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夢迪
摘要:信息統計的質量關系決策的制定問題,在新時代脫貧攻堅的背景下,貧困地區的信息統計工作作用凸現。通過梳理貧困地區信息統計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提出基于用戶畫像的貧困地區信息統計工作的設想。
關鍵詞:信息統計;貧困;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5-0109-01
貧困地區信息統計工作是政府確定脫貧戰術規劃根基,與打贏脫貧攻堅戰息息相關。信息統計要全面、及時、細致,確保各角度截取的數據均能反映脫貧一線的情況,小到貧困戶個體,大到國家層面。
一、貧困地區信息統計現狀
(一)貧困地區信息統計工作方式的概況
統計方式在貧困地區受制于技術、觀念、形式的低水平發展,基本采用傳統的統計方式,信息獲取率低下。起初按照上級部門下發的報表樣式,機械式的填表。人員多是兼職或臨時工,挨家挨戶走訪詢問。因道路崎嶇、農戶分散,人工計算匯總上報,工作量和工作時間過大過長。工作內容僅涉及收集環節,效率低下,結果滯后,分析后數據的價值意義已所剩無幾。后來,基層部門運用計量模型繪制圖表,解釋內涵,針對區域提出戰略,數據價值提高。但分析主要靠人力,僅涉獵個別簡單的模型,數據背后更深的價值還有待挖掘。隨著互聯網普及,統計方法、渠道、環節變的多樣化,推動貧困地區統計方式進入新階段。數據類別中的基本信息可直復制,減少工作量和錯誤率。數據錄入excd,便于整理匯總,提交上傳,縮減工作量,時效性增強。
(二)貧困地區信息統計工作過程的分析
統計可以劃分為前期收集登記和后期整理分析。因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響,調查人員在信息記錄時對口徑標準的理解會出現細微偏差,當大量的樣本集中時,整體出現誤差的概率擴大。如果讓農戶獨立填寫表格,因文盲問題對有些指標的含義不理解,導致填寫信息失真,降低調查的有效性。數據統計完成后,當地政府對其的分析整理不專業、不徹底,個別特困地區僅是存檔保存,統計工作帶有形式主義、任務主義的傾向,對統計的理解不到位。
二、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隊伍專業性薄弱
貧困地區人員配備不足、流動性大,統計局的編制人員年齡偏大,借調崗位較多,思想上不重視,工作積極性差。在上級部門的高任務要求下,重復單一的巨量工作人員耐性降低,拉低工作效率。此外,貧困地區對高級統計人才完全不具備吸引力,導致新技術引用延遲,無法針對區域個體的情況制定科學的統計工作方案。統計方法的選取只能從資料文獻中生搬硬套,實施中信息遺漏、復雜瑣碎、利用率低的結癥無法根治,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統計指標體系不完整
專業性不強使貧困地區的統計指標限于參照國家文件,宏觀指標對貧困鎮、貧困村顯然不適用的。對具體區域而言,過大過范,設置分類不合理,未能覆蓋所有信息,很難對局部個體進行差異性的識別,過于膚淺。由此口徑計算分析得到的結論對地方政府的決策參考價值小。此外,統計標準相關法律法規不全,實際操作中真實性、可靠性難以辨別。存在政府干預數據的匯總上報工作的問題,造成數據結果偏離。
(三)數據處理手段滯后
數據搜集從方式到類別設定都過于粗放,這意味著數據的時間價值過于短暫。貧困地區信息統計帶有嚴重滯后性,僅是靜態檢測,真實海量的數據沒有實時陜速檢測出來,統計的前期基礎不牢固,后期的結果自然意義不大。況且,貧困地區的專業知識水平有限,不可能對滯后的數據內涵進行快速準確的挖掘。
(四)經費預算空白
貧困地區領導缺乏對專業統計知識的了解,停留在統計數據的層面,未能捕獲到應用統計能帶來的經濟效益的信息,所以財政經費的分配比例過少,工作經費嚴重不足。電腦、網絡光纖等硬件設配不夠,復雜工作難以進行。長期以來,工作動力缺失,面對上級部門的巨大壓力時,財力人力的雙重缺失,很難再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并確保數據的質量。
三、貧困地區信息統計工作對策與設想
(一)工作對策
1.建設自上而下的管理機制
引入科學管理的思想,自上而下建立流程步驟、考核評估、監督獎勵機制,增修相關法律法規,杜絕數據造假行為。規范的數據采集流程,減輕地方的工作量,也避免了大面積的錯誤統計。獎懲政策的出臺,有利于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為枯燥的統計工作注入活力。
2.加強統計隊伍建設
定向儲備培養統計人才,為統計工作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邀請發達地區的專家學者,在貧困地區召開培訓會;組織外出學習、網絡學習,拓展工作人員的視野,激發創新能力。可實行點對點式的對口工作,為貧困村鎮的信息統計工作尋找良方。
(二)工作設想——精準識別跟蹤,優化管理統計工作
國家引導貧困地區領導認識統計應用的意義和價值,轉變脫貧工作作理念,運用統計手段去檢測民情。投入經費加強統計隊伍建設,完善統計標準、數據庫、統計分析方法模型,發揮出統計工作的優勢和經濟價值。針對貧困地區信息統計口徑難以確定,動態監測缺失,統計重復等問題,設想依據用戶畫像建立數據信息庫去模擬每個個體的特征。用戶畫像可以整合每個個體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生活偏好、購買力等多方面的信息,不用顧慮信息丟失的情況,并且統計數據的角度是多維的,用戶形象可以通過平臺模擬出來,借助云儲存、大數據計算等技術手段去分析處理處信息。用戶畫像數據庫可由上層部門主持建立,建構完成后基層僅需派固定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農戶進行回訪,更新信息即可。數據分析需要時可從中抽取,保證精確的基礎上時效性也較強,同時也節約了人力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