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云
摘 要:本文從近期中美貿易沖突出發,分析了中美中美貿易沖突背景下的知識產權分歧,并對知識產權分歧沖突的影響與應對進行分點闡述,最后對企業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國內企業能在這次中美貿易沖突中提升自身知識產權工作水平,從而實現轉型升級。
關鍵詞:知識產權;貿易沖突;301調查;科技創新
一、貿易沖突的背景與過程
2017年8月18日,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根據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正式宣布對中國對美貿易情況展開“301調查”。在“301調查報告”中明確指出,由于中國長期存在的和新出現的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值得被跟進關注,所以將中國置于優先觀察名單。報告中表示在中國,網絡盜版和假冒、盜取商業秘密、強制性技術轉讓要求和向全球市場出口假冒產品的情況普遍存在,同時中國政府缺乏知識產權侵權執行制度、商業侵權行為懲罰措施。這些行為和政策對美國知識產權持有者的權利保護和貿易發展極為不利。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針對中國制造2025簽署《301調查行動備忘錄》,指導有關部門根據“301調查報告”對中國造成美國傷害的不公平收購美國技術行為、政策等采取一系列限制性措施。由此,美國挑起了中美貿易沖突的第一階段,指責中國對美國的不公平貿易。
二、貿易沖突背后的知識產權分歧
在本次貿易摩擦中,美國的核心訴求是所謂的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不公平貿易順差"。中美分別是全球第一、第二貿易國,雙方每年有著全球最大的貿易量,而美國對大量貿易逆差當中的不公平貿易耿耿于懷。
事實上,知識產權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美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中的一項私人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在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有形之手一般不應干預私人權利事務,因為這會嚴重影響市場經濟公平。按照尊重市場經濟的正常邏輯,中美的雙方企業之間的知識產權糾紛應直接交由中美兩國的司法制度和知識產權法律系統進行裁決解決,而中美兩國政府之間的知識產權政策和法律分歧則可以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
但目前的情況是,美國沒有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解決機制下進行處理中美知識產權爭端,而是直接采取單方面制裁,并使用諸如美國貿易法第301條這樣的國內法律制度來處理中美之間的知識產權爭端。這是因為,目前的美國當權者在一定程度上認為,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8年以來未完全遵守和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因此美方并不認為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爭端能夠按照他們的意愿進行公平公正的裁決。
以上這些情況,都令中美的知識產權爭端變得復雜化,使得中美貿易摩擦的知識產權部分矛盾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當然,單方面的制裁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而雙方的磋商和對話將有助于知識產權爭端的協調,是對中美雙方的利益都是更加有益的發展方向。
三、知識產權沖突的影響與應對
(一)高新技術領域是沖突風暴中心
目前,特朗普在美國提出的對華增稅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航空等高新技術領域,在戰略性新興高科技產業上對中國發難,而不是針對中國具有較大優勢的中低端制造業。而所針對技術領域大多在中國制造2025主要規劃中設計,這就證明了美國挑起對中國貿易摩擦的真正用意,即鉗制中國的科技發展。
中美貿易沖突逐漸向科技沖突轉變,由于目前雙方都是試探出招,如果將來的情況進一步惡化,中國的科技型企業將會首當其沖,這將會是一場磨煉中國科技發展的艱辛道路。
(二)中國需要加強科技創新能力
在這次貿易摩擦當中,中國的一部分傳統出口企業對美出口將會遇到較大的阻礙,但機會在危機中,這次的貿易摩擦能令中國意識到中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性,真正下決心進一步推動國內產業升級,鼓勵基礎性科技創新,重視和擴大內需,進一步發展自主科技創新能力。
因此,中國在本次貿易摩擦中的最佳應對方式應該是,關注自身市場發展,堅持基礎性科技研發、創新驅動和產業升級,堅決地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加大開放力度,重視知識產權創新保護。
(三)國內知識產權服務業有望迅猛發展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將迫使中國進一步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中國將進一步意識到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從而出具更多鼓勵性政策支持企業、科研院校開展基礎技術創新活動。在法律層面,自2018年起,我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陸續開展修訂工作,剛完成第二次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四次修訂的《商標法》、以及即將迎來第三次修訂的《著作權法》、第四次修訂的《專利法》,分別通過延長保護期限,對于侵權行為引入懲罰性的賠償機制等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從而提升中國企業對創新創業的熱情。
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產權服務和科技服務行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將會出現,對更多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將會出現較大的轉變,將會在國家引導推動轉變為市場運作、國家監管的管理方式,對知識產權服務和科技服務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對行業的提升也起到了推動作用,行業整體的服務質量會有進一步完善、升級甚至迅速發展的可能性。
四、對企業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投入,加快知識產權制度的改善
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工作上重視程度不足,在知識產權工作上缺乏基礎、人才和經驗,在與外國企業合作時,存在一定的問題。此外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制度的制定方面大多存在細節漏洞,應該針對這些缺陷情況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投入,落實貫徹《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加快知識產權制度的改善。這些法律修訂都必將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知識產權工作水平。
(二)重視貿易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及時了解情況
企業在參與國際貿易過程中,應該關注貿易對象所在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定期進行海外知識產權風險篩查,積極申請知識產權,聘請當地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完善自身的國際知識產權戰略,加強對貿易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的研究,防范海外知識產權風險。同時,視自身情況與外國的知識產權服務商開展交流合作活動,了解海外同行的知識產權工作情況,及時關注貿易國的知識產權工作的最新情況,在海外知識產權工作上做到有備無患。
(三)以萬無一失的姿態做好應訴準備
企業在平時應做好知識產權應訴預案,當企業遇上來自其他企業的知識產權侵權指控時,預案機制能夠起到重大作用,降低企業的心理壓力,提高了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準備。對起訴企業所在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訴訟制度進行深入了解,有條件的可以聘請當地的知識產權法律團隊,通過法律團隊的力量借助多種解決機制來應對問題,例如采用TRIPS協議。
(四)加強自身研發創新,申請自主知識產權
面對目前的貿易摩擦和知識產權沖突,企業應該做好自身的內功,在企業內部鼓勵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從而增加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企業需要調整自身發展模式,由密集勞動型轉變為知識產權密集型發展,將更多的資助科研成果轉化為自主知識產權。另外可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開展合作,促進其科研成果申請知識產權,并推動科研成果、知識產權的許可交易,推動知識產權價值市場化,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
參考文獻:
[1]馮曉玲,張雪.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的中國知識產權戰略[J].國際貿易,2019(01):44-51.
[2]何興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中美知識產權爭端[J].美國研究,2008(02):48-62+4.
[3]崔鑫生.中美貿易中的知識產權爭端問題探析[J].知識產權,2008(03):86-89.
[4]崔日明.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J].國際貿易,2007(09):54-58.
[5]唐曉云.美國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與中美“337爭端”[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6(02):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