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祥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逐步面臨著更加錯綜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對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和管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成為了商業銀行審計工作的發展趨勢。在概述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當下的應用現狀及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措施建議,以促進商業銀行風險導向審計工作的優化和提升。
關鍵詞:風險導向 審計 商業銀行
一、引言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新常態,加上商業銀行同質化經營情況嚴重,使得商業銀行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加的錯綜復雜和多變。鑒于此,商業銀行也需要發展差異化經營策略和精細化管理,運用更加嚴格和高水準的內部審計來降低自身的內外部經營風險,進而保持自身的綜合競爭力,為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內部審計是企業或者組織對于自身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的評價和估計工作,以確定其是否遵循了一定的標準和規范,旨在通過審計工作規避風險,優化組織運營。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是其重要的內部管理工作之一,在商業銀行合規控制和風險管理等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工作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風險導向”方面,其在審計內容的優先級、審計重點的合理安排等等方面都是以風險特征及其嚴重程度為基準進行判斷和確定的,這是一種審計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以期能夠更好的發揮內部審計的預期效果和作用。
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導向審計的現狀及問題
(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相關制度體系不夠健全,制度落實力度不足
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是一項具有系統性的工作,需要以相對健全的制度體系來作為基礎支撐和規范指導,以期能夠更好的達成預期的效果。鑒于此,我們認為制度體系是商業銀行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關鍵基礎。但是就目前的現狀來看,雖然絕大多數的商業銀行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但是最終的實施效果卻還達到不預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制度體系的完整性和執行力度還有所不足。制度是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切實執行來達成相應效果,沒有執行的制度體系就是一張廢紙,完全沒有價值。我國商業銀行在內部審計相關制度體系執行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特別是在下層機構,其內部審計的制度執行力度和規范相關不足。
(二)我國商業銀行對審計資源的配置不夠優化
商業銀行審計資源的配置優化存在問題還體現在其對于某些具體或者臨時情況的動態調整能力不足,沒有辦法在面臨具體風險敞口發生變化的時候改變其內部審計的重點和有限區域或者環節,或者是這種應對顯得相對滯后,也會造成審計資源的錯配,為商業銀行整體的內部審計帶來不利影響。對于任何一家商業銀行來說,其內部審計的資源重視呈現出有限的狀態,無論是時間維度上還是投入數量上,都不可能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做到全面的覆蓋。由此而來引發的問題就是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資源需要進行合理的配置以及動態的調整,更多的還是按照所謂的傳統審計流程來推進,這對于某些風險暴露時間節奏緊、暴露量大、影響大的區域或者環節并沒有明顯的側重,也就直接導致了整體的審計風險上升,為商業銀行整體的內部審計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人才基礎不夠牢靠,管控方式創新不足
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具有相當專業性和復雜性的工作,特別是在其以風險為導向的發展趨勢下,對于人才技能和素質的要求也是逐步提升的。人才基礎的夯實與否也是其制度體系優化、資源優化配置和審計方式創新優化等等方面的重要基礎。但是對于眾多的商業銀行來說,由于其規模較小,業務量較小,對于具有高水平的內部審計人才的引力相對不足,其在這方面的人才基礎夯實程度也顯得相對薄弱。同時,對于中小型規模的商業銀行來說,其經營目標在于生存,因此對于內部審計等等具有流程性的工作存在重視程度不足的現象,其并沒有進行內部審計優化的初始動力。因此,對于這部分商業銀行來說,無論是在制度優化還是方式創新,都存在一些滯后的現象。
三、商業銀行優化提升風險導向審計的措施建議
(一)健全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的制度體系建設,提升執行力度
商業銀行優化和提升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能力和效果,首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體系,并且強化這些制度體系的落地執行。制度的完善是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這個過程將會是一直持續的,并且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使得相應的制度體系發生重要的微調。總的來說,商業銀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完善,首先要做的是對于自身情況和內外部環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把握這其中的特點和本質規律,為制度設計的針對性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是要充分的理解風險導向的含義,其對于內部審計具有方法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最后是要做好動態反饋和修正的機制流程設計,建立通暢的實踐經驗反饋機制,能夠很好的促進該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制度體系有賴于強有力的執行落實,這是該制度體系切實發揮作用的基礎。商業銀行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也是如此,需要切實的落實相關制度,明晰責任制度,完善獎懲機制,促進制度實施。同時,執行力度的提升離不開相應的監督評價工作,這既是對審計工作本身的監督評價,同時也是對于相應制度體系的落地執行的監督評價。
(二)商業銀行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內部審計資源優化配置動態機制
商業銀行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工作,其核心就是要進行內部審計資源的優化配置。商業銀行在內部審計資源方面的優化配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審計時間和節奏的配置,對于某些具有高風險或者風險暴露時間短、影響大的領域或者環節,應該作為首要的對象進行內部審計,這種首要性主要就體現在審計時間更早、過程時間更長等等方面。其次是審計重心的側重,主要是審計人員數量等等方面,在這些重點區域會安排更多和更具有相關審計經驗的內部審計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審計工作。最后是審計結果應用的重視性,對于重點區域的內部審計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該商業銀行總體經營風險的縮影,也是重要的風險健康指示器。因此,對于該方面的內部審計結果需要更大程度的加以重視,主要體現在積極的反思以及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能夠有針對性的做好審計結果的應用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資源的配置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進行動態的調整和優化的。商業銀行每個時期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都是有所區別的,其對于該環境的反應也是有所不同的,導致了商業銀行經營等風險的曝露位置、程度等等都是變化著的。因此,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資源優化配置的動態化機制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商業銀行要不斷夯實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人才基礎,創新審計方法
人才是任何組織的任何管理過程的重要基礎,也是其優化和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基本支撐。對于商業銀行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來說也是如此。風險導向目前廣泛運用于諸如注冊會計師等外部審計工作,其同時也是內部審計的重要發展趨勢,能夠更好的適應當下商業銀行在面臨新的內外部環境時的內部審計需求,但同時也給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瓶頸逐步顯現出來。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在傳統內部審計的基礎上改變了決策的依據和基礎,是一項全新的流程和機制。因此,商業銀行在夯實人才基礎方面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其一是要加強對于相關領域的高水平人才的引進,促進人才的更新和升級是解決全新需求的最為直接的方式之一,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效果。其二是要加強相關的培訓工作,探索研究相應的審計方式,通過適當的創新和方式發展,達到提高效率優化效果的目標。值得一提的是,內部審計方式的創新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新”,而是要在基于現狀和現實需要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創新和優化,過度創新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實施成本的增加以及實施效果的降低。
四、結語
風險控制在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中具有十分關鍵的地位,發揮著基礎上的作用,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已經成為了商業銀行的首要選擇和發展方向。鑒于此,商業銀行應該積極的從風險導向制度體系建設、內部審計資源優化配置和人才基礎夯實等等方面著手,切實的加強對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應用,以期能夠促進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參考文獻:
[1]趙珊.風險導向審計在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中的運用[J].全國流通經濟.2018(01).
[2]苗寧.風險導向審計在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推行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8(23).
[3]潘瑞榮,劉穎.經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探索——基于經濟資本管理的模型及應用[J].中國內部審計.2017(06).
(作者單位: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