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亞 宋清華
(1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2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老年癡呆屬老年人常見病,發病因素受老年人文化程度、生活環境、年齡及疾病等多種因素影響,尤其隨年齡增長在生理功能明顯衰退的高齡老年人中更易多發,該病不僅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較大傷害,而且也致使其家庭承受較大負擔,已成為嚴重危害老年家庭生活質量的危險因素。而該病也屬老年人漸進性疾病,其發病多歷經由輕到重的漸進過程。有報道提示〔1,2〕,輕度認知障礙(MCI)雖然未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產生明顯不利影響,但對MCI進行必要的預防和及時干預治療非常重要,以免因延誤病情而發展為癡呆。相關報道認為〔3,4〕,老年人經常進行健身鍛煉或參與智力類訓練是預防及改善認知功能障礙的重要手段,對預防發生癡呆有益。本研究探討集體智力類體育活動對老年人認知功能及日常情緒的影響效果和作用機制。
1.1 研究對象 為盡量排除生活環境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干擾因素,故以鄭州市惠濟區這一特定區域長期居住的城市老年人為研究對象。于2018年3月,針對研究區域60~75周歲的城市老年長期居民發放調查問卷,共隨機發放問卷2 050份,并根據調查資料確定初選對象。主要調查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曾經職業、有無長期健身鍛煉習慣、有無長期棋牌類活動習慣、肢體功能障礙情況及身體是否有其他器質性疾病等健康狀況。初選標準:①調查區域內的長期居民;②小學及以上學歷且工作經歷曾為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排除標準:①排除了文盲、視聽覺障礙、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及合并有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②同時也排除了腦卒中、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或無時間保障者等不便于或不自愿參加實踐研究者。共計729位老年人符合初選條件。
1.2 分組與比較 再經有無健身鍛煉習慣和有無棋牌類活動習慣篩查。無健身鍛煉習慣且無棋牌類活動習慣者184位;有長期棋牌類活動習慣(每周3次及以上,且每次活動時長≥1.5 min,習慣已持續2年及以上)但無其他健身鍛煉習慣者192位。從上述兩類人群184位和192位中各隨機抽取120位列為參與比較對象,分別命名為無健身鍛煉習慣組和智力類活動習慣組,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簡明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得分、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1-74)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本資料、認知功能比較
與無健身鍛煉習慣組比較:1)P<0.05
1.3 實驗法 針對篩查出的無健身鍛煉習慣且無棋牌類活動習慣的184位老年人,進行認知功能篩查,發現共計有31例患者符合Petersen等〔5〕提出的MCI診斷標準,并被納入實驗對象。實驗內容:對31例MCI患者進行棋牌類體育活動項目干預。干預方法如下:①對患者進行棋牌類活動引導和目的介紹,患者根據個人喜好傾向選擇紙牌、象棋或軍旗活動,可選擇一項或多項,學習相關玩法并掌握基本玩法及規則;②組織方告知患者所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負責人實驗的目的和過程,為便于引導、鼓勵患者逐步走進并順利融入老年活動中心,特意安排幾位陪練者與患者一起進行棋牌類玩法交流;③待患者參與該類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并融入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后,陪練人員隨陪練次數遞減退出,讓患者自主參與社區老年人日常棋牌類交流活動?;颊呙刻旎蚋籼靺⑴c1次棋牌類活動,1.5 h/次左右,共計持續實踐活動6個月為觀察周期,觀測干預前后數據。
1.4 觀測指標 采用中文MMSE分別對無健身鍛煉習慣組和智力類活動習慣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MMSE是目前廣泛運用于認知缺損程度檢查及診斷的篩查工具,總分0~30分,分值越高提示認知功能越好;采用GQOLI-74中的心理功能維度,評定兩組入選老年人的日常情緒,滿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日常情緒越好。
