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義
摘 要:就目前我國的道路建筑情況來說,很多自動化水平、加固檢查等均為達到標準,所以,如何做好鐵路橋梁路基隧道關鍵工序監控技術成為了重點的環節,只有做好這項工作,才能夠促進鐵路橋梁路基隧道工程的發展。
關鍵詞:鐵路橋梁;路基隧道;工序;監控技術;
一、路基和隧道的基本施工技術
對于鐵路工程建設來說,路基和隧道可以稱作為其基本施工技術,在施工前,應該做好技術的交底工作,從而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嚴格的按照施工的具體要求完成施工,同時,在施工前,應該對相關的注意事項進行深入化的研究,并且重視各種施工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施工的順利開展。
我國鐵路工程施工的規模也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的擴大,而這也就在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主要就是因為鐵路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較長,而且存在比較大的施工難度,整個施工工程非常復雜,從而提升了對施工技術的要求,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不斷的創新與優化施工技術,以此來提升施工質量。
路基和隧道的施工技術其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必須要在施工前對施工區域的相關自然因素進行全面的了解,因為環境因素會直接影響到施工的安全性,為了能夠確保整個路基與隧道的順利施工,需要在施工前進行現場勘測,準確的把握施工地區的地形與地貌,從而為日后的施工奠定好基礎。
二、橋梁預應力梁張拉質量控制
就目前我國鐵路額橋梁的預應力的施工工藝來說,主要是利用普通泵站來驅動千斤頂,通過工作人員的手動作用來讀取壓力值,而后在根據張拉力和液壓系統之間的換算要求計算出拉張力,整個過程均采用人工記錄的方式完成。傳統的這種張拉力測量方法中千斤頂摩擦所發生的變化是無法準確測量的,從而需要對其進行反復測定。同時,因為液壓系統的壓力值具有穩定性、系統的內泄以及千斤頂的摩擦與阻力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導致結果往往存在一定的離散性,并且傳統的后張發中也有比較存在大量的人工技術,整個操作過程也比較復雜,這就嚴重影響了測量的精準度,數據的可信度也就隨之降低,從而影響了張拉的效率與張拉的質量,另外,反復的將千斤頂和液壓系統送往相關的監督部門進行監測不僅提高了生產成本,也會增加生產工期。
對于影響橋梁質量的因素來說,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預應力張拉的具體施工不合格以及缺乏相關的質量管理手段,所以,必須要對施工技術進行改善,從而是預應力能夠更加精準,同時也要對有效預應力的大小和高離散度進行全面、嚴格的控制,這也是提高橋梁預應力的有效解決辦法。
結合目前預應力張拉所存在的實際問題,應該對預應力自動張拉系統中的關鍵技術進行綜合、全面的深入性分析,致力于研發功能更加完善的軟件、硬件系統,確保該系統能夠實現預應力的精準控制、對數據的智能管理以及自動張拉等,其中功能主要包括兩端自動平衡同步張拉、數據的實施記錄與生成圖表、張拉力與伸長值的校對、網絡傳輸和數據儲存、安全輔助系統和張拉系統智能標定。而主要的技術手段則有編制張拉控制智能軟件、高性能機械設備與高精度測量系統的應用、施工結果的自動生成且記錄不可自動更改、智能診斷、油溫控制、油壓保護以及故障報警以及數據的智能化遠程傳輸,從而有效的解決傳統施工工藝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以此來提升施工水平與管理水平。
三、路基壓實的質量控制
目前,監測路基質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就是使用點式檢驗方法。點式檢驗方法主要指的就是在施工場地進行抽樣,而后對抽樣點進行檢驗。但是這種方法卻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比如,點式檢驗法只能在施工碾壓結束后才能夠進行,如果一旦出現問題,則無法在碾壓的過程中完成處理,同時,這種檢驗方法所需要的時間也比較上,將其使用到重型設備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施工,而且特定的檢驗地點中的數據無法滿足檢驗的需求,則需要重新選擇區域。
