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華
摘 要:一般來說,高層建設工程都具有周期長、生產要素變化頻繁、產品單件性、固定性等特征,使得高層建設工程施工階段鋼筋綁扎施工的質量控制,特別是施工階段的事前控制,成為工程施工項目質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因此,施工階段鋼筋綁扎施工的質量管理應貫穿于整個建設項目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下面我僅根據自己在施工現場的工作經驗及一些觀點設想,針對具體工作中的經驗,淺談建筑工程施工階段鋼筋分項工程中的鋼筋綁扎施工技術在工程質量管理過程中的作用和應注意的問題。
前言:由于高層建筑中鋼混結構可以更好地發揮鋼筋與混凝土的性能優點,承載能力高,結構自重輕,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經濟效益高,相較于鋼結構具有更高的耐火性和抗腐蝕性田。尤其是21世紀初期以來,我國高層建筑鋼混結構發展迅速。但是鋼混結構的用鋼量大,且由于涉及到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因而施工要求也高于一般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因而,對于高層建筑鋼混結構來說,要足夠重視混合結構中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以確保高層建筑混合結構的工程質量。
1. 鋼筋綁扎施工質量控制
1.1鋼筋綁扎施工質量要求
建筑工程的鋼筋綁扎施工工程質量控制應致力于滿足工程質量要求,也就是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滿足工程合同、規范標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因此建筑工程的鋼筋綁扎施工質量控制應貫徹預防為主與檢驗把關相結合的原則。預防為主,就是做好工程質量的事前控制,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事故。
1.2保證項目
鋼筋的材質、規格及焊條類型應符合鋼筋工程的設計施工規范,有材質及產品合格證書和物理性能檢驗,對于進口鋼材需增加化學性能檢定,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錨固長度、接頭位置、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焊工必須持相應等級焊工證才允許上崗操作。在焊接前應預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條件及參數制作兩個抗拉試件,其試驗結果大于該類別鋼筋的抗拉強度時,才允許正式施焊,此時不可再從成品抽樣取試件。
1.3基本項目
鋼筋、骨架綁扎,缺扣、松扣不超過應綁扎數據的10%,且不應集中。鋼筋彎鉤的朝向正確,綁扎接頭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不小于規定值。所有焊接接頭必須進行外觀檢驗,其要求是:焊縫表面平順,沒有較明顯的咬邊、凹陷、焊瘤、夾渣及氣孔,嚴禁有裂紋出現。
2.鋼筋分項工程
2.1鋼筋進場檢驗
為了加強對鋼筋外觀質量的控制,鋼筋進場時和使用前均應對進廠鋼筋的外觀質量進行檢查(全數檢查)。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彎折鋼筋不得敲直后作為受力鋼筋使用。鋼筋對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至關重要,對其質量應從嚴要求。鋼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要求。鋼筋進場時,應檢查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并按規定進行抽樣檢驗。由于工程量、運輸條件和各種鋼筋的用量等差異,很難對各種鋼筋的進場檢查數量作出統一規定。實際檢查時,若有關標準中對進場檢驗數量作了具體規定,應遵照執行;若有關標準中只有對產品出廠檢驗數量的規定,則在進場檢驗時,檢查數量可按下列情況確定:1)當一次進場的數量大于該產品的出廠檢驗批量時,應劃分為若干個出廠檢驗批量,然后按出廠檢驗的抽樣方案執行;當一次進場的數量不大于該產品的出廠檢驗批量時,應作為一個檢驗批量,然后按出廠檢驗的抽樣方案執行;對連續進場的同批鋼筋,當有可靠依據時,可按一次進場的鋼筋處理。
2.2鋼筋加工制作
鋼筋加工制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紙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了設計及規范的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經現場試制合格后方可進行成批制作加工,制作加工好的成品鋼筋要按要求掛牌堆放整齊。在施工過程中,當施工單位缺乏設計所要求的鋼筋品種、級別或規格時,可進行鋼筋代換。為了保證對設計意圖的理解不產生偏差,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混凝土設計規范的各種規定,并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鋼筋。鋼筋表面應潔凈,粘著的油污、泥土、浮銹使用前必須清理干凈,可結合冷拉工藝除銹。鋼筋調直宜采用機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當采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HPB235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經調直后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后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鋼筋彎鉤或彎折,受力鋼筋彎鉤、彎折的形狀和尺寸,對于保證鋼筋與混凝土協同受力非常重要。其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鋼筋彎曲后,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彎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應考慮彎曲調整值。
2.3鋼筋綁扎與安裝
墻的鋼筋網綁扎同基礎:鋼筋有90°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采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置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墻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并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墻上下兩邊三道水平處應滿扎,其余可梅花點綁扎。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15 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于25 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并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余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余可梅花點綁扎。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防止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被踩下,特別是雨篷、挑檐、陽臺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梁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3.結語
伴隨著高層建筑鋼混結構的多樣化發展,其鋼筋工程質量控致制難度也相應提高。雖然質量控制的難度增加,但是對質量控制質的要求不可降低。通過加強對鋼筋質量的監控和施工程序中的技術控制,可以實現工程質量的良好控制。
參考文獻:
[1]李雪華,淺析當前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要點及質量控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9):147-148.
[2]韓晨光,楊曉潔.淺析高層建筑鋼筋工程質量管控要點[J]科技向導,2012( 24):35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