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勃
摘? ?要:隨著高職招生渠道多元化發展,分層教學將成為高職會計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提升高職會計教學質量提供支持。文章將從課程銜接、教學方法與內容、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探討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教學改革;“3+3”培養;分層教學
近些年,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張,生源渠道越發多元化,學生個體差異愈發明顯,傳統高職會計專業“齊步走”式的教學模式正在面臨學情變化的巨大挑戰,迫切需要順應形勢的變化,實施差異化分層教學模式改革。
近兩年,中高職“3+3”會計人才培養研究仍處在初級階段,主要針對中高職課程銜接。“3+3”模式培養,很多專家多關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中高職銜接提供理論參考,為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打通學習上升通道,但對后續階段的培養狀況關注度較低。人才培養重在質,不但要完成量的擴張,更要有人才培養長遠發展的大局觀念,將中高職課程銜接作為關鍵點,同時,注重培養過程中方式方法的選擇、遵守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障中高職的順利銜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1? ? 政策引領
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篇8 700多字的文件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設想。在文件中提出,經過5~10年左右時間,職業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此次政策發布將職業教育提高質量再一次列為總目標之一,可見今后的職業教育中質量工程將作為重要紅線參與其中。通知進一步指出,將擴大對初中畢業生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招生規模,這意味著未來“3+3”模式將成為高職人才培育的重要陣地,如何完善“3+3”培養模式,讓教育實現內在價值,將成為未來一階段的職業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1]。
2? ? 高職“3+3”會計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職業教育已由中高職各走各路,向中高職“3+3”聯合培養模式過度,實現了職業教育上升通道的貫穿,這一變革對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自2016年9月開始,江蘇省公立院校已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中高職銜接“3+3”人才培養,但開展效果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于2017年9月開展“3+3”培養模式,實現專業對口院校招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3+3”并不是簡單的時間羅列,其中的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主要問題如下。
2.1? 課程銜接過于粗糙
很多高職教師認為中職學生的專業基礎不扎實,在進入高職階段的第一學期,需要重新進行專業課程理論學習。中職院校按照自己的教學體系安排課程內容,在會計課程體系健全的基礎上,與高職院校缺少有效溝通,通常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炒冷飯”現象,對日常教學效果產生嚴重影響。
高職院校在安排“3+3”課程時,一方面,需要考慮會計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又存在學生專業水平不一、但課程標準唯一的尷尬處境,需要探索有效途徑解決目前的困境,讓課程銜接過渡得更自然[2]。
2.2? 忽視學生心態變化
由于中職學生升學后專業不可隨意變更,需繼續學習之前的會計專業,學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這對接下來的學習本是好事,但課堂體驗并不好。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自律性不強,往往存在“已經學過的”優越感,容易產生自滿的心理情緒,認為“吃老本”就可以順利完成高職階段的學習。就目前的學習狀況來看,中職學生并沒能較好地掌握專業基礎階段的學習內容,產生較普遍的“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現象。但班級中大多數學生并不能有效意識到這一點,造成中職班級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2.3? 教學方法、內容與中職高度相似
中高職的課程相似度高達60%,中職與高職的課業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這在課程授課之初并不能有效反映出來,但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中間的空檔就愈發明顯,需要任課教師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課程內容設計,但目前該項工作仍未有序開展。教學內容對中職學生吸引力受限,教學效果有待提升。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2017年開始招收“3+3”培養模式的會計專業學生,目前開展第二學年的學習,該批學生與普高生在課堂表現、平時測驗上的差異已呈現愈發明顯態勢。招生資源多元化,同一年級不同專業水平的學生仍采用同一教學標準來進行教學及考核,必然有一些學生感到“吃不飽”,而一些學生聽不懂,教學效率低是顯而易見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進行分層培養。
