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峰
摘 要:本文介紹提升海水池塘蝦蟹貝混養產量的措施,包括養殖條件、餌料投喂、調節水質、苗種選擇、防治病害以及適時收獲等方面,提出應當加強重視的注意事項,旨在依據品種特性,體現優勢互補的作用,增加成活率。
關鍵詞:海水池塘 蝦蟹貝 混輪養殖
蝦蟹貝混養技術主要是指通過不同養殖品種優勢互補的原理,利用池塘中海水水質,控制池塘中污染程度,增強蝦蟹貝品質和提升產量。近些年在水產行業中被廣泛應用,具備經濟收益高、水體利用空間大以及環境污染程度輕等優勢。
一、養殖條件
蝦蟹貝在海水池塘混合養殖的過程中,確保水質滿足海水標準。提供充足的海水水源,可以通過水泵進行人工提水或者利用潮差自動排水,強化鹽水控制工作。海水池塘中蝦蟹貝混養模式的面積應當為2hm2左右,水的深度超過1.2m,確保池底平整。通常選擇泥沙底,有利于保存水量。在海水池塘中設置排水系統,打開排水閥能夠排干池水。海水池塘應當配備增氧機,功率為1.1~1.5kW。在海水池塘周圍建設約50cm的防護欄,再進行開挖深溝,深度0.4m,寬度4m,為后續進行收捕工作提供基礎條件。在每年的1月份定期全面清理池塘,施入生石灰的乳液,每周添加1m海水,保證海水量超過池壁水位線的刻度。
二、餌料投喂
采用混合養殖模式重點應當注意蟹的密度,在恰當時間除去池塘的攔網,保證混養的環境適宜。海瓜子和鮮雜魚類是蟹的餌料,定時、適量進行投喂,保證食物恰當。海瓜子是蟹類主要食物來源,可以適當添加投喂量。當水溫低于15℃或者高于32℃時,應當減少投喂量;如果水溫低于8℃時,不能再繼續投喂。用人工配餌以及鮮活小雜魚作為餌料,在投喂前期主要以人工配餌作為餌料,在中期階段兩者投喂量適中,在后期階段應用鮮活小雜魚,再將豆餅作為輔助原料。當成長6~9月時,日投喂量占總體重的5%,每天進行兩次投喂,依據實際情況可以適量減少。特別注意的是當處于陰雨和臺風的天氣時,不宜過多投入餌料,約占平時投入量的七八成左右。
三、調節水質
蝦蟹貝對海水水質有嚴格的要求,務必確保清新,具備充足的氧氣和水草,水體應當具有多樣底棲生物。與此同時也應當重視PH值、氨氮、硫化氫、底棲生物以及溶解氧等含量,直接影響著蝦蟹貝生存環境。為保證養殖經濟效益,優化水質資源,如果發現水質不達標及時調節。
四、苗種選擇
等到池水顏色變成淺黃綠色后,才可以將苗種放入池中。縊蟶2000~3000粒/千克;殼體表面呈青黃色,厚度呈半透明狀態,上下兩殼體自然閉合,苗體結實;用手擊打苗筐,上下殼體立即緊閉,發出“嗦嗦”聲音,響聲整齊;將縊蟶放在灘涂上,迅速伸出足,行動靈活。泥蚶400~430粒/千克;外形結實、整齊、肥壯、殼體頂部較黑。小白蝦230~290尾/千克;外形干凈、肢體健全、活力性強。青蟹為自然苗,每只2厘米,290~490只/畝;形體肥大,活力強、干凈、肢體健全。
五、防治病害
病害也是影響蝦蟹貝養殖效益的重要原因,應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防患于未然。選擇適當的無公害藥物,應用的藥物應當達到NY5071要求的使用標準。蝦的病害主要是病毒性疾病,應當保持穩定的水環境,防止出現應激反應,有效進行防治。6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期間,池塘中容易產生繁殖性較強的海藻,嚴重威脅著蝦蟹貝的正常生長發育。主要解決的方法是加入肥水并且增加水位,降低海水透明程度,避免藻類發生光合作用,也可以通過藥物的方式解決或者利用人工方法清理。
六、適時收獲
貝殼經過6~10個月的養殖后,縊蟶殼體長超過5cm,泥蚶飼養密度在80~130粒/千克時,才可以打撈出售。蝦和蟹在經過3個月左右的養殖時,打撈長度在6cm左右的小白蝦,青蟹體重超過190克/只時進行捕撈。其中蝦可以打撈兩次,在每年清明節和春節或者國慶節和春節各一次。貝類的打撈方式是排除高出池塘灘面的水量,使用釘耙等專用工具進行打撈;小白蝦的打撈方式是排干或者排除大部分超過池塘和灘面的海水,并在池塘中放入打撈籠網,在凌晨進行捕撈,并且注意捕大留小;青蟹的打撈方式是在夜晚上半段時間放入地籠網,在凌晨開始捕撈,并將其進行捆綁出售。
七、注意事項
首先,依據養殖的總產量和成活率的高低,統計蝦蟹貝養殖的數量,確保充足且飼養密度合理,滿足海水池塘混合養殖的需求。其次,蟹的餌料通常都是海瓜子和鮮雜魚類,在進行投喂前,應當進行消毒,阻斷可能傳播疾病的途徑。再次,由于秋季雄蟹會發生大量死亡的情況,因此,必須確保在中秋節前后出售。最后,全面準確記錄養殖的實際情況,測定水溫、溶解度、PH值、鹽度和透明度等指標,密切關注蝦蟹貝每日生長情況,保障其健康生長。
八、結論
綜上所述,蝦蟹貝混養模式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廣泛應用,也是當前階段水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實現生態目標,提升經濟效益。因此,分析海水池塘中混養模式的不足,優化養殖方式,發揮混合養殖模式的作用,推動水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如潮.蝦蟹海水池塘混養技術[J].鄉村科技,2019,(29):111—112.
[2]徐軍超.海水圍塘蝦、蟹、貝混養技術[J].科學養魚,2019,(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