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勤 劉利江 劉輝
摘要:運動處方源遠流長,具有顯著的防治疾病和健身、康復功效,診療理論與方法獨具特色。但隨現代全民健身的普及,運動形式豐富多樣,運動處方也要與之更新。本文就運動處方的新型模式進行探討,望對今后的全民健身具有指導意義,
長期以來,大家的鍛煉都是“廣普式”的鍛煉,不具有正對性,而“運動處方”是指導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和科學地鍛煉的一種方法。但運動處方是一種動態性的處方,不是一成不變的,且隨著運動影響因素和運動類型的增多,運動處方的制定更要慎重。結合醫學,進行體醫結合,制定“運動處方-監督跟蹤-運動處方”的循環模式可更能加強運動的時效性。
1 運動益處
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早在2400年以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講過:“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生命和健康,離不開陽光、空氣、水分和運動。長期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使人青春永駐、精神煥發,更可預防多種疾病。瑜伽運動可以通過其特殊的運動機理,使鍛煉者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達到生理和心理機能共同調節的效果,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并且可以通過鍛煉使心理疾病患者的癥狀得到緩解和改善。體育運動可以提高有益膽固醇的水平,并降低血壓,進而在很大程度上預防了血塊的形成。因此,有規律的進行體育運動,不僅可以降低心血管的發病率,而且可以延長壽命。依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預防建議,人每天應進行半小時以上體育運動,運動的方式應以中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爬山和游泳等。當然,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體育運動中,不宜進行激烈的體育運動,應選擇適度輕松的體育運動,如太極等。因此,對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除了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還需進行體育運動,這對于預防心血管疾病同樣十分重要。
2 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Athletic Injuries)指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損傷部位與運動項目以及專項技術特點有關。如體操運動員受傷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與體操動作中的支撐、轉肩、跳躍、翻騰等技術有關。網球肘多發生于網球運動員與標槍運動員。健身運動風險的調查結果表明,運動風險是普遍和客觀存在的,但是民眾對運動本質屬性和運動風險理念的認知程度較低是落實全民健身條例,提倡科學運動、安全運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亟待構建運動風險評價體系,讓民眾充分享受科技體育發展的成果。防范與干預健身運動風險亟待解決運動項目和方式的人群適用優先級風險評價,運動過量、運動不足對機體健身運動風險的影響,運動環境固有風險危害的知識普及和宣傳等問題。因此,加強運動處方的應用和推廣,既能減少全民健身的運動損傷,又能預防疾病和有效增強國民體質。
3 運動處方的制定和應用
運動處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復醫師或體療師,對從事體育鍛煉者或病人,根據醫學檢查資料(包括運動試驗和體力測驗),按其健康、體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狀況,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運動種類、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及運動頻率,提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運動處方是指導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和科學地鍛煉的一種方法。
3.1 運動前的健康篩查
健康篩查指南的主要修訂已經在ACSM“運動測試和處方指南”第十版中發布(GETP)。引進出版的2015年(16)新準則的規定說明了修訂的理由,其中包括一個新的篩選算法。該算法建議健康檢查包括(a)已知疾病,(b)癥狀/癥狀提示疾病,和(c)心血管(CV)風險因素。然后將獲得的健康檢查數據用于將個體分為低,中,高危類別。根據風險分類,提供了參與運動前需要進行體檢,醫療評估和/或運動測試的建議。健康篩查指南中修改的原因之一是篩檢標準和建議的后續步驟導致過度的醫師轉診,造成潛在的行使障礙。
3.1.1 醫療史和體格檢查
醫療史包括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包括血壓、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衰、瓣膜功能紊亂、心肌梗塞和其它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外周血管疾病、靜脈炎、深靜脈血栓;骨質疏松癥;骨骼肌功能紊亂;精神和飲食等方面。
3.1.2 血壓
安靜血壓是運動前評價的一個重要部分,測量結果應該是取兩次或兩次以上正確測量結果的平均值,應該在門診就診時測量并記錄兩次或兩次以上血壓的結果。
3.1.3 血脂和脂蛋白
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病協會認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降血脂的首要目標,這一觀點在很多研究都已證實。因此,LDL膽固醇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降低LDL膽固醇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在血脂和和膽固醇測試中主要測量LDL膽固醇為主。
3.1.4 肺功能
對于45歲以上吸煙者或者有呼吸困難、慢性咳喘、哮喘者,通過肺活量測定法進行肺功能測試,。肺活量測定是一種簡單易行,無創傷性。進行肺活量測定應該遵守標準的操作規范。常用的數據還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低1秒最大呼氣量(FEV),呼吸氣量峰值(PEF)。這些檢測可以識別是否出現限制性或阻塞性呼吸異常,有時可在出現某些疾病的癥狀或體征前發現。
3.1.5 血液指標
多種血液指標分析廣泛應用于臨床運動計劃中,這些分析為全面分析病人的健康狀況和運動能力提供信息,也有助于解釋某些心電圖異常,因此,血液指標的測定對運動處方的制定十分重要。常用的血液指標有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紅細胞計數、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空腹血糖、肝功能指標的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等。
3.1.6 運動測試禁忌癥
對某些個體來說,運動測試的風險會超過收益,這些人在決定是否進行運動測試時,認真的評價運動風險和收益非常重要。對有些疾病是靜止運動的,如,不穩定性心絞痛、冠狀動脈左支狹窄、電解質紊亂、嚴重高血壓、運動中的風濕和肌肉骨骼疾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急性性肌炎,重度房室傳導阻塞等。
3.2 開始體力活動前的運動測試推薦
研究表明,心血管事件危險性受運動強度、運動頻率和運動時間的直接影響。在運動計劃開始時對受試者進行血壓、肺活量、通氣量等肺功能指標和身體成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韌性等進行測試,再根據測試結果全面分析被測試者的運動水平,推薦適合的運動處方(運動類型、運動強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頻率)。
3.3 運動處方實施與義務監督
醫務監督是指用醫學的知識和方法對體育運動參加者的健康和身體機能進行監護,預防鍛煉中各種有害因素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危害,督導和協助科學的鍛煉和訓練,使之符合人體生理機能發展規律。在運動處方實施過程中,運動者的生理指標會發生一些適應性變化,也可能出現一些不適現象,因此,在運動的特定階段選擇性的測一些正對性生理來評估運動者對運動處方的適應程度,并以此做出調整且作為二次運動處方制定的依據。這樣循環性的進行“運動處方-實施與監督-運動處方”模式,可更好的發展體質,促進健康。
4 結語
在全民大健身的運動背景下,開展運動處方和醫務監督對全民健康意識的增強具有重大意義,是全民實施健康評價和開展群體活動的良好保證。切實做好群眾運動中的醫務監督和自我評價,能有效提高健身質量和健身意識。
參考文獻:
[1] 張雷.瑜伽運動對心理疾病的有效預防及改善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
[2] 張媛媛,體育運動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中的應用分析[J].運動人體科學,2015(21).
[3] 劉曉軍,王軍,曾四清.健身運動風險事件發生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10).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三五”(2016)規劃課題(編號:16TY09)。
(作者單位:九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