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摘要:新加坡淡馬錫成功令全球矚目,對中國這樣國有企業占據重要地位的國家更值得借鑒。深圳國企如何借助深圳的社會形勢及政治模式,打造出中國式“淡馬錫”模式值得研究與思考。本文借助對淡馬錫模式特點進行解析研究,對深圳國企未來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淡馬錫模式;深圳國企;董事會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5-0110-01
一、淡馬錫模式簡析
(一)淡馬錫的發展歷程
與中國是國資委作為出資人不同,有一些國家采用國有控股的資產投資管理公司對國企進行管理的模式。國有控股公司是依據國家相關法律組建的具有特殊法人地位的經濟實體。在這種模式中,新加坡的淡馬錫最負盛名。當下,新家坡的國有資產收益率最高,甚至在新加坡國內,國有企業的效率高于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而在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國企的效率都遠低于民營企業。
1974年,淡馬錫在李光耀的一手推動下成立。政府賦予這家資產經營公司的目標是發展國家的能源、運輸等事業,并且從事社會公共事業的投資和建設。20世紀80年代,隨著新加坡經濟黃金時代的到來,淡馬錫的投資組合持續擴張,以控股方式直接管理10家國有企業,間接管理和控制的企業超過500家。
淡馬錫神話令全球矚目,特別是對中國這樣國有企業占據重要地位的國家更是如此。雖然獨特的公司治理結構對淡馬錫的崛起功不可沒,但決定性的因素還是企業化的投資模式以及對股東利益的極大尊重。淡馬錫的經營理念是在適度考慮政府產業政策的前提下,以市場為導向,以盈利為經營目的和績效指標。淡馬錫的所有投資都只用一個指標進行衡量,即投資回報率,在項目選擇和決定資金投向問題方面都是以是否盈利為標準。為此,淡馬錫任何投資項目都要經過事先評估,若不能盈利,則不予考慮。
(二)淡馬錫模式特點解析
淡馬錫是新加坡政府與市場之間溝通聯結的橋梁,淡馬錫一系列成功的根本,在于其完全市場化的投資管理理念、獨特的國資國企治理模式及與人才任用相關的一系列選聘及激勵機制。
淡馬錫獨特的國資國企治理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公司的治理結構以強大的董事會為核心,同時下設多個不同層面的委員會,為董事會機構專業化建議,同時起到監督董事會的作用;二是對旗下投資的“淡聯”企業,淡馬錫僅以股東身份在股東大會上投票,影響下屬企業的戰略方向,但不具體插手其日常管理和商業決策。對其所投資企業淡馬錫以管資本為主,保持“—臂之距”。
可以說,淡馬錫的成功,其高度國際化、市場化的人才選聘及與長遠績效掛鉤的高管激勵機制功不可沒。淡馬錫遵循“精英治企”、“能者居其位”的用人原則,淡馬錫的董事會會利用大量精力會見國際商業人士,并建立人才數據庫,按照市場化、公開化機制在國際經理人市場上公開選聘,使淡馬錫擁有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職業化、管理一流的人才;此外,淡馬錫還將管理層的薪酬制度與長遠績效掛鉤,為避免短期投機行為損害企業利益,充分利用可變薪酬,將企業的長遠發展與管理人員的投資決策聯系起來,以實現淡馬錫注重企業長遠、持久的商業效益,追求長期投資回報的目標。
二、國企未來的發展定位,打造中國式“淡馬錫”新模式
雖然淡馬錫的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淡馬錫治理實踐所依托的文化、法制、社會環境和我國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在學習借鑒的同時勿忘探索自己的路子。那么如何才能充分結合我們的社會背景等綜合因素,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國有企業有效治理機制呢?
然而,深圳國企要想借助深圳的社會形勢及政治模式,打造出中國式“淡馬錫”模式,首先要確保實現徹底的政企分開及商業化運營,即完全市場化的投資管理理念。淡馬錫作為一家投資公司,提高國資運營效率和實現國資收益最大化,是其最大使命。在淡馬錫的打理下,新加坡擁有發達國家最高的國企回報率。若應效仿淡馬錫,應積極做到政治和社會職能與經濟職能相對徹底分離,對存商業化企業實現純商業化運營。
建議借鑒新加坡立法制度的經驗及組織架構,研究針對國資委的立法,邁出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第一步。另外,市國資委負責對公司董事會成員以及總經理的提名,但須由市委組織部全權批準后實施,以此形成有效制衡機制。董事會成員一旦任命,應賦予董事會自主經營決策的權利,但同時成立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等,公開公司年報,以監督董事會之權利行使。
此外,國企對旗下公司的管理,要突破一直以來的過多管轄,即“管人管事管資產”的習慣模式。這種模式導致企業的自主決策能力差,不能充分發揮企業的活力。關于這一部分的公司管理,國企可以效仿淡馬錫模式,積極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尤其加強董事會的建設,與旗下企業保持“一臂之距”。國企對這一類企業的定位應以獲得投資回報為目的,完全市場化操作,釋放資本逐利的本質,解決國有資本布局問題。
最后,深圳國企應大力拓展人力資源,放眼國際,招賢納士,同時建立兼顧短中長期、多樣化的激勵約束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由公司董事會選聘經營班子,由公司管理團隊按照市場和業務需求,在市場上公開招聘員工,不再人為設定薪酬限額。要堅持“業績導向”原則,面向市場公開透明選聘合格人才。要利用基金合作、項目拓展、國際交流等接洽成功人士的機會,組建公司人才數據庫,儲備公司及所屬企業董事資源。按照“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理念,實施區別考核制度,靠業績說話、靠事實說話,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
淡馬錫的成功,源于其職能的精準定位及立法保障,源于其堅持商業化原則及有效的人才引進及培養措施。誠然,學習淡馬錫并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不是照抄照搬,我們必須利用好特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排除非議和干擾,把淡馬錫的體制機制“精髓”學到學足;必須堅持原則,結合問題,階段性、動態性地學習淡馬錫、對標淡馬錫、超越淡馬錫,大膽探索國資監管運營內外部制衡、權責利對等的體制機制。深圳國企的未來,應該是一個將“中國特色國情”與“淡馬錫”有機結合,帶有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特色的,適應國內政治以及經濟形勢的全新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