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群
摘要: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政府基于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國際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實際提出,連通東亞、東南亞、非洲、 中亞、歐洲各地區,旨在促進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生產資源合理配置,推動沿線國家經濟發展。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的投資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我國服務業OFDI在沿線國家的流量和存量也不斷增長,已成為對外投資新的增長點,尤其是對東盟十國的服務業投資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然而在這背后,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服務業OFDI在東盟十國的分布現狀,指出其發展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實現我國服務業OFDI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 對外直接投資 東盟十國
一、分布現狀
(一)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的國別分布
根據《2017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在2017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存量為1543.98億美元。其中,對沿線直接投資存量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僅東盟十國就占了六席(依次是:新加坡445.68億美元;印度尼西亞105.39億美元;老撾66.55億美元;緬甸55.25億美元;柬埔寨54.49億美元;泰國53.58億美元)。我國對東盟十國的投資存量為890.14億美元,占沿線直接投資存量的57.65%。由此可見,在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投資中,東盟十國是我國投資比較集中的地區。
(二)我國對東盟十國服務業投資現狀
從《2017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可以看出:我國對東盟接投資的范圍已經擴展到了所有的行業大類。我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流量中有四個行業的投資超過10億美元,其中有二個行業屬于服務業。從各行業的流量情況來看,主要流向:制造業31.74億美元,占比22.5%;批發和零售業24.49億美元占比17.4%;租賃和商業服務業21.42億美元,占比15.5%;建筑業18.96億美元,占比13.4%。
而從投資流向的國家來看,我國更傾向于對東盟十國的服務業進行投資。無論是在傳統的租賃與商業服務業和批發和零售業,還是在金融等新興服務行業,我國的投資流量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家。我國對東盟十國服務業的投資力度大,行業集中于租賃與商業服務業和批發和零售業的傳統服務業上。
二、我國對東盟十國服務業投資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業OFDI投入低高度集中且資本質量偏低
根據《2017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可以得出:我國對東盟十國的投資更傾向于那些技術含量低,成本高,利潤低的制造業、建筑業等有形貨物的行業,而對技術含量高,投資成本低的信息傳輸、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科研與技術服務業等的投資偏低,資本質量偏低。此外,我國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高度集中在東盟十國中以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為首的經濟發達體上,分布呈現出嚴重的不均衡狀態。
(二)服務業OFDI規模偏小
雖然在2017年整體投資額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但我國對東盟十國的投資表現的十分亮眼,投資流量為141.19億美元,同比增長37.4%,占流量總額的8.9%,但是這與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我國企業對東盟十國的投資力度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東盟十國經過長期穩定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和優勢行業,特別是泰國的旅游業,新加坡的金融業等都是優勢產業,但是我國企業對泰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不大,我國與新加坡的雙邊貿易主要還是以制造業為主,對金融服務業等新興行業的直接投資的規模偏小。
(三)國內第三產業發展勢頭不足,間接導致我國服務業OFDI不強
我國國內的第三產業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而第三產業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行業已經接近飽和,依靠勞動力帶動第三產業的增長可能性減小。而我國服務業OFDI在東盟十國主要也是以租賃與商業服務業和批發零售業為主,且投資流量持續增加。對于信息傳輸、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科研與技術服務業的投資流量偏低。這不利于我國企業的“走出去”戰略,而且降低了服務業OFDI的經濟效益,不利于服務業的持續健康的發展。
(四)政府政策不夠完善,法律不夠健全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立法遠遠落后于對外直接投資實踐的發展。我國的第一個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踐開始于1979年,而在1985年才有了第一個對外直接投資的法規。隨著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發展,我國政府正在不斷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并與東盟國家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積極簽訂雙邊與多邊協定。但是,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來執行,這不利于創造有利的服務業OFDI的國際環境。此外,東盟十國的一些國家,如泰國、柬埔寨等國的服務業本來就是優勢產業,但當地政府會為了保護地方企業,對國外的企業設置投資壁壘,增加了我國企業投資的難度。
三、解決對策
(一)優化服務業OFDI結構,提高資本質量
我國的傳統服務業對東盟十國的直接投資所占比重大,一直以來都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生產的附加值低,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應不強。因此,在傳統的服務業在對東盟十國直接投資的量增長的同時,應不斷引導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過渡,促進從量到質的轉變。雖然我國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和軟件的對外直接投資起步比較晚,缺乏相關的經驗技術和相應的人才,且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占比較小,但是潛力是巨大的,對其他的相關產業也有巨大的帶動作用。
(二)適當擴大服務業OFDI投資規模
在進行服務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時,我國更傾向于對各東道國的資源導向。我國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占比很小,有著巨大的潛力。我國企業應該積極結合我國的服務業OFDI相關政策法規,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和與我國接壤的地區的市場。因為我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有很強的傳統互補性并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市場潛力巨大,購買力增加,和我國的技術發展水平相近,可以將我國的一些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轉移到東南亞的國家與地區,有利于我國產業優化。因此,我們必須充分挖掘東道國的市場投資環境和特點,針對不同的國家制定相應的投資政策,在我國承受能力之內,適當擴大我國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
(三)妥善協調發展第三產業,拉動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外直接投資越來越多的流向于第三產業,這也是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的新趨勢。而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擁有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尤為成熟。這為我國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優勢。在充分發揮制造業的同時,要結合第三產業的優勢,使二者相輔相成,促進我國的產業優化與升級。為我國服務業在東盟十國直接投資提供堅強的后盾。
(四)政府加強政策與法律建設
企業在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政府對服務業OFDI的引導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在對東盟十國的投資上,我國政府應該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制定有利于我國企業到東盟十國進行投資的優惠政策并加強同東盟十國地區的友好貿易合作關系,降低或取消更多的關稅制度。同時,我國政府還應協助企業建立和完善防范投資合作風險預警體系,對于合作中可能遇到的摩擦等能夠有效處理,降低風險對投資的干預的可能性。
四、總結
我國的“一帶一路”與服務業的對外直接投資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依托“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的支持,我國服務業在東盟十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成績尤為顯著。但我們在看到這些成績的同時,更應該看到背后存在的問題:我國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低,集中度高且資本質量偏低、服務業OFDI規模偏小、我國服務業OFDI不強、政府政策不夠完善,法律不夠健全等。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出臺相應的法規政策,為我國服務業對東盟十國的直接投資創造更有利的環境。而企業作為對外直接投資主體,應該從國際化的視角來審視投資環境,分析有利于投資的區位優勢,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成本低,收益高的行業。總之,我國的服務業在東盟十國的投資前景是光明的,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何偉文.企業如何在海外投資[J].政策瞭望,2004(4).
[2]凌丹,趙春艷.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及對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4).
[3]李叢聿. 中國服務企業OFDI區位選擇研究[D].山東大學,2017.
[4]李丹. 中國服務業OFDI對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分析[D].合肥工業大學,2017.
[5]張陽. 中國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
[6]鄭長娟,郝新蓉,程少鋒,蔣天穎.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空間關聯性及其影響因素——以浙江省69個縣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7,37(03):121-128+173.
(作者單位:寧波財經學院金融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