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唯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構建完善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與市場機制;另外,還指出,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因此,要想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就應該構建與升級文化產業價值鏈。基于此,文中結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價值鏈分工思想重點分析了文化產業,并提出了構建文化產業價值鏈的手段。
關鍵詞:馬克思價值鏈分工思想;文化產業價值鏈;發展路徑;政策體系
構建與升級文化產業價值鏈是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然而,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并且還存在著發展不全面、不平衡的問題,大多數文化企業依舊采用獨立的生產經營模式,或正處于全球價值鏈的較低水平,從而降低了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效果。基于此,十分有必要構建與升級我國的文化產業價值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涵蓋了大量的價值鏈分工思想,但是學術界并未對其引起足夠重視。因此,文中基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價值鏈分工思想理論的指導,提出了構建與升級我國文化產業價值鏈的方法。
一、馬克思對部分價值鏈分工現象的分析
首先,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階段的價值鏈分工現象展開了分析。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他研究了商品形態變化的過程。其次,馬克思分析了資本主義流通期間的價值鏈分工現象。產業資本主要以貨幣、生產與商品資本等形式,并通過采購、生產與銷售,達到增加資本的目的,資本運行的全過程產生了生產與流通同時進行的價值鏈分工。再次,馬克思分析了資本主義分配期間的價值鏈分工現象。產業資本進行循環的過程中,形成了商業、銀行和土地資本,并構建了獨立的價值鏈分工制度,基于此,剩余價值轉變成了平均與超額利潤。最后,馬克思分析了全球市場中的價值鏈分工現象。馬克思構建了國際分工與價值理論。他在《資本論》中指出,資本要想打破自身的束縛,就一定要建設一個同其相適應的國際市場。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針對價值鏈分工現象展開了大量預見性的研究。
二、文化產業價值鏈的構建與升級策略
(一)拓展和延伸文化產業價值鏈
文化產業價值鏈可以分別向橫向、縱向和混合方向拓展。其中,橫向拓展主要指采取兼并、重組的方式來擴大經營相同類型文化產品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并通過獲取規模經濟來贏得競爭優勢。縱向拓展主要指文化產業價值鏈上的文化企業延伸于價值鏈的上游或下游,以此來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通過獲取范圍經濟來贏得競爭優勢?;旌贤卣箙s是對橫向與縱向這兩種拓展形式的整合,并兼具這兩種拓展形式的特點。另外,文化產業價值鏈的拓展還常常會出現文化產業的空間聚集現象。以往的分工形態主要有社會與企業內分工這兩種形態,其中,社會分工屬于不同行業和部門的分工,此種分工形式下的企業通過市場對資源加以配置;企業內分工主要指企業內部不同部門和車間之間的分工,以行政性命令對資源加以配置。然而,價值鏈分工下的企業,卻常常在特定地區比較集中,從而出現產業聚集現象,企業之間的分工屬于一種網絡分工,兼具社會與企業內分工的特點。所以,為了推動文化產業價值鏈的拓展,應該為文化產業聚集的促進提供條件,并構建出能夠有效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文化生態,進而實現點、線、面的發展。健全的產業價值鏈除了需要以明確的主體產業為依托,還離不開有關產業,目的是為主體產業提供信息與技術保障。除此之外,主體產業還同有關產業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主體產業直接決定著有關產業的發展方向,有關產業支持著主體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價值鏈的主體產業主要有影視文化業、出版業、娛樂產業與音像業等,但是,產業價值鏈的縱向拓展卻應該研發出自己的品牌,并出現部分有關的產業,從而讓其為主體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不僅如此,文化產業價值鏈在進行橫向拓展時還能夠與有關文化產業合并,以此來擴大文化產業的規模,減少生產成本,提升經濟效益。
(二)推動文化產業同有關產業實現有機融合
對文化產業價值鏈進行構建的過程中,應該推動文化產業同有關產業實現融合發展,獲取其他產業的支持,并基于對大量資源的整合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建空間,比方說,推動文化產業同生產制造業、信息業以及旅游業等有關產業的有機融合。文化產業和生產制造業的有機融合能夠將文化價值同工業制造實現融合,進而形成了一種高新技術同高文化相互交叉的生產業態,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工業產品的文化附加值,而且還能夠直接采用完善的工業技術來增加文化產品的產能。文化產業與制造業的融合,主要包括兩步:首先是將文化產業與制造業的研發、創意過程進行有機融合,并把文化元素滲透在制造業當中;其次是將其與制造業的營銷與品牌創建進行有機融合,并基于對文化元素的滲透來構建一種新型營銷模式,以此來激發消費群體的購買欲望,進而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制造業的經濟效益。另外,工業文化的發展,還能夠提高我國工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從而樹立一個全新的工業形象。