所以,應該選擇使用連續試驗檢測技術,這種技術能夠有效的解決傳統監測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與問題,而且也能夠進行實施監測,對整個施工的影響也比較小,同時,這種技術也能夠在使用的過程中進行隨時的調整,并且將結果及時的發布在互聯網上,在通過對比的形式將結果進行比對,從而確保檢測結果能夠符合標準。
四、鐵路路基施工的防護措施
在這方面一共可以分為兩點,第一應該是邊坡的防護,通過邊坡防護能夠維持路基的穩定性,該防護作為鐵路路基兩邊存在的破面,能夠有效的防護鐵路路基,換句話說,邊坡的穩定性會直接影響鐵路路基的穩定性。但是邊坡巖體的地層、巖性、氣候以及人為因素等都會對邊坡的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而且邊坡的實際地質特征也是根據巖體所決定的,所以,應該按照不同巖層的邊坡對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第二,應該是路基的支檔,路基支檔主要指的就是通過支撐山體的突破和填土以及加固來維持路基穩定性的建筑,在一般的施工過程中,對河流的岸壁進行加固以及對山體進行加固就是路基支檔,通過路基支檔能夠在發生地質災害時候氣道一定的阻攔災害的作用,比如滑坡、泥石流等,所以,為了能夠提升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必須要根據相關的標準與要求,嚴格控制路基支檔的質量,從而確保整個施工工程的質量。
五、隧道支護結構的質量控制
鐵路隧道中最常用的支護方式就是復合式襯砌,該支護方式所指的就是在初次襯砌和二次襯砌后完成支護體系的建設,在這其中很可能會出現隧道承載力難以支撐的現象,一旦發生這種問題,則會造成非常十分嚴重的風險與后果,比如斷裂、坍塌等,而這則主要與襯砌的厚度有非常直接的關系。在傳統的施工中,通常將工人的經驗作為判定混凝土厚度的主要依據,而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也就導致襯砌混凝用土澆注系統中存在這一些風險與問題。
所以說,合理的監測體系能夠有效的監測隧道支護的結構,因此,必須要按照標準建立其完善的控制體系,而超聲波監測、測量體系作為現場檢測中最常用的一種基本測量方式,可以通過測量臺車最高處和防水板的距離,在測量和計算出混凝土的基本壓力,并且對混凝土的基本壓力進行測量,從而更加準確的掌握好襯砌的厚度。
六、鐵路隧道工程的基本施工技術
對于鐵路隧道工程的基本施工技術來說,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為注漿加固技術,該技術主要這的就是將事先準備好漿液,在通過注漿設備將漿液注入到地層,這也屬于施工過程中的一項工藝流程。通過這種工藝,能夠將縫隙進行準確的填充,從而提升巖體的穩定性,同時也能夠將開挖面進行固定,進一步實現防水的效果。但是,在進行注入漿加固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的遵循壓注漿的標準完成注漿,全面的監測好注漿的實際參數,并且及時的做好調整。在注漿完成后,也要對注漿的效果進行監測,必須要在注漿符合標準后,才能夠進行下一步工序。另一方面是對爆破的控制,爆破也屬于鐵路隧道施工過程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挖掘技術,但是,爆破施工工藝也存在這一定的風險,如果在沒有做好爆破準備工作時,而盲目的開展爆破工作,則很可能對施工的環境與施工的人員造成危害。對于爆破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爆破的范圍以及爆破的威力,制定好詳細的爆破安全管理體系,并且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名員工身上,實現個人責任制,從而避免風險問題的發生,確保施工的安全性。
結束語:總而言之,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對鐵路施工工程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只有做好鐵路橋梁路基隧道關鍵工序的監控技術才能夠進一步提高施工工程質量,所以,通過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夠更好的提升鐵路施工的安全性與鐵路施工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韓一銘.鐵路橋梁轉體施工作業中的關鍵點與控制要點[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9(0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