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玲


摘要: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提高地區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隨著我國全方位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拓展,我國正處于從廉價生產要素比較優勢向營商環境比較優勢轉變的時期,應通過大力發展營商環境來促進中國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和經濟的轉型升級。本文以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對目前全球營商環境概況進行了比較研究,并對中國未來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營商環境;營商便利度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6-03-02
企業是市場運轉的細胞,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助于企業的新陳代謝與發展壯大和高質量外資的引進,從而有利于地區的轉型升級。當前中國正處于從廉價生產要素比較優勢向營商環境比較優勢轉變的時期,應通過大力發展營商環境來促進中國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和經濟的轉型升級。
一、近年全球營商環境評價前列國家/地區情況
為了更好地衡量和評估各國私營部門發展環境,世界銀行于2001年成立營商環境(Doing Business)小組來構建營商環境指標體系,2004年發布第一份《全球營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in 2004)》,到2018年,已發布16份。近十年全球營商環境概況詳見表1。
通過表1分析,可以看出:
1.新西蘭營商環境全球最優。新西蘭經濟的市場化、法制化程度較高,政府管理較為透明高效,政治穩定,社會安全,具有發達的通信、公路、鐵路、海運和能源網絡。因此在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排名,常年穩居前三位,特別是在開辦企業、保護投資者以及獲得信貸等方面,一直穩居排名第一。
2.以英美為代表的歐美發達國家,營商環境總體水平較高且較穩定。英美等歐美國家同屬OCED發達國家系列,且都已經進入后工業化時期,經濟總量一直處于全球前列,在營商環境的建設上也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制度和成熟的規則,與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相比存在巨大的優勢。
3.以新加坡、香港、韓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發達經濟體,營商環境十分友好,對我國特別是廣東等沿海地區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得益于完善的金融體系、完全自由化的貿易制度、便捷的開辦企業程序以及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新加坡、香港、韓國營商環境常年穩居全球前列,新加坡更是連續十年穩居全球營商環境第一位(2017-2019年度為第二位)。另外,由于與廣東等沿海地區地緣相近,人文相通,且自古商貿往來歷史悠久,粵語和嶺南文化也具有一定民眾基礎,因此新港韓地區對廣東等沿海省市地區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4.金磚國家營商環境改善較快,全球排名持續大幅上升。金磚國家對營商環境優化普遍重視較高,除巴西外,其他金磚國家營商環境排名逐年提高,特別是俄羅斯。在普京政府的大力關注下,俄羅斯通過減少行政壁壘、提高政府有關機構工作的透明度等舉措大幅改善營商環境,不到十年時間,俄羅斯營商環境排名大幅提升了近90位,是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快的國家和地區。
二、中國營商環境現狀與差距
1.近年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有關政策和舉措
我國近年來尤為重視營商環境的建設工作。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并指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4次提到“營商環境”,強調要“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軟環境。2018年2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電網等部門和單位,針對世行評價體系各項指標,制定了針對性改進措施,主要出臺了《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意見》(國辦發[2018]32號)、《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國辦發[2018]33號)、《用戶“獲得電力”優質服務情況重點綜合監管工作方案》(國能發監管[2018]41號)、《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措施(試行)》等一批政策文件,對我國營商環境各細分領域砍環節、減時間、優流程、降費用等提出具體要求。同時,最高法出臺《關于為改善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法發[2017]23號),就優化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進一步強化保障。
另外,由于世界銀行對我國營商環境的評價排名只涉及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為了全面衡量我國各省市地區營商環境發展現狀,促進各地重視營商環境建設,我國擬在世行指標的基礎上,建立更符合中國實際、更全面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并計劃于2020年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定期發布《中國營商環境報告》。
2.2019年度我國營商環境概況
北京、上海等地從去年開始,推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的營商環境改革專項行動,包括推出網上注冊系統、簡化社會保障登記流程,擴容網絡、推出用電申請手機客戶端APP、提供全免費的接電服務等,營商便利度顯著改善。中國也因此成為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唯一進入2019年度營商環境10大最佳改革者名單的經濟體。根據世行《2019年度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便利度總體排名第46位,比去年大幅提高32位,首次進入世界前50。(見圖1)
從各細分領域得分看,我國獲得電力、執行合同情況較好,但在獲得施工許可、獲得信貸、保護投資者、納稅、辦理破產等領域差距非常明顯,特別是辦理施工許可證和納稅,處于世界中下游水平,和我國經濟大國地位以及未來開放型經濟建設十分不相符,是未來深我們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需要突破的重點領域。
三、幾點建議和思考
1.堅持以企業為中心、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圍繞企業生命周期,著力解決企業開辦、運營、退出全流程各環節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不斷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滿意率和獲得感,加快建設服務效率最高、管理最規范、綜合成本最低的營商環境高地。
2.對標國內外最高最好最優,深化我國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先進國家/地區的經驗和做法,能為我國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提供很好的啟發和借鑒。建議加強對新西蘭、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美國等硬傷便利化政策和有關做法的研究,根據我國實際有選擇的借鑒。特別是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推進建設的契機,以補齊“放管服”改革短板為抓手,加強粵港澳營商環境的融合對接。
3.注重改革關鍵環節,更要注重全面系統。目前世行關于營商環境的測量和評價,雖不斷擴展和完善,但許多重要的政策領域并未被涵蓋,例如宏觀經濟穩定性、金融體系發展、市場規模、勞動力質量等。因此,我國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不僅要側重于指標評價領域,還要從更廣闊的視角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加強不同時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銜接,注重改革措施整體協調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