針對31例實驗參與者,分別于干預前及經6個月干預后,為排除再次采用MMSE填寫評估的干預因素,故重新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定參與實驗患者的認知能力,該量表適宜老年MCI篩查,26分以上為正常,總分30分,分值越高提示認知功能越好;并采用GQOLI-74中的心理功能維度,評定實驗參與者干預前及經6個月干預后的日常情緒;同時在經6個月干預后,對參與實驗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要求患者根據干預過程中的身心感受和療效情況,對半年來干預的效果進行滿意度評價,從“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和很不滿意”共計5個選項中任選1項。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MCI干預后,患者的認知功能和日常情緒指標較干預前明顯改善(P<0.05),且患者對實驗干預過程的身心感受滿意度也較高,80%以上的患者認為滿意或非常滿意,見表2。

表2 MCI患者干預前后認知功能、日常情緒和滿意度評價
與干預前比較:1)P<0.05
文化程度、遺傳、疾病及長期所處的生活環境、日常行為習慣,尤其隨年齡增長致使的身體機能自然衰退等諸多因素,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和日常情緒均會產生較大影響。眾所周知,健身鍛煉習慣即長期日常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延緩身體功能衰退速度,且對強健老年人體質、愉悅身心及改善精神狀態有益,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態起著重要的影響。有報道提示〔6,7〕,相比于較少思考的個體,日常生活中進行頻繁腦力活動的個體,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進程將更加緩慢。這為腦力訓練有助于延緩認知障礙的觀點提供了論據支持,采用腦力訓練已成為針對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功能康復訓練的重要措施。石永秀等〔8〕采用“找特征、找錯誤、找區別”等游戲,對MCI老年患者進行了干預治療,也進一步證實了腦力訓練著實具有明顯療效。眾所周知,棋牌活動屬智力類集體娛樂體育項目,該類體育娛樂活動不僅深受老年人歡迎,且易于在老年人中推廣和實施。本研究結果提示,長期進行棋牌類活動對延緩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病情發生及提高日常心理情緒有益。
究其原因,應與以下因素有關:棋牌類活動的過程不僅僅是參與者動腦和動手過程的體驗,而且在更大程度上要求參與者進行專注地思考和快速反應,同時也需要眼、手及腦的快速協調和配合,有利于鍛煉老年人的記憶力、思考能力、反應速度及肢體的配合能力。例如,相關報道認為〔9,10〕,棋牌類活動應被推薦用作減少MCI向癡呆的發展和轉化的手段,該類活動可促使大腦思維快速不斷的運用,對認知刺激有效,益于延緩衰老及防止大腦功能退化,同時玩棋牌時的投入和專注也能起到類似氣功習練中的吐納和調息等作用,也有助記憶力提高。另外,老年人常伴有孤獨感和失落感,這也是致使其日常情緒低落甚至發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因素之一。類似報道提示〔11,12〕,社會交往活動是老年人尋求心理溝通和獲得社會支持的重要途徑,通過交往活動不但能給其帶來積極的情緒狀態而且也能對其產生豐富的認知刺激,既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促進作用,又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老化干預具有應用研究價值;喬亞珺〔13〕也在報道中證實,老年人長期參與那些貼近生活且易于操作的集體類游戲活動,能夠充分調動老年人參與活動的社會交流功能,對MCI患者不良情緒產生積極影響,利于患者總體生活質量得以改善。而棋牌類活動的娛樂性和團體活動的社會交流互動作用,可使老年人孤獨感和失落感得以排除,對日常情緒保持良好的狀態有益,而良好的情緒狀態也必然會對認知功能產生有益的正向影響。
綜上,長期進行類似棋牌的集體智力類體育活動,不僅可以促進老年人保持良好的日常情緒狀態,而且也可有效避免或預防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該類活動簡單易行且深受老年人喜愛,易于在老年人群中得以實施;另針對MCI老年患者實施干預的身心感受認可度較高,且對改善患者病情及日常情緒也具有明顯治療效果。可見,無論MCI患者與否,尤其較難完成其他體育活動項目的高齡老年人,應把該類活動用作日常健腦和調節身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