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本文通過學習總結供應鏈協同物流管理的相關研宄成果,分析智慧時代背景下協同物流產生的效應,總結出供應鏈協同管理模式,為企業進行協同管理提供有力參考。
關鍵詞:供應鏈;效力分析;協同管理
在智慧時代背景下,企業競爭衍生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節點企業要想獲得最大利益,須對供應鏈節點企業效應進行有效分析。本文以兩級供應鏈為例進行供應鏈是否協同合作效應分析,從而選擇最佳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1、基本假設
在建立智慧時代背景下供應鏈協同效應研究模型前做出以下假設:
(1)供應鏈上各企業都是經濟人;
(2)在二級供應鏈系統中,制造商根據原材料價格確定采購量,供應商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則,確定對自己有利的批發價PS。供應商在博弈中處主導地位,可觀察到對手的決策,但無法改變其行為,制造商為跟隨者;
(3)在決策過程中不考慮同類產品的競爭和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影響。
根據上述假設條件構建簡易二級供應鏈模型,并對參數進行假設。
(1)市場對制造商產品有一定的需求量DM,且價格PM線性依賴于市場需求,即PM=α-βDM(α,β為常數且大于零);
(2)制造商根據需求量生產產品,其生產量OM=DM;
(3)供應商生產成本CS1,制造商生產成本CM1;
因此制造商出售一單位產品利潤πM1=PM-Ps-CM1,供應商出售一單位原材料的利潤 πS1=Ps-CS1,因此制造商利潤為πM=(PM-Ps-CM1 ) DM;供應商利潤為πS=(PS-CS1 ) OM。
2、效應分析
(1)在智慧時代背景下供應鏈非協同合作效應分析
供應商首先制定了原材料價格,制造商根據購買價決定原材料訂貨量,因此制造商的利潤為:
πM=(α-βDM-Ps-CM1 )*DM (1)
對制造商而言Ps為常數,因此對上式求關于DM一階導數并令其等于零,即求πM最大值,可得:
DM*=α-Ps-CM1/2β (2)
此時制造商向供應商反饋訂購量OM=DM,可得供應商的利潤函數為:
πS=(Ps-CS1 ) (α--Ps-CM1)/2β (3)
供應商確定一個最有利的原材料批發價,求關于Ps的一階導數并令其等于零,即求πS最大值,可得:
PS*=(α-CM1+CS1/2 (4)
將(4)代入(2)中可得:
DM*=(α-CM1-CS1)/4β (5)
將(4)(5)代入(1)(3)中可得制造商和供應商在不進行信息共享的協同合作的情況下各自的最大利益為:
πM*=(α-CM1-CS1 )2/16β πS*=(α-CM1-CS1 )2/8β
此時,供應鏈整體利潤為:
π*=πM*+πS*=3(α-CM1-CS1 )2/16β (6)
(2)在智慧時代背景下供應鏈協同合作效應分析
在智慧時代背景下的供應鏈協同管理不再只關注供應鏈單個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其強調用系統的觀點來審視整個價值鏈并且強調其增值,在以制造商和供應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中,以實現供應鏈整體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可得出供應鏈整體利潤為:
π=πM+πS=(PM-CM1-CS1 ) DM=(α-βDM-CM1-CS1)DM (7)
從上式可看出,供應鏈整體利潤π與供應商的報價PS無關,因此,供應商的定價為原材料的生產成本,即PS=CS1,企業通過信息共享實現整個供應鏈利潤最大化,再根據之前的協商分配獲得利潤,因此對上式求關于DM的一階導數并令其等于零,可得:
DM**=(α-CM1-CS1)/2β (8)
此時,供應鏈整體利潤為:
πM**=(α-CM1-CS1 )2/4β (9)
(3)兩種情況下的效應對比分析
比較兩種情況下需求量的大小,將(8)減去(5)可得:
DM**- DM*=(α-CM1-CS1)/2β-(α-CM1-CS1)/4β)>0
即供應鏈企業協同合作后制造商需求量大于非協同合作的需求量。
比較兩種情況下供應鏈利潤的大小,將(9)減去(6)可得:
π**-π*=(α-CM1-CS1 )2/(4β-3 (α-CM1-CS1 )2/16β)>0
即供應鏈企業協同合作后供應鏈整體利潤大于非協同合作供應鏈整體利潤。
綜上可知,智慧時代背景下供應鏈協同合作能刺激原材料與商品的需求,實現供應鏈整體利潤的增加。所以供應鏈企業通過一定的協同合作建立企業聯盟既符合單個企業利益的需求,又符合集體利益的追求。
但在上述分析過程中,并未考慮企業實際運作過程中競爭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很難長期保持物流協同運作利潤最大化的平衡狀態。因此協同企業之間可共同商議制定滿足各方利益的統一業務協作以及利益分配機制模式,最大限度發揮供應鏈協同效應,實現雙贏。
3、供應鏈協同合作管理模式分析
(1)企業內部協同管理
企業內部協同管理往往需要企業內部部門間的配合共同完成。即通過企業的采購、生產、倉管與財務等部門統一規劃和管理,從企業整體角度考慮,采用 ERP 等先進管理模式來改善企業自身物流協同能力,提升物流管理水平,進而形成快速響應的內部物流協同處理模式。
(2)企業外部協同管理
企業外部協同管理是指企業之間進行物流戰略聯盟。本文將從橫向一體化協同、縱向一體化協同、與第三方物流協同三種管理模式進行分析:橫向一體化協同管理模式是指供應鏈上同一產業或不同產業的企業之間,形成共同的協同管理運作機制。在不同產業企業之間,商品不具直接競爭性,有利于企業之間合作,發揮較好的協同效應;而同產業企業之間的競爭性不利于企業經營戰略的實施。因此我們可以采用聯合采購或共同配送減緩這樣的不利因素;縱向一體化協同管理模式是指企業之間在戰略層面上形成聯盟,共享供需信息,統一制定物流運作策略,從而達到減少庫存,降低物流成本,可以參考供應商管理庫存,聯合庫存管理等模式進行有效管理;與第三方物流協同是指企業將主要精力放在發展主業上,把企業非主營物流活動外包專業物流企業,通過信息化手段與外包企業進行業務溝通,實現高效的協同管理。
供應鏈企業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因地制宜的制定相應的供應鏈協同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發揮供應鏈協同效應,實現企業共贏。
參考文獻:
[1] 曾亮.物流供應鏈協同運作分析[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5,(4):67-69.
[2] 陳建新,謝磊,土建東.供應鏈中知識共享的博弈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8):142-145.
[3] 馮曉,張志英.面向化工企業的供應鏈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16,(11):118-120.
[4] 桂良軍.協同供應鏈收益分配的決策模型[J].統計與決策,2017,(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