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亮
摘 要:針對新型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云計算技術的構建,本文首先提出了傳統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架構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提出了新型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架構設計。
關鍵詞: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云計算技術;電力企業
引言:智能電網的出現與發展,一定程度上促進電力系統規模的擴大,同時互聯的程度也逐漸升高,進而使得電網運行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數據信息。而智能電網調度系統,在智能電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屬于智能電網的控制核心。云計算技術的出現,有效解決了智能電網中存在的較多問題與不足,為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架構的改造提供了有利條件,最大程度上避免各地系統異構帶來的不利影響,合理促進多地系統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傳統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架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整體架構具有較大的復雜性
為了能夠促進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可靠性的合理提升,在傳統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架構構建時,通常都會將雙單元的備用保障效果展現出來,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么都可以及時使用備用點,最大程度上降低對主體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而在使用此技術的過程中,還需要采用傳統的系統架構同其進行配合,進而加大了設備安裝以及使用的復雜性,并且各個零部件之間還需要一直保持高度耦合以及兼容的狀態,如果某一環節出現問題,那么都會導致系統出現不能正常運轉的情況[1]。
(二)維護難度相對較大
通常情況來講,整個主體系統結構內具備雙單元備用保障,但是其他部分卻不具備雙單元備用保養功能,進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電網事故發生的幾率。在此過程中,如果發生稍微復雜的單點故障,而且工作人員也不能及時對其進行有效解決,都會最終對整個系統正常運行造成不利影響。另外,傳統自動化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在開展維修工作時,相關的維修人員主要就是通過對系統主體設備數量進行確定。而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應用,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都加重了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管理壓力,因此,就導致電力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的增加。
(三)容災性相對較差
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在智能電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調度自動化系統出現問題,就會對整個電網的正常運行造成危害,甚至還會造成整個電網的奔潰。因此,為了能夠有效避免此種問題的出現,就需要加強自動化系統的容災能力。但是受到傳統架構因素的限制,且人們的應用標準度具有一定差異,進而導致運行環境并不能滿足運行需求,并且也無法構建出具有高實用性的災難備用系統。如果想要構建災難備用系統,每一個服務器都需要配備一臺服務器與其對應,但是此方法的配置成本卻相對叫噶,因此,在傳統電網調動自動化系統架構中很難實現[2]。
二、新型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架構設計
(一)重新封轉調度主站系統
為了能夠有效解決傳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就可以將云計算技術融入到新型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架構設計當中。在對調度主站系統進行重新封裝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云計算技術的應用,通過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在原有自動化系統中的服務器以及設備基礎上,構建新的資源池。與此同時,原有自動化系統的服務器也成為了新資源池中的一部分,不僅對原有管理配置方式進行了優化統一,還讓原有服務器也擁有了相同的拓撲連接方式。站在物理的角度來看,雙向冗余結構已經形成。另外,在主站各個系統模塊以及虛擬機封裝上,通常都是將文件形式作為關鍵,而具體的運行資源則主要是由資源池控制中心對其進行統一的配用。另外,在此環節之前,相關人員還需在物理層面上,建立統一的出口,保障資源池能夠加強同外界的溝通交流,進而為構建云計算數據中心奠定良好基礎[3]。
(二)合理建設數據中心
在構建云數據中心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環境影響因素的不同,將不同的可復制特點進行全面的展示,并且還需要在多個區域內,對自動化調度資源進行合理優化整合,從而為構建異地云數據中心奠定良好基礎。基于此,大部分不同區域之間的調度自動化系統就能夠實現連接,并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充分保障調度資源能夠跨區域的使用,進而實現了災難恢復機制的構建,從而為保障整個智能電網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如果想要確保數據中心能夠穩定運行,還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借助云數據技術,對資料信息進行收集,然后將系統同其他區域內的云數據中心進行連接,實現信息共享,從而保障災難數據恢復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此過程中,如果云計算中心始終保持正常運行,那么整個主站系統和云計算中心也會保持在統一的正常狀態上,能夠直觀的戰士虛擬機文件,并且體現出資源映射機制。如果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系統的遠端就會同虛擬文件保持在統一的狀態上,此時,就可以根據系統的需求,對資源信息進行優化恒河,然后對系統進行異地重啟操作,保障數據信息得到了備份。相互備份方式的使用,使得系統雙方都能夠通過偵測機制,具備手動以及自動備份的兩種形式,一旦系統出現問題,故障信息就會在及時發送給相關管理人員,從而最大程度上降低系統故障帶來的危害[4]。
(三)合理構建調度終端系統
在構建終端系統的過程中,主要就是將沙箱程序運行作為構建的主線,然后通過分析虛擬機中不同調度內容,選用不同的終端進行數據發送。但是,此種操作方法,會一定程度上減少終端系統中存在的程序數量,使得終端系統中最多存在一份調度內容,而人們卻可以通過復制粘貼操作方法,讓終端系統內出現多個內存副本,從而使得更多的用戶調度平臺能夠保持一致性。另外,在對終端調度系統進行升級的過程中,主要注意對源程序文件進行合理的更改,從而保障用戶程序能夠得到同步的升級。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可以借助人機交互界面,使得網絡傳輸與具體的工作站產生聯系,然后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信息能夠傳輸到移動設備,進而有效提升調度工作的便捷性。
結束語:
云計算技術的發展應用,為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通過對原有資源的利用,將其轉變成資源池,并且保證其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冗余容量,同時實現了災難恢復保障的目標。與此同時,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操作系統以及應用軟件,都同物理電力設備不具備任何的直接關聯,都是通過文件的形式,完成對最終資源的調度融合,不僅有效提高了資源運行的靈活性,還實現了移動調度的應用目標,進而降低了電力企業的設備投資成本,促進了電力企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友斌,俞鵬,宋銘敏,潘文虎,王鵬.基于云計算架構的調度自動化系統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8(09):8-11.
[2]馬強,田大偉,徐征,耿玉杰.云計算在電力系統大數據中的應用與研究[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18,37(03):46-49.
[3]陳美娟.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云計算應用[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7(24):45-46.
[4]潘原離,李泉.基于云計算技術的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架構分析[J].河北電力技術,2016,35(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