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音樂以其民族文化精髓得以廣泛流傳,很多民族音樂被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保護起來,而目前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卻很少有民族音樂滲透。在幼兒園有效實施民族音樂的教育教學,不僅可以讓幼兒初步感知民族音樂的基本元素,體會民族音樂的特色,拓寬幼兒的知識儲備,還對傳承和發揚我國民族音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民族音樂 幼兒園 音樂教育
民族音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將民族音樂引入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中,有利于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將民族音樂引入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的提法眾說紛紜,筆者經過實地調研和分析,提出了以下幾點引入的路徑,僅供廣大學者和幼兒音樂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在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中引入民族音樂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具有全面性和靈活性,幼兒園音樂教育作為藝術領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學科、領域之間密不可分、相互滲透,幼兒接觸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能使幼兒對民族音樂作品形成更全面、更直觀、更多元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師應善于將民族音樂與其他領域活動相結合,教學內容會更加豐富和有趣。
(一)語言領域。以《說唱臉譜》為例,在語言領域活動中,幼兒教師采取改編“蘿卜蹲”的游戲形式,讓幼兒了解和知道京劇臉譜的色彩與人物形象特征。如:(1)為了讓幼兒記住臉譜的顏色,進行“白臉蹲,白臉蹲,白臉蹲完黃臉蹲;黃臉蹲,……”;(2)為了讓幼兒記住不同顏色的人物,則進行“紅臉的關公蹲,紅臉的關公蹲,紅臉的關公蹲完黃臉的典韋蹲……”。讓幼兒在說與做中,感受民族音樂的樂趣。
(二)社會領域。在歌曲活動《拉鉤鉤》中,幼兒根據歌曲中的歌詞來進行游戲活動的表演,并在歌曲的結尾處幼兒自由創編,表現出好朋友生氣后又和好的的樣子。在最后的活動延伸部分,教師將歌曲內容與社會領域相融合,教育幼兒做一個寬容的孩子,并教給幼兒一些交友的技巧。
(三)健康領域。在健康領域活動中,以《幸福拍手歌》為例,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音樂做拍手、拍肩等動作,進而提出改編歌詞,變換動作的要求,如“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彎彎腰……”等。由此,幼兒不僅提高了音樂在健康領域活動中的豐富性和挑戰性,還能促進了幼兒動作的協調發展。
(四)藝術領域。在藝術領域活動中,融入民族音樂教育不僅讓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還可以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我國的民族音樂形式多種多樣,表現的內容豐富多彩,幼兒教師可以通過欣賞各個少數民族的民歌或舞蹈,感受各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五)科學領域。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科學領域活動要促進幼兒動手動腦,并能在活動中感受到事物的數量關系及數學的趣味性。因此,在歌唱活動 《數蛤蟆》、《數鴨子》中,幼兒可以利用節奏短小、旋律歡快的兒歌,邊唱歌邊體會數學的樂趣。
二、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中滲透民族音樂
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依托于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而開展,民族音樂的滲透也不例外。幼兒教師將民族音樂滲透到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中,選擇的民族音樂就要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與幼兒游戲化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使其在獲得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
入園和離園環節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開始和結束,幼兒的心情將會影響他們一天的活動。為了緩解幼兒與家長的分離焦慮,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幼兒園教師可以播放《快樂的一天開始了》、《我上幼兒園》等歡快的歌曲,使幼兒感受到幼兒園活潑親切的氛圍,并能高高興興與家人告別,開開心心地走進.幼兒園。
幼兒在室外活動時,教師可以選擇根據各民族的體育游戲題材改編而來的歌曲,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逐漸學會歌曲,感受民族風情,進而引導幼兒根據歌詞表演,這樣以來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體的協調性發展,還能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教師可以在表演區域投放一些民族服裝和民族音樂素材,供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服裝和道具進行表演,在幼兒進行美工活動的時候,老師也可以播放一些輕柔的民族器樂作為背景音樂,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幼兒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經典民族音樂的熏陶和感染。
三、在傳統節日中融入民族音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幼兒園可以結合傳統節日的習俗開展民族音樂的教育,利用春節等歡快的節日,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使幼兒感受節日的氛圍。通過節日活動幼兒可以了解節日活動的風俗習慣、學習各民族文化。幼兒園也可以利用傳統節日,開展專門的主題教育活動,感受節日的氛圍。
在春節來臨之際,教師和幼兒可以在《春節序曲》等民族樂曲聲中,畫年畫、做燈籠、寫春聯,并將作品張貼在教室。幼兒教師也可以讓幼兒通過各種形式將學過的民族音樂以各種形式排成節目進行表演,如:帶領幼兒走進敬老院,為敬老院的老人表演節目;帶領幼兒走進社區,組織孩子們觀看舞龍、舞獅、扭秧歌等傳統表演。
幼兒教師在清明節組織幼兒參觀烈士革命紀念館,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事跡,并組織幼兒欣賞江西民歌《映山紅》。在活動中,幼兒教師播放《映山紅》在《閃閃的紅星》電影里出現的視頻片段,并向幼兒講述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加深幼兒對歌曲的理解,激發幼兒的愛國之情。傳統節日的娛樂及紀念活動是引導幼兒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欣賞和理解民族文化的多樣的最佳時機,有利于激發幼兒對民族音樂的興趣,提升民族自豪感。
四、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整合民族音樂
在幼兒園,幼兒教師每周都要開展與時代要求或與節日等相關的主題活動,由于幼兒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表揚,因此在這些主題活動中,滲透民族音樂的學習,是極具價值和意義的。幼兒教師扮演好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及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精心設計主題教育活動,提前傳達主題活動的任務,如:自主學習一首民歌或民族舞蹈等。
幼兒園可以開展以“民樂伴我成長”為主題的單元主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園可以引導幼兒和家長選用民族音樂素材的民歌或民族器樂,自行排演靈活多樣的節目形式,進行大膽表演。在民族音樂主題活動中,教師還可以整合其他領域開展活動,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與民族音樂主題相關的舞蹈、手工制作、主題朗誦等,使幼兒充分感受民族音樂的情感和魅力。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環境創設。教師與幼兒一起用廢舊物品制作的有關的民族服飾、頭飾或首飾等,一起收集具有濃郁風情的民族風俗、民居圖片等,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兒生活總藝術活動的質量,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幼兒對民族音樂的體驗和理解,進而促進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發展。
民族音樂彰顯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幼兒園對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把民族音樂引入幼兒園音樂教育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弘揚民族音樂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應該從娃娃抓起。因此,將民族音樂教育引入到幼兒園音樂教育中不僅幫助幼兒拓寬知識儲備,實現幼兒音樂創造的興趣與愿望,還有助于幼兒園實現課程形式多樣化,促進幼兒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的和諧發展。這就要求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注意選用適合幼兒的且經典的民族音樂素材,在思想導向上要注意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 趙夢.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民間民族音樂運用的策略思考[J].黃河之聲,2019(03)
[2] 王翼如.如何利用民族音樂資源開展幼兒園的音樂教育[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7)
[3] 顏碧波.幼兒園民族音樂教育的實施現狀與發展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簡介:趙麗娟(1984-),女,山東東明人,碩士,菏澤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前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