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青田 孫寶芳 孫宇杰 陳云香 張麗新 王麗麗 宋志堅 張瑩 劉傳亮
摘 要:生物能量平衡灸是中醫護理技術的繼承與創新,具有選穴少、顯效快,效果好的優勢,其特點是借助外界輸入能量,來調整人體氣血、陰陽、虛實,激發人體內在的平衡調節機制,從而起到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應用中選擇的施灸部位是背俞穴、腹募穴以及注意事項、預防與調護、不適反應及如何處置,結合病例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生物能量平衡灸、應用、效果、
俗話說:吃藥一籮筐,不如艾灸一炷香,古人把艾草稱之為“百草之王”,其作用勝過人參,有語“艾有參之功,參無艾之德”,“針之不到,藥之不及,必灸之”。太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艾草,燃燒之后產生陽氣,補充進人體,能把體內的病邪都趕走。艾灸灸像一輪小太陽,當它逼近你的身體,源源不斷的陽氣就輸入到你的體內。艾灸長期使用,不僅強身健體,還可以延年益壽,修身養性,健康一生。
一、病癥引發原因
外因:感受外邪,風、寒、暑、濕、燥、邪。內因:正氣不足。
常見癥狀:疼痛--痹癥:1、不通則通: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不榮則痛:氣血不足,無法營養臟腑、筋脈。
二、用能量平衡灸疏通
既然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要先疏通淤堵的經絡,淤堵一般都是由濕寒和代謝產生的垃圾,引起氣血津液阻滯,垃圾不能及時運化掉,積累日久,而產生病癥。能量平衡灸就是借助外界能量,把濕寒首先化解疏通,然后在加強這個地方的人力(艾灸),及時把垃圾處理掉。
小腸俞是能量平衡灸的排污口,用艾灸先打開這個穴位,才能真正把身體里的寒氣,毒素排出體外,然后灸大腸俞、三焦俞、脾俞、肝俞、大椎、中脘、神闕、關元、中級等。先灸后背俞,在灸腹募穴。
三、能量平衡灸十六字原理:
1、疏通管道。2、見坑填土。3、驅邪扶正。4、命運(腎脾)歸平
能量平衡灸施灸部位通常選背俞穴和腹募穴,背俞穴和腹募穴離臟腑最近,接受外界能量易于打通經絡。背俞穴:五臟六腑之氣輸注于背部的腧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常和募穴配伍,治療臟腑;募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于胸腹部的腧穴,有聚集、匯合之意。六臟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如肺為中府、心為巨闕、肝為期門、、脾為章門,腎為京門、心包為談中,胃為中脘、膽為日月、大腸為天樞、膀胱為中極、小腸為關元、三焦為石門。募穴多用以診斷和治療本臟腑病癥。
四、案例分享(護士生在學習完“能量平衡灸”后,應用案例反饋)
1:調理多年鼻炎
取穴:開穴申脈、腎俞、小腸、氣海、三焦、脾俞、大椎、中脘、滑肉門、神闕、關元、收穴少海。
起床后,不在流鼻涕,黑眼圈在消失,腰疼、寒冰腳全好了。
2:肩周炎:48歲,女,半年,胳膊抬不起來,洗頭困難,活動受限,艾灸(腎俞打招呼5分鐘,小腸15分鐘三焦,剛開始一直只灸了三焦俞10分鐘,大椎、肩井各10分鐘,肩周痛點10分鐘,曲池陽池各10分鐘),剛開始灸痛點時,灸過后肩部脹痛的難受,這是正氣強了,和邪氣對抗,灸了5次后,脹痛消失。
五、排病反應:
1、排火熱邪毒有關的反應:
瘡癢、癰腫、發燒、類似濕疹伴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
處理方法:
(1)、排除過敏情況、繼續艾灸并配合適當運動。
(2、)如果無法接受加大灸可以停灸一段時間。
2、疾病變化的相關反應:以前不痛的地方開始痛或者灸后疾病加重。
處理方法:(1)、繼續艾灸,直到癥狀消失。(2)、可以在局部加強艾灸,或者配合刮痧。
3、與睡眠有關的反應:疲勞、嗜睡、失眠
處理方法:(1)、灸后嗜睡:用黃芪15克,熟地15克、煮水當茶喝。(2)、調整艾灸時間。
4、祛風除寒反應: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放屁等。或從頭頂、四肢往外冒涼氣、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發冷。
5、代謝痰濕反應:咳吐、痰變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泄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浮腫。
4、5處理方法:(1)、繼續灸、加大灸。(2)、可以配合用生姜、艾葉泡腳,
6、婦科相關反應:(1)、月經提前或推后,(2)、非經期陰道流血,血塊多或月經紊亂,經期延長。(3)、會陰騷癢,起紅疹。白帶增多,有異味。(4)、下部瘙癢,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塊。
處理辦法:(1)、繼續施灸。(2)、平常心對待,保證充足的睡眠。
上述反應千萬不可去醫院吊水。
六、我們如何正確看待排病反應
在艾灸調理過程中,在沒有外界環境誘因下,部分患者會出現短期的不適癥狀,與患者的病情有關。
為什么會出現排病反應:艾灸后,元陽向邪氣發動進攻,臟腑、經脈里的邪氣被驅逐,被逐的過程就是排毒反應。
七、預防與調護:
1、增強體質,適當進行室外活動,運動就是升陽,從而提高抗病能力。
2、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避免淋雨及過度勞累。
3、宜熱食,忌生冷,宜辛味發散食物,多飲開水,以利驅邪外出,使微汗出。
4、可常做保健灸扶正氣。
八、常見疑問:
艾灸后,1、一直流濃鼻涕是正常的嗎?2、感冒的病人灸完后,全身發冷冒涼氣,正常嗎?回答:正常。
九、用綠色療法(生物能量平衡灸)調理疾病,避免抗生素的危害。抗生素危害:1、肝腎功能及血液系統、神經系統的損害。
2、青霉素及頭孢類抗生素常見,可能導致休克。3、經常使用,會產生耐藥,體內菌群失調等危害。
參考文獻:
[1]張延君 .艾灸的應用研究[J] 中國中醫藥雜志,2015.10
[2]周君.艾灸的臨床應用 [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