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楚峰

摘要:真人秀節目作為電視臺經濟創收的重要手段,在電視臺與網絡新媒體的市場競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依托對真人秀節目受眾的數據分析,近年來電視臺真人秀節目紛紛采用季播的編排方式,引領整個電視節目市場發展。但是,隨著國家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季播真人秀同樣面臨著發展瓶頸。“限星令”、同質化、版權糾紛、受眾分流等,越來越多的內外部因素制約著季播真人秀的發展。
關鍵詞:季播真人秀 “星素”融合 文化認同
從創造“綜藝收視新高度”的《中國好聲音》到引起“全民奔跑熱”的《奔跑吧兄弟》,實踐證明“季播”不僅有利于真人秀節目維持受眾黏性,還能形成品牌效應,在長期運行中打造節目文化認同感。
國內季播真人秀發展現狀
“季播”中的“季”并不是指自然意義上的季節,而是一種電視編排方式,強調根據觀眾的偏好和市場規律來劃分節目播出的時段。隨著季播模式的日益成熟,季播真人秀的數量急速攀升,2003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上星頻道累計播出季播真人秀近450檔(見表1)。
這也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學者是從宏觀角度來分析電視“季播模式”的,鮮有人從微觀分析真人秀季與季之間的差別以及季播規律。為此,筆者對近幾年來熱門真人秀的季播狀況進行了列表統計。
真人秀的特色是真,核心是人,方法是秀。目前國內較為熱門的真人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競技類真人秀、游戲類真人秀以及表演類真人秀。
競技類真人秀。目前國內的競技類真人秀主要分為戶外和室內兩種。例如戶外競技真人秀《極速前進》《了不起的挑戰》,室內競技真人秀《王牌對王牌》《這就是灌籃》。湖南衛視在2008年首先推出了戶外競技類真人秀《智勇大沖關》,緊接著安徽衛視、浙江衛視也相繼推出類似節目。可是由于過度模仿使競技類真人秀活力不足,直到《極速前進》和《王牌對王牌》的出現為競技類真人秀增添了更多可能。
游戲類真人秀。游戲類真人秀即游戲元素與真人秀的結合。這種類型的真人秀節目發展時間較長。《奔跑吧兄弟》與《極限挑戰》更是作為領軍人物,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真人秀浪潮。《奔跑吧兄弟》與《極限挑戰》存在很多相同點。
一是明星的融合。在真人秀節目中,全明星陣容是保證節目收視率的一大關鍵。在《奔跑吧兄弟》第一季中有七位固定的主持人:鄧超、鄭愷、陳赫、李晨、王祖藍、王寶強、楊穎,這七名主持人多是影視界的當紅藝人,本身就擁有很強的吸引力和號召力。
二是劇情的設定。人物+劇情+任務這一新模式開始在《跑男》與《極挑》中運用。比如《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第一期就以“白蛇傳說”為故事主題展開了一系列游戲比拼。它每一期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故事主題,這些故事來源自中國民間傳說或家喻戶曉的電視劇。
三是正能量的傳播。《奔跑吧兄弟》以“奔跑”為節目理念,向觀眾展現了一股青春的力量。在節目過程中,跑男成員所展現的“勇敢”“無畏”“堅忍”也是節目無形之中所傳達的正能量。節目最后,跑男團中獲勝的一方會為貧困山區的孩子送去屬于自己的跑鞋。
表演類真人秀。現階段的表演類真人秀一般是指一種或者多種技藝為節目表演核心,設置一定的比賽規則,在規則下完成表演并展示嘉賓個人。《楚門的世界》的導演基斯督曾在影片的開頭留下這樣一段話:“我們看戲,看厭了虛偽的表情,看厭了花俏的技巧。楚門的世界可以說是假的,但是楚門這個人卻一點不假。”嘉賓在節目中展示的是“表演”,更是真實的“個人”。
以浙江衛視制作推出的《演員的誕生》為例,這是一檔以演技為考核標準的表演類真人秀節目。該節目在播出前,就擁有無數話題量,并且開播后長期霸占微博熱搜榜。第一季共12期正片,節目組還加了兩期特別節目,在CSM52城收視率最高達1.187,最低的不低于0.7。
季播真人秀發展存在問題及原因
“同質化”:節目抄襲模仿嚴重缺乏創新。“同質化”指的是節目在題材、內容、結構、表現形式等方面類似,一母同胞。張嘉寶在《消費文化影響下的國內真人秀節目研究同質化》中指出真人秀暴露出來一些弊端:“同質化”嚴重,創新不足,機械化復制缺乏本土特色,盲目跟風造成受眾審美疲勞。①其指出節目同質化是現在真人秀節目普遍暴露出來的一個弊端,這種弊端將影響節目的質量、口碑。節目盲目跟風造成受眾審美疲勞會造成觀眾失去收視興趣,從而降低收視率,衰退熱度。
“人設化”:嘉賓臺本式發言表現虛假做作。節目組為了更好的利用明星的影響力,往往設置人設,制造話題點從而搶得收視率。《極限挑戰》中的孫紅雷是幽默而又奸詐的壞叔叔形象,在節目中對隊員使壞如欺騙張藝興,捉弄飛行嘉賓沙溢等,給觀眾的觀感讓人特別討厭,且表現出人性格當中“壞”的一面,但容易讓觀眾誤以為真。其實都是為了節目而表演,更直接一點是為了完成人設而做出的表演,表現與真實背離。《中國好聲音》《演員的誕生》中的導師點評挑起矛盾制造話題點,其實也是一種人設的表現,真實在不經意間流失,但不能否定這種人設會有助于節目的收視率的提高。
