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蔚
摘要:人力資源制度是企業制度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也是企業各項管理制度的基礎與關鍵。企業在人力資源制度的構建過程中,應當以現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為依托,充分明確法制化的關鍵要點,進而有效保護勞動者與企業雙方的合法權益。具體而言,制度構建程序合法是基礎,內容符合相應法律法規的規定是根本,勞動合同優先適用是解決勞資糾紛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人力資源制度;法制化;關鍵要點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6-071-02
在企業經營與發展實踐中,人力資源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體系,也是非常核心的上層制度。科學的人力資源制度,能夠優化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能夠充分發揮戰略決策等方面的作用,整體推動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無論是什么類型的企業,亦或是什么類型的行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都有賴于一套完整獨立的人力資源制度。作為企業經營與發展的關鍵制度,人力資源制度具有法制化的內涵。因此,企業應該充分注重人力資源制度,結合法制化要求來全面完善人力資源制度,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制度的核心作用,全面保障企業和員工的權利,構建協同有序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一、企業人力資源制度的法治意義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自經濟大蕭條后,政府開始改變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通過法律手段對企業行為進行引導和監管。在這種轉變過程中,企業內部首當其沖受到法律約束與規范的內容,即人力資源管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率先要求人力資源管理具備法制化內容,關鍵在于企業中的勞動者這一核心元素。從企業自身發展而言,他們是企業經營與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也是企業各項管理的主體及客體。但從整個社會發展而言,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和諧穩定的雇傭關系,直接關系著社會的平穩和諧發展,也關系著社會秩序的井然有序。因此,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非常關注人力資源領域的法制化建設,力圖通過發揮企業的主體責任,不斷規范企業的用人行為,在推動企業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使他們成為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我國在勞動法、社會保障法、民法等諸多法律體系上都充分涵蓋了企業與勞動者的關系,也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得到了體現。特別是在社會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的今天,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法制要求越來越高。但人力資源畢竟是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外部的法律關系需要借助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平臺來有效實施。因此,企業人力資源制度承擔著較高的法治要求,它不僅是企業管理的需要,也是國家法治的需要,企業必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各種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把國家的法律框架和原則規則延展為保護員工和企業合法用工的具體規則。特別是在新經濟常態下,企業必須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全面滲透法治要求。
二、企業人力資源制度建設的法制依據
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是企業各項管理制度的基礎與關鍵,也是企業長效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企業核心與關鍵的制度體系,在構建過程中必須以法律為準繩,以具體可操作性的內容來踐行法律要求,充分保障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充分保護勞動者的各項權益,維持穩定和諧的用人關系,全面促進市場經濟的進步與發展,全面繁榮市場經濟。
1.人力資源法制化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
企業是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分子單位,企業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來維系平等和諧的用人關系,在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能夠整體優化企業的經營效益,有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整體上來講,企業與勞動者的關系是非常多元的,主要包括從屬關系、平等關系。所謂從屬關系是指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在充分結合勞動法以及市場法律規章制度等前提下,可以積極構建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以優化自身的內部管理成效,促使廣大勞動者積極為企業經營發展貢獻和服務。勞動者有義務遵守企業依法依規制定的各項企業管理章程。所謂平等關系是指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的用人關系是建立在雙方平等自愿的前提下進行的,一旦雙方達成協議,那么雙方都要平等受到法律的保護。當然,任何一方出現違約行為,也都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員工與企業相比,明顯處于劣勢地位,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信息訴求等,都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因此,為更好的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過程中,需要積極融入法制化要求,以充分促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2.人力資源法制化是法制建設的具體要求
作為企業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項制度體系,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企業通過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來形成穩定有序的內部管理關系,繼而提升企業的發展活力以及市場競爭力。企業在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從主觀層面上來講,具有一定的自主權力。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和要求,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內部治理結構等,科學建構符合需要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但企業的這種主觀能動性必須建立在合法合規的這一框架內,這是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客觀規律。在企業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過程中,我國法律體系明確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原則。一方面,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制度形式是調整企業內部人力資源關系的基本和必備途徑。另一方面,企業在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過程中,絕不能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抵觸或者相違背,而是必須在法律準繩的前提下,積極與各法律法規進行銜接,以充分發揮外部約束和內部規范的雙重作用。若企業在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過程中,違背了法律規范,需要面臨警告,甚至賠償責任。因此,從這方面來講,企業人力資源法制化是法制建設的必然要求。
3.企業人力資源法制化要全面細致
在企業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動法制化建設,全面發揮人力資源法制化的重要作用,應該在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充分遵循全面細致的原則,這也是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同國家法律法規等全面銜接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從企業內部管理視角來審視,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依托于法律法規的內容體系,從8個方面來進行完善和構建,即勞動就業綜合性規定、勞動合同、勞動報酬、工作時間與休假、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勞動安全、社會保險等等。企業只有以此為準繩來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綜合性構建,才能整體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作用,才能切實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從國家法律層面來審視,在關于人力資源管理的諸多法律體系中,內容非常全面細致,這也反映了法律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企業合法經營權利的重要體現。
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構建的關鍵要點
作為企業各項經營管理制度中核心的制度體系,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司法效力,這也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外部效力。一旦企業面臨訴訟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完全可以作為法律依據和司法依據。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糾紛和訴訟。為優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司法效力,企業應該明確以下關鍵要素:
1.程序合法
作為企業經營與發展的核心制度,企業在制定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程序合法這一關鍵前提。企業在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工會組織是維護廣大勞動者權利的獨立性組織,代表廣大勞動者的利益和訴求。因此,企業需要嚴格按照合法合規的程序來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建設,積極引導工會組織以及全體職工討論,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才能予以規建。若工會組織或者職工提出修改建議,應該認真聽取,反復協商與討論。只有經過這一合法程序規建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才真正具有司法效力。
2.內容不得違背法律精神
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在內容的設計與規建方面,絕不能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相違背。雖然從宏觀上來講,只要求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不違背法律精神。但在具體操作實踐中,企業的諸多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也不能違背地方性的法律規范以及政策條例。企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是接受政府部門監管的主體,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以本地化的政策條例為指引科學進行設計與構建,只有這樣才能整體提升它的法律效力。
3.勞動合同優先適用
在企業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與合同內容出現“排異性”時,應該優先合同內容和規定。這主要是因為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在制定過程中雖然經過了一定的程序和流程,但畢竟不是每一個職工都參與了討論決策。而且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是為企業經營與發展服務的,企業擁有一定的主導權和控制權。因此,當發生利益沖突或者排異現象時,優先考慮勞動合同。
四、結語
作為企業經營與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制度體系,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遵循法制化的要求,以法律規范為準繩,明確人力資源制度構建的關鍵要點,整體提升人力資源制度的法制化內涵,充分保障企業以及勞動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