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洺
摘要:近幾年來,社會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同時文化建設進程也從未停。文化作為社會發展的靈魂以及命脈,決定了社會能否持續發展。若想真正實現文化體系建設這一目標,就應當針對性的做好群眾文化工作,而本文則主要針對群文工作的開展方式進行探討,提出了相應的見解,以期為有關研究人士帶來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群眾文化;工作;開展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203-01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群眾文化工作不斷推進,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比如,不夠重視、意識缺乏等等。部分全文工作者認為文化是軟指標、經濟才是硬指標,職責意識嚴重不足。對此現象進行總結,而我發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文化建設環節對于人與社會全面和諧發展的認識不全面,很難做好自我定位,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以上現象都會致使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不均衡,發展速度也會放緩,若想做好群眾文化工作,應當首先提高對于群眾工作的認識,然后再制定針對性的群眾文化工作方案,為文化體系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二、群文工作開展的重要性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現階段應當重點落實群眾文化工作,不僅要做好城市內部的文化建設,還應當重視農村文化體系的建設,各部門以及當地政府也在積極提供政策優惠,以期為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注入動力源泉,使得文化服務進程不斷加快。這一過程中,可有效組織各類的農村文化活動,并逐步培育農村文化市場,針對性的落實“三下鄉”活動,其中包括衛生下鄉、文化下鄉以及科技下鄉,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之文化水平得到質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當下我國大部分農村文化建設都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雖說如此,但仍舊有部分農村地域的居民缺少文化素質,并呈現落后的趨勢,究其根本,大多均可歸結為經濟基礎薄弱、文化活動組織難度大、群文工作者文化服務意識不足、文化產品不夠豐富等等,使得城鄉文化的發展水平具有極大的差距。
值得欣慰的是,我國現階段群文工作的開展步伐從未停止,試圖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的加快改革進度,做好群文文化改革,使之更具開放性的特點,吸納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在此過程中,群文工作者應加強與群眾之間的交流,明確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全案服務,保證服務質量,推進兩個文明建設,為文化事業的進步奠定基礎,同時也為社會文化體系的建設注入動力源泉。
三、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策略
(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拓展群眾的活動空間
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需要有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撐,如若缺少基礎設施,那么將會導致群文工作無從落實,甚至會使群文工作者一頭霧水,很難找尋有效的切入點,所制定的金融工作服務方案難以滿足群眾的文化欣賞需求。基于此,筆者建議夯實基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拓展群眾活動空間,這樣方可為日后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強化資金投入,夯實基礎設施。在落實群眾文化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與科學文化有效結合,逐步滿足現階段群眾的文化欣賞需求。比如,可在文化廣場針對性的增加體育基礎設施,為群眾提供體育鍛煉的機會,增強群眾的身體素質。夯實的基礎設施有利于群眾文化工作的高效開展,同時也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直至活動空間更加寬闊,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
第二,有效利用已有的文化基礎設施,引導群眾全面參與到各類的文化活動,調動其參與積極性。要求群眾文化工作人員有效發揮基礎設施的作用,發掘潛在功能。比如,應當加大對于文化廣場以及藝術館區域內部基礎設施的管理力度,吸引群眾的注意力,并陶冶其情操,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使之更具審美能力。
(二)發展通俗文化,滿足群眾的文化欣賞需求
現階段,群眾文化的開展過程中,群文工作者應當首先意識到貼近群眾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特別是在地方區域范圍內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時,應當著重發展通俗文化事業。眾所周知,群眾的文化水平有所不同,其中的高級知識分子也相對較少,大部分群眾都是平凡的,其思想與現實生活相貼近,他們在欣賞文化的過程中,通常會將目光轉移至現代化以及通俗化的文藝藝術層面。此類藝術形式以致思維意識相契合,同時也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基于此,群文工作者在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定要結合群眾的特性以及文化接受能力,針對性的發展通俗文化事業,制定針對性的群眾文化工作方案,使之更加貼近群眾、符合群眾的欣賞需求。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保證通俗文化事業的發展效率。
第一,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入先進的機械設備,譬如,應對以往的音響設施進行更新,引入現代化的音響等設備,確保群眾文化工作高效落實,具有先進基礎設施作為保障,必然會提高群眾文化工作效率。
第二,對傳統的群眾文化工作體制進行完善,彌補其中的漏洞。比如,各級政府都應當針對性的落實文藝比賽等各項活動,但比賽形式應進行創新,避免運用陳舊的模式,亦或是照搬以往的群眾文化工作體系,導致比賽、表演內容以及形式過于落后,無法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不僅如此,群眾也將削弱觀看欲望,無法保證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效率。基于此,建議群文工作者在文藝比賽的組織環節,突破傳統群眾文化工作體系的限制,而是結合現階段群眾的文化欣賞需求,凸顯群眾特色,對各個活動環節進行控制,而后保證群眾化工作高效落實。
第三,深入基層、不斷學習。群文工作者在實踐工作中需要不斷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針對自身的不足之處及時彌補,提高專業能力,并制定符合群眾文化欣賞需求的宣傳方案,吸引更多群眾的目光,為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使之更具群眾基礎。
(三)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保證群文工作的開展效率
近幾年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年增加,這樣的發展形勢無疑為群工作人員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使之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此同時,也有許多群眾希望參與到文化建設活動中,真正實現群眾工作的創新與改革的目標,體現群眾的主體地位,并調動群眾的工作積極性,保證群眾文化工作質量。
建議群文工作者在實踐工作中加大宣傳力度,制造群眾文化聲勢,吸引群眾的目光,使之意識到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能增強藝術審美能力,在群文活動中結交更多的朋友,使之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除此之外,群文工作領導人則需建設高素質的工作團隊,培養積極分子,要求他們做好群眾文化建設,并在實踐工作中發揮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首先明確群眾文化工作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然后再與群眾溝通,進入群眾的生活,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環節,最后,則要聘請或吸納專業院校的畢業生,給予其更多的鼓勵,或提供薪資待遇上的福利,引導這部分人才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使得活動的形式以及內容更具趣味,體現活動的實用性。此外,當地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當鼓勵文化館以及文化站的管理人員加強溝通,借助網絡途徑形成系統化的文化網絡,引導相關人員密切交流,并對群眾文化工作具有清楚的認知,這樣方可為日后群文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并吸納各方的意見與建議,保證全工作的落實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策略進行分析,首先討論了群文工作開展的重要性,接著又探討了群眾文化工作的落實方案,建議首先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群眾提供寬廣的活動空間。然后,重點發展通俗文化,已經滿足群眾的文化欣賞需求。最后,則要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文化欣賞能力,從而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