文化產業同信息產業的有機融合能夠將文化內容同先進的技術進行有機結合,進而產生了新的業態與產品。其中,數字創意產業就屬于一種現代信息技術同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相互融合而產生的新經濟形態。除此之外,就文化產業和旅游業之間的關系而言,文化產業是旅游業的靈魂,旅游業是文化產業的載體。實際上,旅游屬于一種文化活動,文化直接決定著旅游業的發展,一般來講,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的文化特點均非常明顯。大自然的景色除了能夠為人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還能夠陶冶他們的情操。不僅如此,旅游作為文化的載體,還可以為文化產業創建更加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從而便于將文化產品推向市場。文化內涵能夠有效地吸引旅游人員,在旅游的過程中,人們能夠意識到文化資源的重要性,了解其經濟價值,從而推動了文化資源的發展。由此可見,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既能夠消除文化在社會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能夠對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加以充分挖掘。
(三)構建有助于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度
要想推動文化產業價值鏈的構建、拓展與融合,就應該為其構建相應的政策制度,比方說,人才、資金和相關的產業政策等。文化產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創新,而創新又離不開創新人才,文化產業的人才政策應該將構建完善的創新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引進大量的文化創新人才作為重中之重。另外,人才戰略還應該一直遵循“以用為本”的原則,針對文化產業的人才構建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以此來吸引更多文化產業創新人才。除此之外,還應該對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引起高度重視,從而有利于提高文化產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現如今,從整體上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的融資途徑依舊存在著“融資難”的問題。大部分文化企業均不同于傳統的生產制造業企業,忽視了資產的效用,常常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因此,同我國商業銀行經常采用的當鋪式抵押放貸模式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雖然政府始終提倡促進文化金融合作,但直至目前文化產業的間接融資依舊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再加上文化產業投資需要很長的周期,而且尚未針對股權投資構建出相應的退出制度,因此,直接融資模式也依舊處在探究的過程當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戰略,針對文化產業制定的大部分資金扶持政策均帶有政府背景,主要有國家銀行貸款、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等。要想切實解決我國文化產業的資金不足問題,就一定要扭轉一味地依靠政府扶持以及過多進行間接融資的局面,而是應該多憑借社會資本的力量,建立健全趨于市場化、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文化產業的政策制度主要有產業結構、組織和發展政策等。就產業結構政策而言,應該重點解決文化產業在我國產業結構中占據比例較小的問題,大力引導優質社會資源與文化產業進行有機融合。就產業組織政策而言,應該結合我國文化產業存在的實際問題,擴大文化企業的規模,提高其綜合競爭實力,適當地提升文化產業的密集性以及專業化合作能力。產業發展政策主要有文化產業區域布局、技術和貿易政策等。由此可見,要想建立健全政府對文化科技的投融資體系,就應該構建市場化、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主體,提升文化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精神需求的滿足?;诖?,大量的文化產業應運而生。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大量構建文化產業價值鏈的資源,因此,文化產品的研發應該同中國文化特色相結合,將中國文化滲透進去,從而制造出極具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文化產品。然而,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并且還存在著發展失衡的問題,因此,要想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就應該構建與升級文化產業價值鏈。
參考文獻:
[1]崔向陽, 錢書法.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視域中的文化產業價值鏈構建與升級研究[J]. 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2]崔惠斌, 李曉琪, 吳于藍, et al.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視閾下產業就業協同升級的理論邏輯[J]. 改革與戰略, 2018, v.34;No.297(05):34-40+68.
[3]丁堡駿, 魏旭. 馬克思價值轉形視閾下的產業轉移思想[J].當代經濟研究, 2015(9).
[4]劉慶申.馬克思科技思想視閾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