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是弓弦樂器的一種,是整個樂隊中最深沉的低聲部,其音色厚重、聲音結實。低音提琴強有力的低音是整個樂隊音響保持平衡的基礎,是現代管弦樂隊中發揮非常出色的音響效果之一。在現代的樂隊演奏中,低音提琴演奏效果直接影響著整個音樂作品的詮釋與表達。低音提琴是管弦樂隊非常重要的和聲基礎,能夠使管弦樂隊的演奏作品具有立體式的、奇妙的效果,這種奇妙的效果需要打擊樂器、高中音樂器、指揮等與低音提琴的完美配合。因此,加強低音提琴演奏技巧的研究顯得尤為必要。本文主要就低音提琴演奏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為以后低音提琴的演奏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低音提琴的基礎訓練是進行低音演奏的重要前提,低音提琴的基礎訓練包括揉指訓練、撥弦訓練、半把位訓練、空弦訓練、換把訓練、按弦訓練、運弓訓練、持弓訓練等。
揉指訓練又叫揉弦訓練。低音提琴演奏中的揉指能夠將樂曲飽滿的音色充分的表現出來。揉指訓練又包括一指揉指訓練、二指揉指訓練、四指揉指訓練。一指揉指訓練是指演奏者先將A音按好,然后再以一指作為軸心,同時以大臂帶動小臂,再以小臂帶動腕子,最后再用手腕帶動手指,另該手指在原有手型的前提下偏下琴馬的方向,然后進行復原;速度先由慢到快,然后再慢。二指揉指訓練主要是指以二指作為軸心,確保一指不離弦,并順著二指揉指方向進行運動,其他運動與一指揉指一致。四指揉弦運動主要是以四指作為軸心,但要稍微加大力度,其他的手指沿著四指揉指的方向進行運動,其他動作與一指揉指一致。揉指是靠演奏者的手臂、手腕、手指共同配合完成的,因此在演奏時注意將這些動作的配合協調好。
撥弦時,琴馬和右手的距離會對演奏的音量和音色產生直接的影響。兩者的距離比較近,則產生的聲音顯得厚、悶且穿透力也比較強;但如果距離遠,則產生的聲音顯得薄、亮且穿透力比較弱。如果演奏的作品節奏比較慢,則注意加上揉弦的動作,這樣才能聲音更加動聽以及圓潤,并且左手要注意將弦按在指板上,以加強撥弦響亮的效果。如果演奏的作品節奏比較輕快,則可以用無名指和食指的中指進行交替的撥弦。
初學低音提琴者由于剛開始對弦樂器進行接觸,很難控制手指的力度,且按弦的手型也不容易掌握。因此在練習半把位時,可以利用保留指進行換弦。演奏者應該養成保留指的習慣,這樣有利于把握演奏的音準及速度。利用保留指進行換弦的步驟是,演奏者在同把位進行換弦時,首先要將前一個把位的手型保留,并確保各手指之間的距離,然后將從一根弦向另一根弦進行橫向移動。

在進行空弦訓練時,演奏者的左手輕松的搭于琴上,同時注意右手的運弓,利用弓尖、弓中、弓跟等,對不同音樂作品的力度進行不同層次的演繹。弓根不僅可以演奏漸強或強音符,同時也可以拉漸弱和弱音符;利用弓尖演奏漸強或強音符,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低音提琴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演奏者在進行換把時,應將手指按弦的壓力減輕,令手指緩緩貼于琴弦,同時以換把完成后需要用到的手指作為軸心,同時以手指去帶動手腕,再以手腕去帶動小臂,最后以小臂去帶動大臂,最后正確的完成換把。注意手指與琴弦相離,否則就是跳躍式換把,會對把位的準確度造成影響;此外,手指按線的力度不能太大,力度過大會將弦的阻力增加,從而對換把的速度和音準的連續性造成影響。
在進行按弦訓練時,要注意不能依靠之間進行按弦,指尖按弦對換把有利,但是經常發生摳弦的現象,從而令琴聲不夠飽滿、干癟;用指肚按弦可以讓低音提琴的發聲柔和動聽,但卻不利于作者的換把。筆者建議演奏者使用指肚與指尖的中心點進行按弦,這樣可以使低音提琴的音色柔美、更具感染力。
