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細永 申耀武 盧小燕


摘? ?要:文章結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職業技能,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按照項目驅動,從課程定位、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設計、教學設計、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教學改革以及項目教學實施等6個方面,對數控技術專業“MasterCAM軟件應用”課程進行了整體設計和實施,實現了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零距離對接,為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數控技術;MasterCAM軟件應用;職業技能;課程整體設計
1? ? 課程定位
1.1? 課程整體定位
以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確定課程定位的思路設計、課程整體定位[1]。
1.1.1? 高職人才培養目標
2012年,教育部首次明確提出高職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重點是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2]。
1.1.2? 數控技術專業培養目標
主要培養與企業崗位零距離對接的技術技能人才標準相適應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數控技術專業必備的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較高的職業素養,面向機械制造類行業企業,能熟練操作數控車、銑、鏜、加工中心等機床加工工程機械產品零件,運用機械加工技術與方法從事工藝編制、程序編制、零件檢測、簡單設備維修、生產組織與管理等生產一線工作的,具有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復合型、創新型與發展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1.1.3? 課程定位
本課程主要培養基于專業崗位工作過程、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職業技能,掌握數控專業領域的技術知識,具備數控設備加工程序編制,數控機床操作、數控設備調試、維修、管理等專業技術能力,并取得MasterCAM編程員、數控銑工等職業資格證書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編程人才。
1.2? 課程崗位定位
該課程立足于數控工藝員,數控編程員和數控機床操作員3大工作崗位的一門專業技術技能核心課程。
1.3? 課程教學定位
數控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前期課程有“機械制圖”“機械制造工藝”“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數控機床與原理”等。后續課程有“數控加工綜合實訓”和MasterCAM編程員職業技能資格證考證。
教學任務主要培養學生運用軟件對中等復雜零件進行加工工藝分析和編程的能力。讓學生掌握編程策略,根據零件圖紙要求,合理分析加工對象、劃分加工區域、規劃刀路,運用軟件編程,完成生產加工。
教學重點、難點:加工工藝分析、加工路徑規劃、加工參數設置、加工程序編制。
1.4? 課程目標定位
1.4.1? 知識目標
熟練運用軟件造型設計,合理分析加工對象,劃分加工區域,設置加工參數,規劃走刀路線。熟悉不同系統機床后置處理;能正確操作機床加工零件及檢驗。
1.4.2? 能力目標
掌握運用軟件編制中等復雜零件加工程序,熟練操作數控機床,達到數控銑床中級操作工及MasterCAM編程員考證的要求。
1.4.3? 素質目標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安全、環保、節約等職業素養。
2? ? 課程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設計
以“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技能為主線,以項目為導向的工作任務化課程體系”的總體思路,設計校企項目課程體系,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設計如圖1所示。
2.1? 課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重組思路如圖2所示。
2.2? 教學項目設計
以理論夠用、工作過程和技術技能培養并重,設計教學項目如圖3所示。每一項目設定4個任務:(1)零件造型。(2)加工工藝分析。(3)刀路規劃及模擬。(4)工件加工及檢驗。
2.3? 教學方式
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基于職業崗位工作過程情景教學及“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3? ? 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由教學對象、教材選用、師資力量、考核形式、實訓條件、課程資源等組成,如圖4所示。
3.1? 教學對象—學情分析
針對高職學生基礎差、自制力差、獨立意識弱、專業定位不明確、角色轉換適應障礙等學情,教師在授課前需著重介紹專業就業前景及需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做好課程學習規劃、因材施教、教書育人。
3.2? 教材選用—優質教材保障
本課程選用國家和行業企業規劃教材,參考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規劃教材,以專業核心課程項目式教學的要求,實事求是,適時調換教材,實現教學內容零距離崗位對接。可結合實際情況,開發自編教材,提高教材的實用性。
3.3? 師資力量—教學團隊配備保障
配備一支學緣結構合理、年齡結構合理、具備多年企業實戰經驗或課堂教學經驗、專業素質高、適應學科發展與專業建設需要的專兼結合雙導師教學團隊。
3.4? 實踐教學條件保障
3.4.1? 校內實訓基地
建設功能不同的實訓室: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仿真實訓室、CAD/CAM實訓室、數控實訓室,滿足實訓教學需要。
3.4.2? 校外實訓基地
開拓校外實訓教學基地,立足校外實訓基地,開展現代學徒制頂崗實訓。
3.5? 考核形式
項目工作任務制定形成性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3],如圖5—6所示,評價學生對給定項目進行加工工藝分析與編程的能力,并對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質量進行考核。
4? ? 課程教學改革
基于教學做一體化、現代學徒制和校中廠開展課程教學改革。(1)教學思路改革:由單元式系統化教學轉變為基于工作崗位任務式教學。(2)教學模式改革:由單元教學到模塊化教學轉變為項目任務化教學。(3)教學手段改革:由講練結合轉變為任務式教學做一體化。(4)教學內容改革:結合學情,以崗位任務重組教學內容。
5? ? 課程項目教學實施
項目五:綜合實體零件的數控加工。課時:13學時。教學過程如圖7所示。
(1)明確任務(見圖8)。(2)收集資料、填寫工藝卡(見圖9)。(3)學生分組制定工藝卡,師生互評完善及對零件編程、知識點講授、操作仿真、加工、檢驗及現場清理等。(4)總結評價。
[參考文獻]
[1]李善華.高職汽車運用技術專業“英語”課程整體教學設計[J].才智,2019(14):116.
[2]付云.高職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之辯[J].職業技術教育,2013(28):16-19.
[3]陳永久,王兆明.產品三維造型及結構設計課程整體設計與實施[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10):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