奏中,準確的肢體語言的運用能更好地詮釋音樂作品的情感,獲得更好的演奏效果。本文對架子鼓演奏中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和訓練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架子鼓 肢體語言 訓練方法
架子鼓亦稱爵士鼓,是一種常見的樂器。在架子鼓演奏中,演奏者運用肢體動作來配合擊打節奏,通過動感的表演來展現音樂形象、增強舞臺表現力和表達音樂情感。肢體語言代表了演奏者內心情感,體現了音樂作品的情感和藝術風格。為了提高架子鼓的演奏效果,提升演奏者的肢體語言運用能力至關重要。肢體語言的獲得和運用不是先天所得的,而是要經過后天規范和系統的訓練才能獲得的,所以很有必要對架子鼓演奏者進行專業的肢體語言訓練,以提升演奏者的音樂技巧和音樂審美能力。
一、架子鼓概述
架子鼓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期,其演奏的最主要特征是左手演奏、右手切分音為主,最初的演奏技巧較為簡單。隨著音樂的發展,架子鼓的演奏技術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演奏技巧也有很多創新,一些傳統的打擊樂器也不斷加入架子鼓當中,到20世紀50年代,很多音樂人開始將其搬到舞臺上演奏。當代的架子鼓由低音大鼓、小軍鼓等組成,成為現代音樂尤其是搖滾音樂中核心樂器之一。在演奏中,架子鼓能夠通過節奏和速度的變化來引領音樂風格的變化,是現代樂隊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樂器。組成形式的變化和演奏技巧的豐富,需要借助肢體語言來表達音樂情感,肢體語言在架子鼓演奏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
二、肢體語言在架子鼓演奏中的重要性分析
從舞臺位置上來看,架子鼓一般都在樂隊的后方,但位置上的劣勢并不影響架子鼓手的影響力和舞臺魅力,觀眾往往對架子鼓選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喜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在于架子鼓手善于運用己的肢體語言來吸引觀眾,得到觀眾的關注和認可,所以這也是肢體語言被運用在架子鼓演奏中的重要性所在。其他樂器演奏可能不會運用到肢體語言,但架子鼓手的肢體語言卻是無可或缺的,它能夠帶動音樂的節奏和觀眾的情緒,因此架子鼓肢體語言在學習和演奏中都十分重要。
從樂器表演的角度來看,架子鼓表演是對肢體語言運用最為頻繁的一種樂器。架子鼓是一種典型的打擊樂器,借助四肢的用力來完成擊打是獲得音符的必要措施,鼓手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懂得如何發力、如何控制肌肉,以正確的發力技巧來實現更好的擊打效果,通過肢體語言將內心的音符表達出來。因此,為了保證自身的身體協調,要求鼓手努力掌握自身的平衡狀態,調整并控制自身的表情、神態以及氣息,并將自己四肢的運動狀態與音樂內容、節奏相融合,從而更好地展現自己的表演狀態,通過肢體語言更好的表現作品的內容、節奏和情感。
三、提高架子鼓演奏中肢體語言的訓練方法
架子鼓肢體語言的訓練是有規律可循的,程式化傾向明顯。對架子鼓肢體語言進行訓練按照科學、規范的模式進行,是能夠促成其程式化發展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程式化不等于機械化。在架子鼓肢體語言訓練時,一般可以采用動靜結合、視聽結合和思行結合三種訓練方法。
動靜結合。動靜結合的訓練方法是架子鼓肢體語言訓練的重要方法和指導思路。動靜的范疇是基于肢體所表現出來的力度、對比等,是塑造音樂形象的重要部分,也是架子鼓表演的重要特性。動靜結合立足于音樂作品的層次及情感,演奏者需要悉心揣摩和思考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再結合恰當的肢體語言來進行準確的演奏。通過動靜結合訓練,可以對演奏者的肢體語言進行設定,并落實到具體的演奏之中,從而使演奏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和內容,更容易獲得較好的演奏效果。
視聽結合。架子鼓作為一種擊打樂器,能夠給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帶來雙重享受,因而,為提升架子鼓肢體語言,對鼓手進行視聽結合訓練也是提升肢體語言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演奏過程中,鼓手要努力達到視覺與聽覺的結合,在對作品內容和情感把握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采用不同的肢體語言。對于抒情的音樂,要采用柔和優雅的肢體語言。對于激昂向上的作品,要采用瀟灑大氣的肢體語言。而對于搖滾類的音樂作品,要采用大幅度和夸張的肢體語言。切記不能夠采用千篇一律的肢體語言,導致視覺與聽覺的不相符,削弱演奏效果。
思行結合。為了提升肢體語言的能力,鼓手還要進行思行結合的訓練。一方面,鼓手要對作品進行深入的思考,理解做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理解音符背后的韻律,思考自己應當運用何種肢體語言才能更好地演繹作品真正內涵。還要對自己在演奏中的肢體語言不斷地進行反思進而思考,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另一方面,在進行肢體語言運用時,鼓手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作品的內容進行演奏練習,要突出作品的內容也要彰顯自己的肢體語言特色,不要隨意的模仿別人的風格。
綜上,肢體語言的運用是架子鼓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一個架子鼓手都必須的面臨的問題。演奏中肢體語言的加入可以更好地表現作品的內涵、塑造音樂形象和提高演奏效果。通過科學合理的針對性訓練,可以有效提升鼓手對肢體語言理解和訓練。但在訓練過程中,鼓手不能一味模仿別人,要努力追求自身的肢體語言特色,努力實現鼓手和樂器的統一。
參考文獻
[1]陳俐君.架子鼓演奏中的肢體語言運用[J].大眾文藝,2014,(2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