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寅
一、中美貿易戰概述
2018年3月以來,中美之間貿易摩擦頻繁,美國政府宣稱根據“301調查”結果擬對來自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中國隨后宣布對美國部分進口商品征收對等關稅,至此,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2018年4月3日,美國正式提出對中國的500億美元商品征收關稅,并于6月15日公布了500億美元征稅清單,中國隨即于6月16日宣布對自美國進口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到7月6日,美國正式對第一批清單價值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8月23日開始,美國又對第二批清單上價值16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中國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對進口美國的商品對等加征關稅。此后,美國又于9月24日宣布了2000億美元的征稅清單,我國商務部也明確表示將采取反制措施,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也于同日發布了《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以澄清中美經貿關系的事實,并闡明中國對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的立場。
二、中美貿易戰對外貿出口企業的影響
1、美國加征關稅對外貿企業的直接影響
隨著信息通訊技術和運輸模式的進步,全球化的深化已經形成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完整供應鏈,通過這個供應鏈,所有影響中國出口的行為都可能迅速擴散到價值鏈中的其他任何經濟體。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受影響的不僅僅只有中國,還會波及到價值鏈上的其他國家。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彈性估計,美國對5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的懲罰關稅,將使中國對美出口減少111億美元。從受影響的出口額占GDP的比率上來看,中國、韓國、日本、英國和美國所占比率分別為:0.055、0.023、0.017、0.008 和 0.002。這表明美國懲罰性措施對中國的增長和出口影響有限,甚至對同一全球價值鏈上其他國家的影響也較小。相對而言,臺灣,韓國,香港和日本等亞洲經濟體對中國出口的任何沖擊往往更大。
2、人民幣匯率下跌對外貿出口影響
今年以來,受強勢美元和貿易戰的交織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跌不休。匯率變化對外貿出口是一把雙刃劍,當人民幣貶值時,理論上會使企業出口從中相對受益,但同時企業原材料的進口價格也會升高,即進口成本相應上升。此外,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由于跨區域上下游分工和產業內貿易普遍存在,某一個經濟體的幣值變化及其對進出口的影響,都將快速傳導至其他鏈內經濟體,進而分散對單一經濟體的影響。因此人民幣匯率對外貿出口會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的程度有限。
3、市場轉換對外貿出口的影響
美國作為中國的重要出口市場,貿易戰的爆發將一定程度上限制美國方向的外貿企業產品出口,可能會導致部分企業業務量下滑,裁員甚至倒閉。雖然可能會有部分外貿企業將產品出口方向轉移到其他地區,如轉向歐洲市場。但若想從美國市場順利轉向歐洲市場卻是一件很難得事情。其一,訂單數量得差異。歐洲市場與美國市場最大的不同在于訂單量,美國的訂單通常以量大為主,而歐洲的訂單更偏向小批量、更注重品類。但無論是大批量還是碎片化,風險都是工廠在承擔;其二,市場份額問題。與美國市場相比,歐洲市場的容量相對較小,且原本在此處扎根的工廠早已搶占了市場份額,競爭加?。黄淙?,顏色與設計偏好差異。 美方偏愛的顏色比較單一,進口的貨物多以黑白、棕等暗色調為主;而歐洲人不同,更喜歡明黃、明綠等更為跳躍的顏色,這就廠家為客戶提供參考的樣品數量就需要增加,可能導原本只需10 件樣衣就能談下來的單子變成百件。美國與歐洲地區的款式偏好也存在差異,對貨物的設計要求也不同,這樣原本只需重復一款樣式去生產衣服,現在需要不斷去適應新的款式,生產效率就降低了。
四、 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外貿企業應對之策
1、采取轉口貿易或海外設廠等方式避稅
在短期內,對于部分步履維艱的外貿企業,可以與進口商進行協商,盡量選擇轉口貿易的方式出口。轉口貿易即賣家或制造廠商,借助生產力與出口國相當的第三方國家進行轉手買賣交易,貿易依次經過中國、第三方國家最終出口到美國,從而使中國的貿易企業可以合法避稅。美國對中國產品增加關稅,但是對某些國家并沒有增加關稅,利用這一方式將產品運到第三方國家進行中轉,這樣做可以規避美國的貿易壁壘,同時又可以避稅。從長期來看,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會可以考慮在海外布局,通過在海外設立工廠來規避美國關稅,如東南亞地區。但是這種方法可能會受加工技術、人員素質,以及上下游供應鏈設備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并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2、借助“一帶一路 ”開辟新興市場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沿線國家的市場正煥發勃勃生機,為中國開辟新市場提供機遇。其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的出口需求不斷擴大。外貿出口企業全可以加大對“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市場的份額,盡可能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盡量少做美國客戶,或是開辟其它市場,將主動權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其二,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電商出口規模不斷擴大。隨著人們日益融入數字世界,外貿的發展已離不開電子商務平臺。其三,與歐美國家相比,“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 ,更青睞實用性強、價格便宜的產品,而對品牌的要求度相對不高。中國產品進入該地區的門檻低,滲透性更強。從市場需求結構來看,這些國家對中國進口額最高的產品為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等對中國出口的日用消費品類產品的需求更大。在短期內,中國出口向這類國家可為中國外貿企業升級提供緩沖時間。其四,擁有更多話語權和定價權。目前,我國國際話語權在許多領域仍然長期受到西方話語霸權的壓制,在某些問題上會遇到“有理聲不大,說了傳不開”的尷尬境地。因此,必須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提早布局沿線市場,解構西方發達國家話語霸權,掌握話語權和定價權,為外貿企業出口提供更多優勢。其五,雙向共贏的策略。而中國到當地投資,不僅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而且也能夠帶動中國商品走出國門,實現雙贏的局面。
3、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中興事件給與了企業為什么要有核心競爭力的最好解釋。未來,隨著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以及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外貿企業的利潤將越來越低。而東南亞經濟的復蘇,以及東南亞政府對來料加工、出口外貿的扶持力度的逐步增強,將會不斷搶占外貿企業的生存空間。所以外貿企業如果繼續以低價代工為主,將會逐漸被淘汰,最終退出市場。要擺脫這種現狀就需要提高產品競爭力,包括產品質量、產品研發、品牌設計。因此,創建中國自己的品牌走自己的品牌路線才能在國際市場屹立不倒。外貿企業要有自己的原創能力,即核心技術。如果沒有核心技術,所有的東西都是靠著抄襲模仿而生總想著走捷徑,很容易造成侵權,企業衰落是最后的結局;同時,要擁有品牌意識。如果沒有品牌意識,企業賣的再火熱的中國產品,最終都是給外資企業打工。
參考文獻:
[1]龔婷.美國對華經貿政策新發展與中美經貿關系前景[J].國際問題研究,2018(3)
[2]俞萍萍,趙永亮.中美貿易戰本質、影響及對策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8(11)
[3]吳柵妮,周鈺佳.“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研究[J].特區經濟,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