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夫
摘 要:很多學生不會計算區(qū)時和黃赤交角,分不清沖積扇、流水侵蝕和風蝕風貌,也記不住洋流地圖和世界地圖。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在有效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的同時,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本文主要研究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
關鍵詞:地理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 應用研究
地理是文科生的必考科目,也是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據調查表明,學生普遍認為地理必修一的課程難度最大,學生要掌握大量的知識點,例如像行星與地球、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形風貌的形成、區(qū)域氣候、洋流、植被等。
一、網絡時代對地理教學的影響
1.加強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靈活運用能力
運用網絡技術,不僅可以用多媒體將宇宙行星、太陽、地球、地理風貌、世界地圖等更加立體的展示出來,而且可以運用圖片和視頻向學生傳授氣候特征、水循環(huán)、洋流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與掌握。一般情況下,學生都誤以為太陽黑子是黑色的,用多媒體展現太陽黑子的圖片,通過圖文并茂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明白太陽黑子并不是黑色的小斑點,而是一種發(fā)生在光球層上的太陽活動,其表現為比較暗的漩渦狀氣流,活動周期為11年,當太陽黑子頻繁活動的時候,地球的磁場會受到嚴重干擾,信號減弱,電器受損,也會影響氣候,溫度會下降。
2.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QQ、微博、微信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便于師生之間的了解與溝通,有利于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地理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時候,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這座重要的交流橋梁向老師提出問題,得出正確的答案,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提問中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夠進一步認知自己的教學效果,從而優(yōu)化教學模式。在地理考試中,有時試卷上會顯示一部分地圖來作為測試內容,由于學生不熟悉地圖,很難寫出完整的正確答案。例如,試卷圖形中考察的是形成南非熱帶雨林氣候的因素,很多學生只能寫出大概的原因,像受暖流和信風的影響,處于迎風坡地區(qū)等,這樣的答案并不完整,因為學生并不知道形成南非熱帶雨林氣候的具體因素是由于赤道逆流的增溫增濕和西南季風帶來了大量的降水,該地區(qū)處于西南季風的迎風坡。經常使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更了解洋流和氣候,如果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點,就會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做出完滿的答案。韓愈曾經說過“書山有路勤為本,學海無涯苦作舟”,地理學習也不例外,無論是作為學生還是地理教師,都需要不斷的學習。網絡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大量的地理知識,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閱歷,與此同時,還可以增加教師的知識儲備,提高他們的專業(yè)水平。
二、網絡時代下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方法
1.發(fā)揮網絡技術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課本上很多概念性的知識都缺少示例,即使學生能夠記住這些知識點,也并不理解,更不會運用。例如在學習西歐溫帶海洋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時候,學生很難感受到在這兩種氣候條件下植被的差異,只知道溫帶海洋氣候全年溫和多雨,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這時候,地理老師理應播放一些英國溫帶海洋氣候和法國地中海氣候的視頻與圖片,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這兩種氣候的差異,知道溫帶海洋氣候適合生長多汁的牧草,地中海氣候適合種植葡萄、橄欖和柑橘等水果。網絡技術為地理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與設備,教師應該發(fā)揮網絡技術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和電子白板可以運用一種立體和動態(tài)的方式來展現地理知識,方便學生理解。課本上的數據信息很可能不符合現在的實際情況,通過網絡就可以查詢到最新的數據信息。
2.不應過分依賴網絡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網絡媒體提供的信息非常多,也很復雜,教師在利用網絡備課的時候,要刪繁就簡,選擇合適的信息資源。而且,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網絡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探索知識,但是也會養(yǎng)成一遇到問題就搜答案的不良習慣,因此老師要輔導學生合理運用網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索的精神。教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不能過分依賴網絡技術,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如果一節(jié)課都使用多媒體輔導工具來講課,也會影響學生的聽課興趣,長期依賴網絡技術備課,也不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因此老師要合理運用網絡,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高效課堂追求的是投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并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要達成這個“愿望”,首先就得明確學習目標。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把“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作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是地理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中需要具備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素養(yǎng)立意”是確定學習目標的必然選擇,同時學習目標的確定還應根據《浙江省高中地理學科指導意見》和《浙江省高中地理學業(yè)水平考試標準》,明確具體的內容和要求,力求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網絡時代下地理教學的新出路,教師需要發(fā)揮網絡技術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過分依賴網絡技術,這樣才能不斷完善教學模式,提高地理教育的效果。地理是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學生普遍認為地理課程的知識點抽象難懂,將網絡技術應用到地理教育中,有效提高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能力,有效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地理教學達到立體化與生動化,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家清.地理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內部復印講義)[M],2012:1-55.
[2] 裴娣娜著.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
[3] 宋楠楠.略論以人為本的教育觀[J].當代教育壇,20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