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麗 周坤春 連加敏
摘 要: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能源不斷枯竭,新興能源的發掘與使用將引領未來能源趨勢,光伏發電作為新型能源中的一員,以其節能性與環保性的優點發展迅速。但是,我國的光伏發電依舊存在諸多難題。即便我國政府不斷頒布政策推動光伏產業的發展,光伏產業在國內的推廣仍止步不前。以江蘇省為例,整理并結合光伏產業的投入產出表分析,收集整理江蘇省近年來頒布的新型能源政策,總結我國光伏產業政策的不足,從而提出完善我國國情的光伏產業政策的建議與措施,以期通過產業政策的不斷完善,促進居民光伏發電產業的增長。
關鍵詞:光伏發電;政策建議;投入產出;產業政策
一、引言
伴隨世界發展的不斷變化,傳統能源的枯竭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社會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于化石能源,清潔能源的開發與使用也將成為時代的主流。世界能源逐漸呈現出供求多元化、供需多極化、能源消費低碳化的趨勢,國內新能源發展也進入新常態,能源結構雙重更替步伐加快,新能源將逐步取代傳統能源。其中光伏發電產業就以其環保、便捷的特點逐漸成為節能減排的新生主力軍,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占據了新能源市場的一大份額。若能大量利用江蘇省屋頂空余面積進行分布式光伏發電,實現江蘇省用電的自給自足,也將極大限度緩解由能源消耗帶來的能源危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在2017-2018年間,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較快。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74億千瓦,分布式光伏5061萬千瓦,全國光伏發電量1775億千瓦時,光伏發電市場規??焖贁U大。其中以江蘇省新增裝機容量排名最高,高達425萬千瓦。由此可見我國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正處于增長階段,其中以太陽能消費增長最快增長幅度為76%。在“十二五”規劃中,國家制定 “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要達到11.4%,這距離“十三五”規劃中2020年非化石能源要達到15%的目標,還有3.6%的任務,這意味著我國還要以更大的努力推動風電、水電、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發展。然而如何制定合理有實際性的政策,這對于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江蘇省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2018年我國已成功在徐州與杭州實現了最大屋頂光伏分布式電站的成功并網,在為當地提供綠色能源的同時,將明顯改善環境質量?!短柲馨l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截止2020年底,分布式光伏裝機要達6000萬千瓦以上。上述已成功開展的各項工作,為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探索分布式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積累了經驗。
由此可見,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的發展已在我國得到了多個方面的關注,并在無錫、揚州等地進行了大力的推廣。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很多,其中江蘇省以其日照光時間長、日照光線足的特點,成為了光伏發電試點。但對于提高太陽能有效的利用率的文件、方案微之甚微,若是能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從本質上大幅緩解能源消耗所帶來的危機。
(一)能源消費結構分析
“十三五”規劃中,要加大非化石能源的利用,逐漸由化石能源過渡到非化石能源,盡管煤炭任占有巨大優勢,但能源消費結構已在不斷改變。2018年的能源消費總量為46.6?108t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占能源總量的比例已由2013年的67.40%降至2018年的69%。非化石能源站能源重量的比例已有2013年的10.20%提升至2018年的14.4%。[1]
通過6年內的能源消費結構變化,可見我國能源的生產已逐漸由原煤、原油向天然氣以及新能源過渡。光伏產業作為新興的非化石能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家的優待,但同時光伏產業但是光伏產業所暴露的問題也很直接,前期生產污染過大、成本太高、結構性供需失衡、市場監管與監督不嚴,光伏產業進入壁壘不高、產品結構單一、企業差異性不大、標準檢測認證體系滯后等方面亟需調整。這些問題都將成為制約光伏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
(二)光伏產業的投入產出表
通過《江蘇省 2012年投入產出基本流量表》,選取 42 個部門基本流量表作為基礎的數據來源, 以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代替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本文的分析對象,運用 Excel表進行數據處理和指標計算,從而得到光伏產業的投入產出相關數據。[2]
.