“快餐化”:觀眾快餐消費喜新厭舊。“快餐化”是指當下社會經濟活動日益頻繁,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的生活、就業壓力大,娛樂、休閑、充電的時間被壓縮,文化生活空間被擠壓,導致碎片化,因此即使有文化消費,也都是講究快節奏的文化快餐消費,呈現出一次性消費和喜新厭舊的特點。
真人秀的收視率與觀眾的消費習慣具有很大關系,觀眾觀看的心理與口味在很大程度下影響著節目的興衰成敗,觀眾的消費心理與消費文化影響著節目的壽命。追本溯源觀眾的消費心理與社會環境社會文化有緊密關系。可以說,消費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人們不斷產生的需求未得到滿足之前的欲望。當下的高節奏的生活方式、高壓力的生活訴求影響了觀眾的消費文化,追求刺激性、新鮮性、娛樂性、解壓性,養成快餐文化的消費習慣,喜新厭舊,當一個真人秀節目做到三季四季甚至更多季的時候,這種觀眾消費心理會不利于一個老牌節目的發展。
國內季播真人秀節目未來發展對策
打造品牌文化認同。表2中可以看出季播節目收視率隨著播出頻次下降。這很大原因是由于季播真人秀節目的同質化導致的。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來自新媒體的競爭壓力同樣讓傳統媒體的優秀節目難以“呼吸”。杜嬋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文化產品市場化的背景下,大量的海外版權引進節目和娛樂節目泛濫,擠占了原創文化節目的發展空間。”②
這說明市場的日趨成熟一定會給真人秀節目帶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會帶來機遇。破除同質化現象的根本在于節目創新,而創新依賴的確是受眾對真人秀節目的文化認同。事實上品牌帶來的附加值,遠比產品本身的價值要大的多。《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類似節目的爆紅,在于真正能夠找到市場和我們傳統文化交匯的點,并加以利用,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節目,也一定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市場經營法則的結合,會成為真人秀節目培養文化認同感、打造經營品牌的重要方式。
節目微元素創新。我們在考量一個節目時,撇開過于宏觀的內容,仔細觀察其微觀元素的創新或將找到未來真人秀綜藝節目的發展方向。一個節目的微觀元素涉及到多個方面,如舞臺、燈光、特效、音響等,通過對這些微觀元素的整合和重新安排利用,可以打破收視率必須依靠明星人設化的魔咒。硬派知識脫口秀《知識就是力量》在這方面的創新已經走在了很多真人秀節目的前面。這檔節目通過舞臺的設計和后期特效的結合,達成一種視覺上的藝術審美。這提示我們通過對視覺傳達的研究可以讓自己的節目更加貼近目標受眾的精神體驗。
全媒介、多平臺傳播。目前國內熱播的真人秀季播節目一般通過矛盾、明星、低俗文化來制造話題形成熱度,然而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熱度僅僅只能持續很短的一段時間,而且在觀眾心中形成的是負面印象。新媒體時代只有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端才能形成自己的輿論陣地。
總結
綜上所述,國內真人秀季播節目存在市場份額不斷減少、受眾不斷流失、節目內容創新困難、同業競爭激烈等諸多問題,但是符合大眾審美和興趣的真人秀季播節目,能夠真正滿足用戶的體驗。這樣的節目,現在和未來都將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然而,如何使真人秀季播節目在觀眾的心中形成“常青樹”,節目制作方應該有更多層次的考量。破解內容同質化、庸俗化、明星人設化、泛主持化的難題,僅僅是在受到市場倒逼之后進行微調一定不能滿足受眾。如何使真人秀季播節目在內容、形式上區別于其他節目,形成自己的符號標識,如何使每一個微觀節目個體在內容、形式上有很大的創新,從而區別于其他同類節目,如何使真人秀季播節目找到現代市場和傳統文化交匯的黃金點,這些問題都是每一個真人秀節目制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未來的真人秀節目市場一定是一個多元競爭的市場、符號標識的市場、創意涌動的市場。那么,真人秀節目從現在到未來都應該緊緊抓住文化認同的手。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
注釋:①張嘉寶:《消費文化影響下的國內真人秀節目研究》,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②杜 嬋:《國內原創文化真人秀構建的認同研究》,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