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余
摘要:對于不同的國家以及產業而言,國際雙邊貿易和多邊貿易都是有所差異的。本文將分別分析中國與“一帶一路”國貿易的競爭陛分析和互補性分析,并提出拓展我國與其他國家貿易的關系的對策和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貿易競爭性;貿易互補性
中圖分類號:F75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6-0180-01
引言
在2013年的九、十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對亞洲中部和亞洲東南部進行了訪問,“一帶一路”戰略的苗頭就是在這個時候發了芽,作為其中的合作重點,“五通”被認為是未來各國的發展方向,而在其中最先發展并且沒有囊括那些較敏感的政治、安全等問題的“貿易暢通”部分被認為是最可能實現的領域,但是那些相比較來說,人口覆蓋較大、牽連國家較多的地區來說,與中國真正實現“貿易暢通”實屬不易,所以對其進行貿易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就顯得非常必要,借此為中國與“一帶一路”其他國家的貿易發展提供理論上的根據。
一、中國與“一帶一路”主要國家貿易的競爭性分析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國和倡導國,同時也作為世界上的進出口大國,進口貿易對于中國而言至關重要,在同時考慮進出口這兩個因素的情況下,中國的RTA值在SITCO+6+7+8上均大于0,這意味著中國在這四類產品上占據綜合比較優勢,而在其他六類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中,據比較劣勢地位,不具備綜合的競爭優勢。即可認為中國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使得其在資本密集型產品生產中的優勢不斷提升,但其在SITC9上為不斷增大的比較劣勢;在SITCO-4上,中國的RTA值不斷遞減,這反映出中國在初級產品上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步消失,但這并不意味出口量的減少,而與中國調整產業結構和出口產品多樣化有關。
二、中國與“一帶一路”主要國家貿易的互補性分析
由于貿易產品之間的差異,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模式:產業間貿易、產業內貿易,而它們之間的互補性自然也隨之分為產業間互補和產業內互補兩種,前一種是以國家資源、資金投入以及操作能力作為影響因素而在價格上產生差異的,這種貿易模式的特點是生產出的產品種類具有差異;而第二種卻是在的不同經濟規模、產品特性以及消費者喜愛程度的基礎上在同一產業產生了不同的優勢,其貿易的差異產品包含垂直差異、水平差異和技術差異,一般表現出質量相同但產品特性有所差異,或者種類相同而質量產生了變化。
分析整體產業之間的貿易互補指數可以知道,產業間互補性最強的是埃及,緊隨其后的是沙特阿拉伯、蒙古、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阿聯酋、烏克蘭與印度的互補性,與剩下五國之間的互補程度就向當低了。在換個角度分析縱向的變化,除了斯洛文尼亞和埃及這兩個國家,其余國家間的產業間互補性都表現出了上漲的趨勢,這就說明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的產業間互補性上主要是增加的。在這其中,貿易的根基逐漸壯大、發展勢頭越來越旺,這都是由于之間存在的差別較大的自然要素稟賦,而且與中國距離較近的亞洲國家與中國之間的產業間互補指數大都較大Ⅲ。
三、拓展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關系的對策
(一)對于出口相似度指數較高的國家
根據出口指數來看,我國與亞洲東南部、南部、歐洲中部與東部都有較高的相似度,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優勢較大,所以應該積極改變經濟結構,加強我國在產業鏈方面的整合能力,以達到讓產能優勢發揮更加合理、轉移更加高效的目標。
(二)對于貿易互補性指數較高的國家
我國與亞洲東南部、南部、歐洲中部、東部等地區在貿易互補性上都較強,貿易也自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同以上所在區域的國家進行貿易合作時,一定要針對各國的政治、貿易、經濟發展等作具體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創造新貿易完善舊貿易的同時,對于舊有或者現有的貿易結構的完善也不能掉以輕心,以激發出全新的貿易增長點。除此之外,還應深入開發亞太經合組織、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等的刺激作用,以促進各國之間的全方位合作。
(三)針對那些貿易互補性較低的國家
我國與這些地區的國家應該加大對于產品特征的重視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交通,改善交通帶來的不利影響,除此之外,在政治聯系上也應不斷加強,讓能源的運輸安全問題能夠切實得到保障,并以此來強化與該地區國家的貿易合作。
四、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進行貿易活動的意見
要想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能夠保持一個長期穩定、有基礎得利發展的關系,擁有較強的互補性是必不可少的,而想要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則是競爭性的高低,因此,在對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競爭性與互補性做出深入研究分析之后,總結得到我國在與沿線國家進行貿易合作時,不僅優勢較大,還存在著不少劣勢。
從優勢方面來看,中國與十幾個國家之間大部分的互補性均較強,這就有利于在這期間的經濟貿易關系的持續穩定發展,利益方面以及“貿易暢通”的實現都有極大的可能性以及發展條件。
從劣勢方面來看,第一,各國間“貿易暢通”的實現難度由于參與“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國家數目多、與之有聯系的國家及地區眾多而變得更為艱難;第二,中國與亞洲西部、歐洲以及非洲北部的國家在互補性上來說雖然較強,但是由于地理位置阻隔較遠,貨物等運輸難度較大、國家之間文化認知等擁有較大差異等因素影響,實現起來也會難度較大。
五、結語
我國在開拓多邊貿易關系時,應該以兩國各自的資源以及優勢為基礎進行深入的分析比較,這樣一來,分析更加深入透徹的發展規劃才能被制定出來。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國在與“一帶一路”國家交流時一定要注意互利互惠原則,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