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銳
摘 要:城市規劃科學作為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直接影響著生態城市的實現。然而,從我國城市規劃設計的現狀來看,生態城市規劃存在諸多不足,尤其是生態城市規劃理念方面存在著偏差和生態城市規劃創新的不足。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生態城市規劃的意義,針對我國現有生態城市規劃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探討,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城市;意義
1簡介
生態城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觀,是基于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理解。它通過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建立起一種新型的社會關系,強調社會、經濟和生態的和諧共同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城市規劃建設仍然非常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生態保護,導致社會效益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金山銀山不如綠水和綠山”。只有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才能在某種程度是真正實現城市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在城市規劃設計時,創新性地引入生態城市的概念,有利于推進現代化城市的建設,最終實現良好的生態循環,經濟社會得以的繁榮快速發展,人民可以安居樂業。
2生態城市規劃在城市規劃中的重要性
2.1滿足時代要求,提高城市競爭力
在本世紀初,城市規劃和建設被列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劃和建設已經開始出現一系列問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種情況下,需要城市建設者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以盡可能協調經濟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實現社會經濟和生態的和諧共同發展。近幾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逐漸在人們中流行,并在很多行業以及城市規劃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我國正處于從工業化社會向生態社會轉變的重要階段。生態競爭逐漸成為許多城市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所以,加強生態城市規劃是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有利于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構建生態文明城市。
2.2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實施人文思想
隨著推行環境保護政策,人們的環保意識得到提高,同時,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純粹的物質追求,已經上升到了精神層面。規劃和建設生態城市可以優化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從而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提高城市的生產力,這也在城市建設方面體現了以人為本觀念的理念。
3 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的問題與對策
3.1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中的問題
3.1.1生態城市規劃概念的偏差
我們發現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一些規劃者缺乏生態城市規劃的必要意識,否定了其他城市生態城市規劃的成功經驗。通過調查發現,他們認為其他城市的生態建設與自身的發展不相符,阻礙了自身的城市發展,基于此,他們消極應付,不能做到積極借鑒成功的經驗。調查顯示,不少城市規劃者持有上述觀點,這是阻礙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減緩我國生態城市建設進程的重要主觀因素。此外,還有一些錯誤的觀點認為,其他城市的生態建設經驗是通用的,因此可以完全復制到自己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中。這種觀點脫離了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特點的實際情況,從而導致了城市建設的不合理性,而且這種不科學的規劃模式不利于城市的發展,對生態建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影響。總之,城市規劃者造成的生態城市規劃概念的偏差導致了我國生態城市規劃的許多彎路。雖然提供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財政投入,但實際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3.1.2生態城市規劃創新不足
在生態城市規劃過程中,具有創新性非常重要。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城市建設呈現出兇猛的發展態勢。我們可以發現城市結構和規模發生了新的變化,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結構呈現多樣化。這需要城市規劃者重新考慮城市功能,科學調整城市的布局。然而,目前在我國城市生態規劃工作方面,缺乏創新意識,規劃者由于主觀或客觀原因不愿創新。
3.2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方法
3.2.1構建現代生態城市規劃體系
為了有效指導生態城市規劃的發展,需要根據城市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城市規劃體系。
1)為構建現代生態城市規劃體系,設計者應綜合考慮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在確定生態城市規劃布局時,要結合城市資源的實際分布,建設獨具特色的生態城市。
2)為構建現代生態城市規劃體系,設計者應該考慮細節的各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實力反映在城市發展的規模上。所以生態城市規劃體系的建設需要注意城市的發展規模,完善和深化城市規劃,并將生態城市規則納入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
3)為構建現代生態城市規劃體系,設計者應具有一定的動態發展概念。應根據不同城市的發展目標適當調整生態城市規劃。不管是城市面積的增加,還是調整城市行政區域的布局,都要根據實際變化建立適當的生態城市規劃體系,使系統符合城市發展的要求。
3.2.2城市綠地系統的改進
為了給生態城市建設和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需要改進城市綠地系統,提高城市規劃的整體有效性。
1)合理規劃和設計城市綠地系統。與傳統的城市綠地系統相比,現代綠地系統在建設和管理方面都應該有突破和創新。根據實際情況,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下,應安排不同部門進行全過程的動態控制和管理,將新的規劃理念充分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從而實現生態城市整體設計水平的提高。
2)注意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不同的地域環境,生物系統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自然法和食物鏈的影響下,城市生物系統始終處于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因此,城市設計者應在保證一定規模的綠地系統的基礎上,保護各類生物的生存環境。只有做到尊重生物的生存和發展規律,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生態城市規劃。
3.2.3強調文化因素的整合與人文景觀的維護
城市生態規劃的創新與文化人文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在規劃和建設生態城市的過程中,需要正確對待城市文化,合理地整合城市的地方文化特色,進行合理的生態城市規劃,以便城市都有自身獨特的發展歷史與文化特色,以此突出生態城市的建設特色。此外,規劃者應加強對城市人文景觀的保護。在充分開發利用城市資源的同時,應重新分配城市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以提高宜居性。設計者應該在城市景觀規劃中同等重視自然和人文景觀,進而將生態城市建設水平提升到更高水平。
4結論
通過對以上的說明進行總結,我們可以發現,生態城市規劃的建設不僅是當前時代發展的急切需要,也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生態城市是未來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觀的實施措施。如果城市設計者想要做好生態城市規劃工作,就應該樹立正確的生態城市規劃理念和整體意識,合理劃分生態城市的各個功能區域,通過一系列措施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重視人文景觀保護。建設現代生態城市規劃體系,完善城市綠地系統,關注文化和人文等因素。以實現生態城市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劍東. 經濟新常態下建筑師的轉型升級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 (42).
[2] 劉曉陽,曾堅,張森. 生態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新區規劃設計策略探討[J]. 建筑節能,2018(10): 1-7.
[3] 張思敏,徐從廣. 生態文明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的政策體系探討[J] 安徽建筑,2018,24(6):49-51.
[4] 王景景. 關于我國城市建設與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探討[J]. 智能城市,2018(18): 63-64.
[5] 楊瑣瑛,鄭善文,逮非,歐陽志云.國內外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比較研究[J]. 生態學報,2018,38(22): 82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