其中,Xij表示j產業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i產業產品的價值量,Xi表示i產業的總產值,Xj是j產業的總產值,A是直接消耗系數矩陣,I是n階單位矩陣,Cij表示列昂惕夫矩陣(I-A)-1-I的元素。
(1)直接消耗系數
計算得出直接消耗系數,與光伏產業關系緊密的產業分別是: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燃氣生產與供應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批發和零售貿易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其中光伏產業對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的直接依賴程度最高,說明江蘇省光伏產業對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直接拉動作用最大,直接消耗系數是 0.175364。
(2)完全消耗系數
計算得出完全消耗系數,與光伏產業完全依存度高的產業分別是: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燃氣生產與供應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批發和零售貿易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農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光伏新能源產業對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的完全依存度最高,其完全消耗系數是0.217745。
(3)影響力系數
影響力系數反映了該產業最終需求的變化對其他產業的影響程度。影響力系數越高,表示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越大。江蘇省光伏產業的影響力系數為 0.265947。影響力系數小于對其他產業拉動較小。
(4)感應度系數
感應度系數反映了該產業受其他產業影響的平均程度。感應度系數大于1,說明該產業的感應度在全部產業中處于平均水平之上。江蘇省光伏產業的感應度系數為1.414389。感應度系數較高,說明該部門所提供的需求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影響高于社會平均水平。
由計算所得出的投入產出表進行分析,江蘇省的光伏產業的影響力在逐年下降,但對市場的貢獻依舊很大,拉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光伏產業已逐漸趨于成熟。因此若要推動光伏產業的更好發展,就要大力扶持與其關聯度、依存度高的產業,在制定產業政策時,還應適當地傾斜于光伏產業的發展。
三、江蘇省光伏發電所存在的問題
(一)屋頂結構所有權不明確
通過實地的調研發現,我國城鎮的房屋建筑以高層建筑,多棟多層、高層為絕對主導,若以光伏發電系統裝機容量為3kw進行判斷的話,則安裝一臺光伏發電設備需要30m2的屋頂面積,意味著絕大多數城鎮居民并沒有安裝光伏發電的基本條件。我國居民建筑屋頂產權缺少清晰的界定,小區物業對于屋頂的產權沒有明確的劃分。因此我國居民屋頂結構成為了制約分布式光伏發展的一大因素。
(二)技術人才稀缺
光伏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其生產工藝中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然而我國光伏產業任存在“兩頭在外”的隱患,核心技術都從國外引進,國內生產的產品生產成本高,污染與浪費也較為嚴重,在國際市場基本不具競爭力。因此推動光伏產業技術的發展是目前居民光伏發電所需面臨的問題。光伏技術高端人才缺失、技術研究人員匱乏,造成了國內光伏技術緩慢發展的困境
(三)光伏市場供需失衡
我國的光伏電池核心技術需要從國外引進,而生產的光伏產品90%以上都主要用于出口,國外市場的需求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對于國外需求市場的過度依賴無疑會導致我國光伏產業的難以應對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江蘇省光伏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光伏產業重要的研發、制造基地。但是核心競爭力不足,歐美對華“雙反”措施、棄光限電政策、“201調查”等因素都制約著江蘇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光伏市場魚龍混雜、審批監管不完善
我國光伏產業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受限,產業發展前景艱難。多數光伏產業公司抗風險能力較弱,紛紛停產倒閉。多數魚龍混雜的光伏企業的存在導致了我國光伏企業產能過剩,國內的光伏市場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的審批與監管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的,光伏行業進入壁壘過低,光伏產品缺乏認證,缺乏相關標準,導致我國光伏市場進入門檻過低,從而出現了光伏市場產能過剩的情形。我國關于光伏的政策體系尚不完全,政策體制不完善,產業在審批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已成體系的光伏審批過程,將會給居民光伏發電的審批帶來困難審批機制的不完善,將會導致資源浪費。
