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資源分布不均、短缺、污染等導致了嚴重的生態問題,在生態文明理念下,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加強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重點闡述在生態文明視域下的水資源保護及利用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文明;水資源保護;意義;存在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X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4-0-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uneven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s, pollution, etc. have caused serious ecological problems. Under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he mean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Meaning;Existing problems;Measures
1 生態文明視野下水資源保護的意義
在生態系統運行過程中,水資源是相對比較活躍的基本組成元素。在當前國家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引導下,一定要不斷深入探究生態文明建設。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水資源保護需要進一步分析水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水資源污染的問題、水資源浪費等問題,及時根據這些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策略對水資源進行保護。當前,在生態文明視域下,生態危機逐步加重,如何保護水資源顯得尤為重要。水資源的管理對生態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來講意義非凡。因為生產活動、經濟全球化等因素的影響,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 20 世紀 80 年代之后,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再者環境污染現象的逐漸增加,為后續城市建設與生態發展造成嚴重阻礙。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基礎,很好的促進了經濟發展,但是所產生的生態問題卻十分嚴重。生態問題持續發酵對環境生態循環造成很大的困擾,同時水資源短缺問題逐漸加劇,飲水安全以及耕地用水等得不到更好的保障,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2 水資源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水資源短缺
當前水資源短缺逐步變成一個極為嚴峻的生態、生活、生產問題,雖然水在地球上屬于非常普通的物質,然而97.5%的水資源屬于海水資源,真正可以使用的淡水資源所占比例極低。由于當前人口的快速增長,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水資源的需求量也逐步提高,如何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生產生活的首要問題。
2.2 水資源分布
在水資源管理的過程中,水資源分布不均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從時間分布上來說,水資源主要是根據大氣降水情況來進行分布,然而由于我國地形復雜多樣、海拔高低不同、每年的降水量不等,形成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降雨區間,這些區間之間存在著較大的降雨差異。此外,某些地區的汛期不確定,如果集中在一個區域內降雨,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旱澇災害。加上水資源在地區劃分上也不夠均勻,人口數量分布、資源應用以及耕地分布等為基礎,相對來講降水量比較多的地區,耕地面積更多一點,但是若降水較少,加上合理數量比較少,河流耕地面積所占也會降低。不均衡的水資源分布,為水資源保護帶來很大的難度。
2.3 水資源污染
這些年以來,由于經濟快速發展,水資源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在水資源污染當中,COD的污染排放量進一步增加,逐步超出了水資源的耐受范圍,水資源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污染,河流的污染造成的水資源生態循環的發展被打破,污水排放量也在增加,一定要及時遏制這些水資源的污染問題,只有如此才能加快水循環的發展,在生態文明視域下更好的保護水環境。
2.4 水資源浪費嚴重
由于國家的重視以及社會的宣傳,雖然人們在節約用水和環保意識方面逐步增高,但是水資源浪費問題仍沒有在全民范圍內得到重視,依然可以發現在很多地區在農業生產灌溉、工業生產以及生活用水過程中,出現水資源浪費等情況,嚴重的造成了局部地區的水資源惡化,一方面消耗了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資源,一方面也造成了大量水資源的浪費。
3 生態文明視域下的水資源保護及利用措施
3.1 治理水污染
從當前的角度分析,資源的污染主要是生活用水污染、農業用水污染以及工業用水污染所造成的。工業用水污染通常條件下指的是,部分工業廢水在沒有任何處理或者處理不合格的情況下,直接向河流當中肆意排放導致的污染。所以企業一定要重點關注污水處理設備的投入,并且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對節水治污工程進行創新,保證污水處理可以符合國家的標準和要求。農業上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農藥沒有妥善處理,以及一些動物糞便隨污水流入河道而造成的,所以,需要嚴格控制畜牧養殖場的糞便以及一些農藥化肥直接流入到河道當中,這些污染物流入河道中導致的生態問題往往非常嚴重,另外在農作物病害防治的過程中,需要盡量使用生物防治法,避免大量使用農藥,對于一些養殖場的糞便,一定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使之變廢為寶,成為有機化肥,生活污水主要是家庭當中產出來的污水,這些生活污水不能肆意的進入河流,需要通過下水道進行排放。
3.2 加大法律約束力
首先需要擴大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開發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考慮到相關的安全風險,需要對開發水資源的數量和規模進行合理的協調和控制,建立起相關的追責制度,其次需要對流域水資源的檢查力度加強,做好跟蹤處理工作,給水資源的管理提供相關的參考標準和依據,充分的發揮出制度的作用,第三需要對資源和生態保護的協調機制進行完善,建立起統一的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的關系,防止在今后的溝通和協調的過程中出現矛盾。
3.3 適當加強水資源配置
結合不同地區水利工程的建設情況,通過加快推進水利工程建設,適當提高水資源的調蓄能力,不斷增加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量,大力發展中水回用等手段緩解水資源短缺壓力;進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對生活供水系統進行有效改造,降低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等;另加強節水宣傳力度,定期對當地居民進行培訓,提升其節水意識,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除此之外,應以構建人水和諧的新型城市生態體系為目標,以點帶面,逐步對全區主要河流、水庫等進行整治,改善水資源水質,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最終實現“青山綠水”、人水和諧的建設目標。
3.4 科學構建防洪排澇體系
通過科學構建防洪排澇體系,并適當加大重點河段的治理力度, 在滿足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時注重河道的生態性及景觀性;對城區及主要場鎮的排水管網進行改造,全面實現雨污分流,增強管網的排水能力;遵循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增加城區及場鎮區綠化面積,改善硬化地面的透水性,提高雨水的容蓄及下滲能力,減緩地表徑流;加快進行水文監測站點及主要河流斷面洪水監測工作,構建行之有效的防洪預警系統,并做好相關預案,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3.5 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
如果要想有效的執行一個制度,不單單需要提高這個制度的約束力,還需要重視相關的社會福利,只有如此才能將這個制度的活力和正當性發揮出來,所以在開發利用水資源的過程中,如果在執行某一項保護政策的過程中,限制了某一地區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一定要合理的對這個地區進行補償,國家在進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生態環境,不會受到破壞而降低自身的經濟效益,對這種地區進行補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還需要鼓勵更多的環境保護行為,反之在破壞生態環境的不合法、不合理工程,需要進行嚴懲,根據相關的法律來征收相應的生態保護費用,提取部分資金來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3.6 合理開采地下水
因為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而造成我國水資源的占有量方面出現了不平衡的因素,因此我國逐步開始進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比如說南水北調工程,但即使建立了這些工程,我國很多中西部地區依然處于極端缺水的條件下,很多居民為了確保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就開采了地下水資源而導致一些地區出現地下水逐步短缺等情況,進一步加重了水資源的短缺。從一定程度上分析,地下水資源全部更新需要1400年的時間,所以地下水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所以一定要嚴格的對地下水的開采進行控制,嚴格管理農村的灌溉井、自備井的數量。
4 結束語
在生態文明視域下,一定要加強水資源的合法利用和保護,應該以政府為核心,加強宣傳工作,相關的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只有如此才能進一步完善水資源的保護系統,逐步優化我國的水資源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易艷.論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水資源保護及利用[J].理論月刊,2017(02):76-81.
[2]合肥市水務局.建立科學治理保障機制 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J].中國水利,2016(19):17-19.
[3]孫瑩.生態文明視野下水資源保護及利用分析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33):105-106.
[4]賈艷梅.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問題研究[J].中國水運,2018(03):57-58.
收稿日期:2018-10-09
作者簡介:鄧敏(1973-),女,漢族,理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生態環境和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