在進行運弓訓練時要注意由弓根到弓尖所用的力量應該是不一樣的。弓根與演奏者比較接近,就比較好控制運弓的力度,只要稍微一用力就能發出聲音;而弓尖與演奏者距離比較遠,就不好控制運弓的力度,此時就需要比較大的力量。因此,演奏者在進行運弓時應注意由弓根到弓尖的力度要逐漸加大,而由弓尖到弓根的力度要逐漸加大,這樣才能保證運弓的音色與力度統一。
低音提琴的弓子有兩種,分別是法國弓和德國弓,下面主要以德國弓為例談一下握弓的訓練。維也納b式握法、歐式握法。維也納a式握法主要是依靠演奏者的拇指末端對弓桿施力從而帶動弓子運動,同時配合手腕和其他手指進行運動。歐式握法主要依靠演奏者的食指與拇指施力與弓桿,并配合大臂、手腕、其他手指完成。
持琴的方法包括坐式持琴法和站立持琴法。坐式持琴法演奏者需要比普通椅子略高的椅子進行演奏。演奏者使用坐式持琴法時,可以將左腳搭于椅子的踏腳處,然后將琴右上側的側板與背板間的邊緣放在左腿的跨溝;演奏者的右腿自然伸直,并靠于琴右下側的側板處;右手持弓,左手自然下垂,放于琴左上側的側板上。站式持琴法演奏者兩腳自然分開,身體直立,兩腿的距離比肩寬稍大;將琴靠在演奏者的左腹股溝,同時將琴頭略傾斜于演奏者的身體;右手持弓,左手自然下垂,放于琴左上側的側板上。
低音提琴演奏者要提升演奏效果,不僅要加強基礎訓練,同時還要加強人文修養和音樂修養。人文修養包括演奏者的閱歷與意志、思想與感情、審美理想、藝術修養、道德與性格以及社會和自然科學等的素養。音樂修養指音樂表演者的基礎音樂素養:音樂形態的把握如音高、音律、結構、節奏、音色等,以及感受力、音樂情感、表演形式和想象力等的素養。一個好的作品,是演奏者同時將人文和音樂修養一起融入音樂的表演,這樣才能給聽眾帶來更美的享受。
掌握音樂樂曲反映的情感和內涵是演奏者進行演奏的關鍵環節,演奏者只有清楚的知道曲子所希望表達的情感,才能更加透徹的演繹作品。每一個音樂作品的產生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因此了解曲子的作曲背景,是了解樂曲表達情感的前提。演奏不是單純的演奏,要了解樂曲的背景、人文、情感等才能將作品更好的演繹出來。
在了解了樂曲的背景、人文、情感等方面后,演奏者應設身處地的,將自己放置于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想象自己也有相同的情感經歷,需要音樂宣泄,這樣才能與作曲家產生共鳴,也才能更好的演繹作品,將作品的真情實感展現給聽眾。
隨著改革開放,民族管弦樂也在不斷地發展。低音提琴在民族樂隊的聲部,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民族管弦樂不可或缺的重要樂器,在樂隊中的表現力也越來越重要。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以伴奏為主,但是其卻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因此,在進行低音提琴的演奏時需要演奏者對其伴奏功能進行充分的演繹,才能將其伴奏功能充分的展現出來。演奏者在進行低音提琴的演奏時要注意增強演奏的協奏意識和團隊精神。
低音提琴強有力的低音是整個樂隊音響保持均勻橫的基礎,是現代管弦樂隊中發揮非常出色的音響效果之一。在現代的樂隊演奏中,低音提琴演奏的效果直接影響著整個音樂作品的詮釋與表達。在進行低音提琴演奏時,演奏者首先要加強揉指訓練、撥弦訓練、半把位訓練、空弦訓練、換把訓練、按弦訓練、運弓訓練、持弓訓練等基礎訓練,然后再在基礎訓練的基礎上加強人文修養和音樂修養,掌握音樂樂曲反映的情感和內涵,將感情融入作品,講究團隊的合作,從而提高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