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瑩
摘要:生物醫藥產業是海滄確定發展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本文通過分析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海滄;生物醫藥;對策
中圖分類號:TQ46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5-0387-01
生物醫藥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現代產業體系中成長性好活躍性高的領域之一。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海滄區已成為福建省、廈門市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集聚區。在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過程中,海滄應該以生物醫藥產業為抓手,不斷增強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保持經濟健康發展。
一、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1.政策優勢持續凸顯。海滄區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閩臺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國家火炬生物與新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聚集發展試點。市、區兩級出臺《促進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加快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招商引資、市場開拓、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強扶持。
2.產業基礎不斷增強。先后建設生物醫藥孵化器、廈門生物醫藥中試基地、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園,構建了“創業苗圃一孵化器一加速器-產業園”接力式孵化與培育體系。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創業中心,建成后生物醫藥專業園區通用廠房建筑面積將超過50萬平方米。
3.創新體系日趨完善。聚集各類生物醫藥高層次人才167人,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學家團隊,是福建省生物醫藥專業人才集聚程度最高的區域。建有與生物醫藥產業相關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4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和技術中心16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2個,市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0個。
4.產業化成效顯著。已完成藥品和醫療器械產品注冊申報或正在進行注冊申報的生物醫藥企業77家,獲得產品批準文號1406個。特寶生物自主研發的四個品種基因重組蛋白藥物及萬泰滄海全球第一支“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已成功上市,2價宮頸癌疫苗進入申報生產階段;另有包括9價宮頸癌疫苗在內的4個新產品正在申報臨床或已進入臨床。
二、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產業規模小。截至2018年底,海滄區生物醫藥產業累計聚集企業322家,實現產值僅192.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實現產值142.3億元。從事“三品一械”(藥品、保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并已取得營收的企業僅86家,其中藥品生產領域的規上企業只有三家。全行業產值高度集中在少數大中型企業,26家產值上億元的企業在全行業工業產值占比高達90%。
2.龍頭企業少。雖然在體外診斷試劑領域形成了局部優勢,成為全國該領域的領跑者之一,但總體上產業基礎仍然相對薄弱,品種單一,單品小、企業小。在作為產業主流領域的制藥、醫療設備等行業缺乏大品種產品,雖然也有幾家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企業,但市場尚未充分打開,或仍處在產品創新期,難以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3.集聚度不高。現有企業研究發展方向差異大,企業之間相對孤立,缺乏互動,尚未形成核心競爭力強、規模化的產業集聚區和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集聚。園區內缺乏對產業集聚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專業第三方外包研發、合同加工外包企業,以及技術研發、臨床試驗、貿易流通等服務性企業,尚未形成合作互補、良性循環的規模化產業集群。
4.中層人才少。現有的人才政策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發揮了有效的作用,但在吸引中層骨干人才方面缺乏“量大面廣力度大”的政策,加之隨著廈門居住、教育等生活成本的快速攀升,許多企業人才引進難度持續加大,面臨中層骨干人才不足、不穩定的情況。
三、促進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海滄生物醫藥產業已經較好地完成了初創階段,初步形成了自主發展和自主提升的能力。海滄區應該結合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認真盤點分析,明確總體思路、細分重點等,推動產業從“初創期”走向“起飛期”。
1.完善產業扶持政策。海滄生物醫藥產業應持續深耕藥品研發制造和醫療器械領域,推動由孵化為主向產業化為主轉變。對此類項目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龍頭項目可以給予用地指標優先安排、用地出讓底價、加層改造費用、稅收返還等優惠政策;現有園區內進入產業化階段的項目,可以給予租金補貼或其他支持。要加大對產業的投融資支持,政府可以通過貸款貼息、擔保金補貼等方式,鼓勵銀行機構對生物醫藥企業優先予以信貸支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主板、創業板、“新三板”等股權交易市場上市融資。
2.積極擴大對外影響。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形成了以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區域為重點的布局,海滄區存在一定的區位劣勢,資源相對較弱。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加大宣傳力度,依托國家有關部委或者專業機構,舉辦產業交流和學術研討等活動,擴大廈門生物醫藥港影響。主動對接科技部、國家衛健委等上級部門,爭取部委專家到海滄開展培訓授課,爭取國家部委對優勢產業項目和技術平臺建設的支持。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補充招商機制上要強化專業化、市場化招商,建立一支具備專業知識、熟悉產業現狀、掌握產業政策的招商和服務團隊。招商對象上要強化龍頭項目招商,圍繞大型跨國藥企和國內主要制藥企業品種研發布局情況,緊盯獲得臨床批件、完成I、Ⅱ期臨床試驗的大品種,力爭引進2-3家品種梯隊布局好、市場前景好的大企業。積極對接上海、北京等知名生物醫藥研發機構或企業,爭取成熟項目的轉化環節和制造環節落戶海滄。
4.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開展產學研醫合作,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合作,通過在海滄設立實驗室、技術研究中心等,鼓勵轄區內醫院等醫療機構承接臨床試驗,圍繞生物醫藥領域重點方向、關鍵技術進行協同創新。健全公共技術平臺體系,完善涵蓋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中試放大和生產的藥物創制平臺體系,大力引進合同研究組織、合同加工外包等外包服務機構,鼓勵企業共享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和技術服務資源,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
5.加強人才吸引集聚。突出高端人才、企業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建立重點人才項目協調機制。實施產學研用協同式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政企共建、成本共擔、資源共享”模式,建立人才實訓基地,實施個性化人才培訓培養。探索與高校開展產教融合試點,通過實習實訓、定制課程等形式向高校延伸人才培養鏈條,做好人才儲備。優化人才工作運行機制,健全領導聯系服務人才制度,營造尊重重才愛才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