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凱 陳長香 張敏 趙雅寧
(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截至201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占總人口的16.15%,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達30%〔1〕。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多,老年衰弱逐漸引起了不少學者的關注。衰弱是指由于個體脆弱性增加及保持自我內在平衡的能力下降而出現的臨床綜合征〔2〕,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功能完整性和生活質量。衰弱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研究表明在有效因素的影響下,衰弱過程是可逆的〔2〕。目前我國對衰弱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見有關于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對衰弱影響的研究報道。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是指引領個人家庭、 社區及社會增進幸福及實現健康潛能的行為〔3〕。有學者將老年人分為3種類型,65~74歲為低齡老年人,75~84歲為中齡老年人,85歲及以上為高齡老年人〔1〕,本研究選取7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群為研究對象,調查中高齡老年人衰弱與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現狀,探討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對衰弱的影響。
1.1 對象 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選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轄區內所有居民都進行了登記建檔的唐山市工人醫院和唐山市弘慈醫院直屬的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設的32個社區登記戶籍的符合入組排除標準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32個社區分布于唐山市區的東南西北中。納入標準:年齡≥75周歲,居住該社區1年以上并且檔案健全的老年人;意識清楚,有一定閱讀能力或可用言辭表達,與調查人員溝通無障礙;經研究者說明研究目的后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的疾病、精神異常、老年癡呆、認知功能障礙者;調查期間外出者。10個社區符合入組排除標準的老年人共3 612人,回收有效問卷3 448份,有效回收率95.46%。其中男1 602人(46.5%),女1 846人(53.5%)。年齡75~98歲,平均年齡(80.12±4.739)歲。其中75歲及以上1 723人,80歲及以上1 076人,85歲及以上649人。
1.2 研究方法 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入戶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工具包括:(1)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既往工作性質、醫療保險種類等。(2)衰弱綜合評估量表(CFAI)〔4〕:用于社區老年人衰弱的評估,首次將環境評估納入老年人衰弱評估的范圍。共23個條目,分為4個維度:身體衰弱(4~12分);心理衰弱由心情評估(5~20分)和情感評估(3~15分)構成;社會衰弱由社會關系評估(3~15分)和社會支持(0~10分)構成;環境衰弱(5~25分)。衰弱總分為20~97分,20分表示沒有衰弱,97分表示非常衰弱,分數越高表示衰弱程度越嚴重。(3)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5〕,包括52個條目,6個維度:健康責任、自我實現、營養行為、運動鍛煉、人際間支持和壓力處置,回答包括從不、有時、經常、總是4個頻度,分別計1、2、3、4分,總分52~208分,得分越高,說明老人的生活方式越健康〔5〕。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Pearson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 中高齡老人衰弱得分現狀 3 448名中高齡老年人衰弱總均分為(47.27±11.744)分。其中身體衰弱維度為(6.83±2.856)分,條目均分為(1.71±0.714)分;心理衰弱維度為(16.53±6.105)分,條目均分為(2.07±0.76)分;社會衰弱維度為(14.69±3.300)分,條目均分為(3.67±0.825)分;環境衰弱維度為(9.21±4.212)分,條目均分為(1.84±0.842)分。
2.2 不同人口學特征中高齡老年人衰弱得分情況 不同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工作性質中高齡老年人衰弱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3 中高齡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情況 中高齡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總均分為(124.32±23.446)分。其中,健康責任維度為(19.38±5.346)分,條目均分為(2.15±0.594)分;營養行為維度為(24.13±4.343)分,條目均分為(2.68±0.483)分;壓力處置維度為(19.60±3.848)分,條目均分為(2.45±0.481)分;運動鍛煉維度為(17.03±5.135)分,條目均分為(2.13±0.642)分;人際間支持維度為(23.27±4.395)分,條目均分為(2.59±0.488)分;自我實現維度為(20.91±5.033)分,條目均分為(2.32±0.559)分。營養行為維度得分最高,運動鍛煉維度得分最低。
2.4 中高齡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與衰弱相關性分析 中高齡老年人健康促進總分及各維度與衰弱總分及各維度均呈顯著負相關(均P<0.001)。見表2。
2.5 中高齡老年人衰弱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衰弱總分為因變量,以一般人口學變量(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工作性質)和健康促進生活方式6個維度(健康責任、體育鍛煉、營養、自我實現、人際關系、壓力管理)為自變量。年齡、婚姻、文化程度、健康責任、運動鍛煉、人際間支持、自我實現為衰弱的顯著影響因素(P<0.01)。見表3。

表1 不同特征中高齡老年人衰弱狀況比較分)

表2 中高齡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與衰弱相關性(r值)
1)P<0.001

表3 中高齡老年人衰弱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高齡老年人衰弱程度比較嚴重。可能與本次調查中研究對象均為7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年齡較高,衰弱相對于年輕老年人較重有關〔6〕。不同人口學變量的研究結果顯示中高齡老年人衰弱程度與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工作性質有關。女性衰弱重于男性,以往研究認為此現象與女性體內激素水平變化相關,女性在絕經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容易導致維生素 D缺乏,從而影響神經-肌肉平衡及肌肉力量而導致衰弱〔7〕。年齡越高衰弱越重,原因可能是年齡不斷增高,人體健康儲備不斷被透支導致衰弱程度加重〔8〕。同時,文化程度越低衰弱越重,體力工作者衰弱程度要重于腦力工作者,以往已有研究證實低教育水平的人更容易表現為軀體功能衰退〔9〕。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可幫助中高齡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增進身心健康。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高齡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總分處于一般水平。其中得分最差的是運動鍛煉,這提示中高齡老年人由于年齡的限制,出現諸如多個器官功能不可避免的退化、長期帶病等導致不能堅持體育鍛煉,也可能是由于城市老年人適宜的體育鍛煉場地比較缺乏及運動鍛煉的主動性不高使得體育鍛煉相對于其他方面更難實現 。針對此現狀,如何構建適宜于中高齡老年人的體育鍛煉體系,推廣滿足其身心健康需要的體育項目,增強其鍛煉意識應是為引導其建立積極的生活方式要關注的重點。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運動鍛煉和人際間支持位于衰弱影響因素的前兩位,是改善中高齡老年人衰弱狀況的重要切入點。運動對于腦、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骨骼肌肉系統產生生理效應〔10〕。針對衰弱老年人進行運動干預、力量和平衡訓練可以成功增加肌肉力量和功能,使衰弱老年人運動功能得到改善〔11〕。人際間支持可有效地幫助老年人排解孤獨、抑郁等不良情緒,降低壓力和焦慮,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老年人提供物質幫助、分擔責任,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與社區環境對老年人的衰弱狀態有積極影響〔12〕。因此,在針對中高齡老年人衰弱狀況改善的工作中,應注意采取措施引導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適宜于中高齡老年人的科學合理的運動模式,提高家庭成員、社會相關人員對老年人的支持度,建立個人、家庭、社會多層面的綜合的老年人健康促進體系,從而達到改善其衰弱狀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