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振洪
摘 要:我國被經濟學家稱為“世界最大的加工工場”,我國也由此賺取龐大的外匯資金,亦因此而破壞了生態環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應該以長期發展的目光,來看待現今經濟的發展;我們應該以學生的安全性及工資水平為基礎,而決定與哪些企業促成校企合作,并鼓勵學生參與企業運作,最終形成企業、學校、學生三贏的局面。
關鍵詞:校企合作、安全性、長期合作、勞動人口、生態環境、工資水平
一、勞動力流向趨勢所形成的就業前景
1.當今世界經濟格局
現今,美國、歐盟、日本等前經濟巨頭的日漸衰退,客觀上為中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至2013年為止,中國持有美國1.16萬億的國債,名列美國債主第三位①,而且還債遙遙無期;歐洲的希臘已宣布,再得不到任何利益,即退出歐盟,歐盟面臨瓦解局面;日本,近年被美國的壓制之下,基本稱霸無望。①來自百度網搜索引擎www.baidu.com
中國有句成語叫“此消彼長”,在歐美國退步的同時,中國就被突顯出來了。中國一直以來,先以出口原料、后以來料加工的方式,演繹著改革開放的內在函義。中國并不僅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突顯地位,而是在長期的努力下穩步成長。如果說開始是為外匯而戰,那現在中國則是為國際地位而戰。中國因以來料加工出口為主打,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工場”。 改革開放初期,因沿海港口的優勢,廣東福建地區的企業飛速發展,打響了沖出國外的第一炮。但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中國大陸的格局亦要隨之而改變。
2.國內經濟格局
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有得天獨厚的海運優勢,改革開放之初得以飛速發展。城市道路如雨后春筍般爭相競放,人民生活也開始追趕西方強國的足跡,就業需求日益增多,一派欣欣向榮的境象。據統計,90年代開放初期,廣東人均收入為1200元/月,為全國收入之冠。但21世紀初,廣東人均收入為1500元/月,而內陸許多地區都達2000元/月以上!單以2012年全國18省市人均退休金來統計,廣東名列第九②,即中間位置。②數據來源于新京報等媒體報道 finance.chinanews.com
2008年末,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閉,標志全球經濟危機的開端。國外情況在此不表,只表述國內廣東省的情況。2009年初,廣東省東莞市,許多日常用品工廠,包括玩具類、儲物箱類、制衣類等上百個中小企業,一個月內紛紛倒閉,緊接著中山、順德、江門等地亦出現上述現象。從2009年開始,廣東省的外來勞動人口急劇減少。據統計,2013年春運后回廣東的外來工,僅是節前的六成。至此,沿海地區企業出現大量的勞動力空缺,俗稱“民工荒”。而空缺所帶來的重要好處,就是工資得到大幅上調。現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資,可達2500元/月以上,數目上在廣東生活水平指標來說,可說是可觀。當然工資提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物價。
3.職校學生就業前景
終于討論到重點。面對現今可謂一片大好的就業形勢,學生就業的難度大大降低。今年在大學生就業的方面上,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個辦公室類的工作有二十個以上的人競爭,而一種普工的職位卻等待著二十個以上的人來應聘卻無人問津。這表明了文職職位已經飽和,同時也反映出一個深刻尖銳的問題:大學生也是已經飽和了,再擴招下去,大學生就業將會是一個次于計劃生育的人口問題。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由于大量外來工的撤離,普工類職位并不飽和,這也許是畢業生的一條出路。畢業生如何對待就業,也就是如何選擇工作的問題,大專院校需要作出怎樣的指導呢?下一章,我們會進行詳細探討。
二、中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
1.中高職院校學生面臨的就業問題
現在的中高職院校,在學期計劃中都會劃分出一個學期或兩個學期的時間,來作為學生下廠實習的課程。此舉意在增加學生對廠的熟悉程度,畢業后更容易上崗。但往往更多學生畢業后,都不會留在原實習的工廠,而選擇其他更好的企業,這就造成了企業白白花費資源去培訓人才,而學校又需要花費更多的資源去尋找更多的企業來滿足學生的就業需要。每年5-7月,都是學生就業部門最忙的日子。
為解決以上困境,學校選定若干家企業,并專門為該企業培養專業人才,顯得更為實際。原因其一,企業的勞動力來源得到保證,該專業學生的就業亦得到保證;其二,學生專業被鎖定在該企業,向其他企業發展的機會較少,對于企業來說,減少員工的跳槽事件,勞動力得到進一步的保證。
2.校企業合作的選擇標準
學生找工作,或者是學校為學生選擇企業,應有哪些標準。在此,我們可以作“高職班”和“中職班”兩個層次來分析。
1)高職班,也就是大專院校學生
當代的學生,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為的都是畢業后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完成自己的夢想。至于找什么工作呢?好多大專生都有一個誤區:“我讀了這么多年書,工作起碼是要坐辦公室的,要不讀那么多書干嗎?”正是這個想法,導致出現“一個辦公室類的工作有二十個以上的人競爭”的現象。當今社會日新月異,今年的技術明年可能就被淘汰了,跟隨大隊隨波逐流只是庸才,能劍走偏鋒的,才是會用腦的人。現在普工的職位空缺,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也許剛才的誤區,會讓大專畢業生們不能接受普工,覺得丟臉。
大專生擁有更高層次學術與語言能力(英語等外語),能夠更容易掌握普工的操作,也就更能鶴立雞群,引起管理層的重視,并有機會晉升。
2)中職班,也就是中專院校學生
大專學生多數會選擇自尋職業,而中專學生一般會由學校分配。中專學生層次較低,他們愿意從基層起,由普工做起。這時學校選擇企業就要符合特定的標準。
首先,工作安全性要較高。這種安全性并不是指學生工作因失誤解而導致受傷的問題,而是工作環境對人體的損害問題。其原因就是車間工作環境好惡劣,模特噴漆是主要的工序,而工人需要穿戴密封的保護裝才能工作。粉塵對人體有極大的危害,再密封的裝備也不能完全隔絕粉塵,因此許多工人只會做上幾年。這種企業是不適合作為校企合作的對象,一來不能保證勞動力的來源,二來學生身體出現狀況,校方需要負相關的法律責任。
其次,企業的持續發展的問題。中小型企業,是不能抵御社會性的沖擊,如經濟危機的危害、國家政策的改變等,往往一個政府行為下來,中小企業就要關門大吉。這些企業需要大量的技工及普工,而本地的居民是這些企業的首選,因為本地人的流動性相對外地人來說更低,這就保證了勞動力的來源。
三、結論
校企合作是中職學校唯一的生存之道,社會需要怎樣的人,我們就培養怎樣的學生,也只有這樣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看看每次的大節日過后,都會出現用工荒,春節之后更是慘不忍睹,很多企業由于人手嚴重不足而被迫停工,老板們叫苦連天,從這一現象也折射出其實社會是非常需要技工方面的人才。“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用心去培養我們的學生,職校的學生很多都是將來第一生產線員工,職校學生的素質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影響到國家的長足發展,所以我們要把職校教育提到更高的一個層次,我們的國家才能走出一條真正的富國之路。
參考文獻:
[1]校企合作中企業參與制約因素與保障措施 作者:徐麗華
[2]高職校企合作的現狀、問題及模式選擇 作者:劉曉明 楊如順
[3]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作者:黃亞妮
[4]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 作者:張秉釗
[5]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構建 作者:汪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