3? ? 人才分層培養實施的可行性
分層教育基于尊重和承認受教育個體差異,從受教育者的實際出發,根據受教育者的思想、智力、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群體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培養模式,滿足受教育者的成長需要。分層教育可以照顧不同需求的學生,提升課堂效率,為學生提供奮斗的階梯。目前,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實行的是雙線分層的教育模式[3],高職會計專業分層教育目標如表1所示。
4? ? 結合高職教育特點,完善分層教學教學模式
4.1? 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合理構建分層培育模式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兩年“3+3”中高職會計專業合作培養,不難發現中職學生在專業基礎方面的確比普高生占優勢,這一現象在入學之初最為明顯,隨著學習的深入,這兩類學生之間的差異會逐步縮小甚至反轉。就目前會計專業的情況,可對中職學生在入學之初進行問卷調查、專業基礎的訓練等方式掌握學生的基本技能掌握情況。這有利于任課教師針對學情制定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教學設計方案。中職班級的學生的優勢往往存在于已學習過的科目上,但這種優勢在不斷深入學習后不斷消磨,其綜合素養與普高生仍有一些差距,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但傳授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對學習方法和綜合素質培養進行一定的引導與干預。
除此之外,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分層教育實現了兩個層面的分化,受到學生意愿、師資力量、學院提供的教學條件等多方面影響。實現分層教育將不同需求的學生根據若干標準進行細分,合理制定分層標準是能否有效實行分層教育的重要保障。除學生自身意愿外,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也應作為重要的參照指標,否則開設有一定難度系數的課程仍會造成兩極分化嚴重的情況。
4.2? 不斷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為實現分層教育提供保障
分層教育為滿足學生需求上的差異,提供針對性的特定教育。根據需求的不同,選擇不同教學內容,但不是簡單教學內容上的刪減。有的教師認為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只要在內容上有所差異,增加刪減教學內容就可以,但前后內容是否有關聯、關系是否緊密、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否理解消化等往往被忽視。實現分層教學需要教師就具體學情進行前期調研,按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并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選擇和設計課程內容,為學生定制的專屬課堂。
此外,鼓勵教師進行再教育,很多一線教師缺乏實操經驗,理論知識更新速度緩慢。這造成了教師傳授的內容已經不滿足現有政策,需要教師能夠“走出去”,參加專業培訓及進修,了解行業動態及政策變化,為一線教學不斷注入新鮮知識養分。現在教育部大力鼓勵校企合作,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探索出一條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即使不能滿足大量學生進入企業實訓的機會,或許可以為任課教師提供一線企業實踐經驗,提供少量的一線崗位,這也將為日常教學帶來重大利益。
4.3? 建立分層培育匹配的考評機制
分層教學的實施需要適宜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相匹配的考評機制為其保駕護航,否則就算對學生批次進行了分層,但實施效果仍無法保障。建立分層培育相匹配的考評機制,將助力解決這一困境。考評機制的建立需要前期做大量調研,就具體學情、師資力量、學院所能提供的硬件配置等多方考量,測定分層班級所需的考評系數。考核標準對升學方向與就業方向的學生制定不同的難度級次,結合調研后得到的考評系數進行綜合評價。由于升學班的專業課程難度更深,考核分數可能普遍沒有就業班級高,可以運用測評系數,來彌補這一方面的缺憾。或在就業班級設置專業考試最高分數的封頂線,以此來平衡升學班與就業班在考核難度上的差異。探索與分層教學相匹配的考評機制需要教師們集思廣益,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設計。
5? ? 結語
隨著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中高職合作培養已然成為大趨勢。如何讓中職學生順利進行高職階段學習,針對學情制定更為合理的培養計劃,這將是未來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大挑戰與機遇。職業教育改革的號角已吹響,必須想學生所想,給學生所需,做學生所學。院校的發展與人才培養密不可分,是時候將量變轉為質變,讓職業教育來一個華麗的轉身。
[參考文獻]
[1]鄧蕾.高等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6(16):45-46.
[2]蔣亞琴.高職會計專業分層教學模式實施策略探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11-13.
[3]陶桂芬.高職會計專業分層教學模式探討—基于多元智能視角[J].職業技術,2018(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