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瑩 曹暉
摘要: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本文結合鋼鐵行業特點,從A鋼鐵公司的供給側改革實踐出發,對A鋼鐵公司資本結構進行評估,通過分析A鋼鐵公司融資結構、債務結構、股權結構,進而為A鋼鐵公司如何優化資本結構提供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資本結構 A鋼鐵公司
一、A鋼鐵公司概況
A鋼鐵公司是一家大型鋼鐵聯合生產的上市公司,主要產品涵蓋中板材、小型材、中型材、鋼坯等,主要采用“開發+生產+銷售型”經營模式,其銷售渠道主要是經銷商銷售、直供終端客戶銷售、投標中標重點工程專供銷售、電商銷售、出口銷售等。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415.57 億元,凈利潤 26.46 億元,獲評“A 級競爭力特強鋼鐵企業”稱號。
二、A鋼鐵公司的供給側改革實踐概況
(一)創新銷售模式
實行“品種負責制”,細化售后服務,由產品制造商向技術服務商轉變;加大重點工程、終端用戶直供比例,加大與華南大型家電企業、西南用鋼大戶等直供企業的合作力度,提高對終端用戶的銷量,同時動態調整各區域市場的投放比例,在保障低價區域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努力擴大高價區域的投放量等。
(二)加強質量管理,優化產品結構
對內嚴抓質量管理控制,穩步提升產品質量,夯實品牌基礎;對外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核心,實施重點產品品牌培育計劃,積極開展產品行政許可和認證創優活動,擴大品牌影響力;實施生產安排動態調整,區域流向效益優先,及時調整資源流向,使有庫存的客戶較大幅度地減少虧損,確保效益好的棒線型產品全年滿負荷生產,優化產品結構等。
(三)以降本增效為重點,爭取產品效益最大化
利用軋材能力大于煉鋼能力的有利條件,圍繞有效益鋼材品種組織生產;通過以降低鐵水成本為核心目標,建立科學的采購、生產聯動降成本體系,并通過工藝創新降成本;通過科學的成本核算與考核,從設備管理、財務管理、物流組織全過程降低成本等。
(四)加強技術創新
加強自主研發創新,深化鐵燒、轉爐、軋鋼、設備攻關,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更加廣泛,獲授權專利 37 件,其中發明專利 15 件,實用新型專利 22 件;堅持與武漢科技大學、北京科級大學、東北大學等國內重點科研院校開展項目合作,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三、 A鋼鐵公司的資本結構分析
(一)融資結構分析
由表1和表2可知:2015年之前,A鋼鐵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都呈現上漲趨勢,2015年A鋼鐵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80.38%,產權比率高達4.10;實施供給側改革措施后,A鋼鐵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都呈現下降趨勢,2017年A鋼鐵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到68.80%,產權比率下降到2.21。但是A鋼鐵公司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還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這主要是因為2016年之前鋼鐵行業供需矛盾突出,A鋼鐵公司產品銷量有所下滑,鋼材市場價格持續走低,A鋼鐵公司2015年營業收收入下降幅度高達26.95%,導致2015年凈利潤虧損高達11.89億元。2016年起 A鋼鐵公司加強供給側改革實踐:創新銷售模式、加強質量管理,優化產品結構、以降本增效為重點,爭取產品效益最大化等,A鋼鐵公司2015年經營狀況明顯好轉,實現扭虧盈利,實現凈利潤為1.96億元,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415.57億元,同比增長 55.93%,凈利潤高達26.46億元,由于報告期內有富裕的資金償還到期債務,導致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有所下降。
但由于A鋼鐵公司2016年前經營不景氣,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導致負債規模的不斷擴大,2015年負債總額高達181.88億元。2016年后雖出現小幅下降,但2017年負債總額高達158.75億元,導致A鋼鐵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二)債務結構分析
從表3和表4可知:A鋼鐵公司2013-2017年流動負債比例呈現上漲趨勢,且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A鋼鐵公司2013-2017年非流動負債比例呈現下降趨勢,且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A鋼鐵公司的負債以短期負債為主,2017年流動負債比例高達96.85%,大額的短期負債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A鋼鐵公司的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另外一方面,A鋼鐵公司2013-2017流動比率雖一直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但實施供給側改革實踐第一年,A鋼鐵公司流動比率出現了小幅下降,2017年出現大幅上漲,但略低于供給側改革前同期水平;A鋼鐵公司2013-2017長期資產適合率呈現波動下降趨勢,且一直低于行業同期平均水平。這表明,實施供給側改革后,A鋼鐵公司負債期限結構失衡問題更加突出,短期償債壓力加大,償債能力有待加強。
這主要是因為短期借款相對于長期借款成本低,風險易于管理,且由于前期A鋼鐵公司經營狀況不佳,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存在一定的困難,導致A鋼鐵公司2017年的長期借款余額為0,應付債券下降到4.24億元,相對于2015年下降了15.60億元。
(三)股本結構分析
據表5和A鋼鐵公司披露的年報可知:雖然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呈現波動上漲趨勢,A鋼鐵公司的股本都是流通股,但是A鋼鐵公司第一大股東是B國有企業,其所持股本比例一直高達82.51%,這表明實施供給側改革實踐后,A鋼鐵公司股權集中高度集中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過高的股權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便于管理,但可能存在一股獨大、出現專政而導致公司面臨較高的經營風險,不利于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
這主要是因為鋼鐵屬于我國的基礎性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且A鋼鐵公司第一大股東是B國有企業,害怕國有資產流失,最終導致A鋼鐵公司股權高度集中。
四、A鋼鐵公司資本結構的優化
綜上所述,實施供給側改革實踐后,一方面,A鋼鐵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和產權比率都出現下降趨勢,但還是高于行業同期平均水平,融資結構失調問題突出;另外一方面,A鋼鐵公司的債務期限結構略顯失衡和一股獨大的問題仍待解決。
(一)優化融資結構
積極推動鋼鐵資源整合,加強技術創新,提高鋼鐵產品的附加值,實現集約式增長模式。在融資方面,充分考慮各種融資渠道的可行性和成本收益比,實現多元化融資,合理安排負債融資的比例。同時,適當發展鋼鐵基金,通過募集社會閑散資金來促進鋼鐵行業的發展。另外一方面,建立健全項目和資本合作機制,與同行中模范企業和財力雄厚的集團聯合開發重點項目,分散開發風險,緩解資金壓力。
(二)改善債務期限結構
A鋼鐵公司應根據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需求,統籌安排長短期負債,充分利用公司的可抵押資產來獲取長期負債和合理利用商業信用進行融資,防范因還債過于集中而帶來的信用風險。同時,盤活公司的固定資產等可抵押資產,提高資產的管理水平,從而提高公司長期債務的融資能力。另外一方面,建立健全資金使用機制,把有限的財務資源投入到具有高價值創造能力的項目中,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調整股權結構
首先,轉讓國有股,將A鋼鐵公司第一大股東B國有企業持有的部分股權以協議的方式轉讓給其他戰略投資者,避免一股獨大而帶來的自利行為;其次,積極引入機構投資者,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強化A鋼鐵公司的資本運作意識;最后,增加員工的持股計劃,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讓員工參與到企業管理決策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李心合,王亞星,葉玲.債務異質性假說與資本結構選擇理論的新解釋[J].會計研究,2014(12):3-12.
[2]薛曄,李晶,薛世潤,夏明凱,王榮林.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現狀分析和轉型探討[J].鋼鐵研究,2016,44(03):53-56.
基金項目:廣西財經學院2018年校級C類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供給側改革下A鋼鐵公司資本結構優化研究”。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