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從企業生產管理角度看,若不對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進行改變,則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會產生巨大影響。對于現代化企業來說,建設標準化企業生產管理體系是保障其良好運行的關鍵,也是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即對現代化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建設的路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現代化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5-022-02
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指的是對企業的經營、生產、管理等環節建立秩序化的過程,企業通過這一秩序化活動對企業運作過程中的相關活動進行規則制定,從而對企業內部存在或者潛在問題進行解決。進行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也是企業進行現代化轉型的必要步驟,企業只有進行全面標準化轉變才能在現代市場中立足。換言之,標準化對企業各項活動具有普遍指導性。從標準化環節來看,其包含了制定、執行和完善等步驟,對企業成本進行有效降低,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對產品質量也進行了有效控制。因此能夠看出,企業成功實施現代化,離不開生產管理標準化建設。本文分別從生產部門管理人員、生產物料、生產流程以及企業生產現場環境四個角度人手,對現代化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建設的路徑進行探究。
一、生產部門管理人員能力和意識的構建
對于企業來說,生產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生產管理改革和標準化過程時,若是遇到來自企業高層的阻力,則會導致這一改革難以落實或偏離目標,最終無法獲得應有效果而對企業效益產生負面影響。換言之,只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生產管理進行支持和重視,才能保證其順利推進。通過引入具有相關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相關現代化理念,才能保證在標準化建設過程中不遇到阻力,才能指導管理改革的真正落實。同時需要對生產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對其進行能力和意識的構建,促進企業生產部門的內部管理優化和技術提升,從而間接幫助企業走向全面現代化。
當前,許多企業的生產管理部門都不缺乏優秀人才,但更多的是技術方面人才而非管理方面的人才。這些部門成員在技術方面有著充分的經驗和知識儲備,但在管理方面,卻是缺乏經驗的,同時也不具備現代化的管理意識。此外,一些企業中的管理者安于現狀,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識,對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建設未引起重視,不將其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任務,而不投入充分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對于這一現狀,是必須進行改變的。因此,從短期發展來看,企業可以通過引入具有現代化管理意識和專業管理經驗的人才的方式來進行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建設,從長期來看,企業需要對自身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灌輸現代化的管理意識,直到能夠指導生產活動為止。綜上,對于企業而言所需的優秀生產管理人才,必須具備同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管理相適應的意識和充分的經驗,通過內部培訓或者引進的方式,對企業的管理進行充分改善,從而加快生產管理標準化建設步伐。
二、解決生產物料管控問題
在企業進行生產管理標準化建設過程中,需要對物料進行嚴格管控。從成本方面看,物料成本占比是巨大的,若是由于物料方面的問題導致物料受損,就會對企業利潤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對于企業推進生產管理標準化,必須對生產物料管控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比如管控物料時需要對物料單進行精確計算。對于制造型企業來說,物料單包括了產品相關所有原材料的有關信息:尺寸、零件、配件、連接件等等;還包括了各部件的規格和數量等。對生產物料管控進行標準化建設,精確的數據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物料單管理物料,則具有精確和完整的優勢,對于企業成本控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外,當前部分企業在管控物料時并不十分嚴謹。因此需要進行相關庫管崗位的增設,對領料等環節進行監督管理。而許多企業由于缺乏物料單這一環節,導致相關崗位缺乏有力的監督控制依據,進而導致企業直接放棄設置該崗位。但實際企業需要通過設立專項小組來對精確物料單進行計算,再對組織結構進行完善,對人員進行配置,對崗位進行增設,從而促進生產管理標準化建設。
三、優化生產流程
對企業生產流程進行優化,對于企業推進生產管理標準化有著重要意義。對企業生產排線進行重新規劃和設計,能夠有效促進精益化生產的實現。從企業效益角度看,集約型的生產排線規劃能夠有效降低生產人員的配置,提升生產效率,減少時間浪費,進而實現標準化建設。從生產排線來看,對其進行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對車間分區進行重新規劃、對流水線的路徑進行有效規劃、對工位、機位等進行重新高效安排、對工序進行科學規劃,對位置進行重新布局等。毋庸置疑,具有科學高效的布局規劃的生產排線,能夠極大程度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車間工作人員在更短時間內完成更為高效的工作生產和操作,通過合理布局,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來回走動和無效移動,而工位、機位的合理規劃、流水線路徑科學規劃則能夠減少產品流的快速高效,從而有效減少了運輸路線長度,間接降低了運輸混亂隱患的幾率。通過實踐證明,相比未進行優化的生產排線,進行優化的生產排線,能夠促進企業產量提升十到十五個百分點。
對于不同的生產工藝或者產能,則需要配備不同的、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排線方案。對于企業來說,需要配置相應的部門來對不同的生產工藝進行考察,從而對生產車間排線進行重新規劃,具有針對性的規劃,對于企業產能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實踐證明,進行合理高效的生產排線的安排,對于企業員工操作效率的提升也有著重要幫助,同時能夠讓企業的原料等資料浪費充分降低,并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工時。因此,通過對生產流程進行優化,對于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企業的經濟效益的提升,起到了直觀的幫助,從長遠來看,更是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完善現場環境的管理
對現代化企業的現場環境的管理主要需要滿足一個“5S”標準,這一標準來源于日本,取自5個日文發音首字母為“S”的單詞,由此而得名為“5S”標準。在這一標準的衡量下,首先需要工作的員工在進行生產操作的過程中對生產的原料操作合理,需要將各個不同的物料整齊而有所區分地放置在各個劃分完成的區塊,通過對物料的分類放置使得整體的生產壞境更為整潔、開闊,同時也便于生產人員在操作生產的過程中能夠更為快捷、便利地拿到需要的物料,并且在完成一個成品的制作后能夠快速地放置進而開始下一件成品的制作。在這樣的對生產物料分類整理并進行放置的基礎上,生產人員往往能夠較之平常更快速地獲取物料并進行生產,因此這樣的生產環境管理也就能從生產的源頭人手提升生產的總體效率進而提升整個生產企業的綜合效益。
除去上文所提及的對物料分揀整齊擺放的環境管理,在對生產現場的環境管理中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便是目視化的管理方法,這也是目前企業生產管理發展中運用十分廣泛,相當主流的一種管理方法。這一方法主要借助視覺來實現對現場環境的管理。具體地來說,這一管理方法的實行主要通過借助一系列的視覺感知獲取的信息來對現場的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進行必要的管理組織以及整理規范,在此基礎上對生產人員的生產模式以及生產原材料的流動方式加以必要而合理的把握,從而實現對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綜合效益的增長等發展目標,避免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的人力、物力各項資源造成浪費的現象。從上述對目視化管理的具體描述來看,這一管理形式是以視覺顯示和公開化為顯著特征的,在涉及到具體的對現場環境的管理時,可以通過下述方式對生產的車間進行標準化的管理操作,例如對生產環境的各個生產場所進行劃線區分,并且按照相應的管理需求在不同的區域刷上不同的顏色,又或是對各個區域進行劃線加以指示。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對企業生產的標準化管理建設應該始終遵循最優化的指導原則,從中找尋到最合理、高效的生產管理順序。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從生產效率最優的原則角度下對生產拿的具體工序加以審視,改進其中不合理、影響效率與效益的部分,改進工作的方法與生產的各個環節,必要時也可改進生產人員的問題解決能力,動員生產人員思考改進的方法。針對生產中不合理的環節或是現象,企業在標準化管理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進行統籌規劃,技術分析,對生產組織的生產模式與程序等都進行更為精確而高效地改善,以此來促進生產資源的高效利用,生產過程的整體優化以及生產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