四、完善江蘇省光伏發電的政策思考
完善我國光伏產業政策,必須對癥下藥,針對政策的不足一一改進。在查閱了大量文獻以及整理了近年來江蘇省所發布的有關光伏產業的政策,提出以下建議:[3]- [7]
(一)改善屋頂結構
針對居民屋頂結構所帶來的困擾,政府部門需要在政策上引導制定高層建筑屋頂的產權和使用權的相關規定和管理辦法,出臺相應的政策。同時規劃、設計和施工中的屋頂,應將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安裝需要提前納入考慮。小區物業也需以居民的意愿為主,積極為業主服務,促進居民光伏發電的發展,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推廣屋頂光伏和光熱發電示范。
(二)推進技術發展,加大人才供給
技術是基礎條件,是光伏發展的前提,有力支持光伏發電的基礎。對于此國家應該加強對自主研發技術的大力支持,提高產業生產效率,降低光伏成本。吸納光伏領域的技術型人才,是提高光伏產業技術的核心。在對于人才的激勵政策上,第一,政府應該加大對光伏研究人員相應的補貼,廣納人才,以保證光伏技術的研究進度;第二,國家可以設立光伏相關的專業,確保國內光伏人才總量,注重對光伏產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三)擴大內需,平衡供需
要實現光伏產業的持續投入,必須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光伏產業政策的制定偏重于供需市場的開發,忽視了其他配置政策體系的推進,應該多管齊下,平衡發展,給予光伏市場開闊、可發展的產業市場,做好產業引導工作,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發展結構,發展健康的光伏產業,杜絕低端產業的發展,以規避產能過剩情況的出現,優化國內外市場發展激勵政策,為居民光伏發電的后續發展助力。
(四)規范戶用光伏市場
提高對光伏產業進出門檻,對已有的企業對其進行定期的審核,對尚未進入的企業嚴加審批,杜絕有企業因補貼政策而進入市場,拉低了市場的整體抗風險能力,調整產業發展結構,并對戶用光伏系統開展調研,綜合施策。充分利用行業組織的作用,加快戶用光伏系統的標準制修訂工作,引導戶用光伏市場規范化發展。
(五)完善審批機制,加強市場監管
加快國家政策在各個省市的具體落實,簡化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審批流程,提高部門之間的協調性,增強政府部門人員的辦事效率,加快現有政策的實施力度。在完善光伏產業協調性政策中,政府應該加強監管,協調光伏產業鏈的發展、設立光伏市場的準入準則、規范光伏產業供求市場,制定一個完善的準則,以法律的手段進行對光伏市場的保護,對光伏產業中所出現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嚴格管控,建立一個公平,健康的光伏產業市場。
五、結語
我國的居民光伏發電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但是國家政策對于居民光伏發電的發展依舊存在不足,因此保證政策的有效性、完整性、可持續性,將成為我國研發清潔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針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我國應該拓寬國際市場,完善人才培養政策、設立光伏市場準則,使光伏市場得以完善,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萍, 楊晶. 2018年中國能源產業回顧及2019年展望[J]. 石油科技論壇, 2019(1).
[2]劉春義, 和珍珍. 河北省光伏產業的投入產出分析——基于2007年河北省投入產出表[J]. 統計與管理, 2012(1):94-95.
[3]張鵬超. 我國光伏產業激勵政策研究[D]. 2015.
[4]邱壽豐, 陳巧燕. 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政策的經濟效應研究[J]. 價格理論與實踐, 2016(8):93-96.
[5]熊若晨, 梁靜. 居民屋頂光伏發電的意愿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市場, 2014(38):105-106.
[6]袁見.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政策效應研究[D]. 遼寧大學, 2013.
作者簡介:
李潔麗,生于1998年10月,女,漢族,貴州六盤水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能源經濟方向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大學大學2018年度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81029923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