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建國 王蘋果
內容摘要:P2P借貸通過互聯網技術將社會閑散資金積聚起來,通過P2P平臺的信息對接完成資金供需對接,提升了資金流動性,使經濟變得更有活力。然而,隨著我國P2P產業的不斷發展,由于我國信用環境仍不健全,導致倒閉跑路的P2P平臺不斷增加,不僅阻礙了我國P2P產業發展,同樣也擾亂了我國的經濟秩序。本文通過分析英美兩國對P2P產業的監管策略,以期根據其監管經驗探究適合我國P2P產業的監管體系與路徑。
關鍵詞:P2P網貸 ? 國外經驗 ? 監管創新 ? 金融風險
引言及文獻綜述
金融創新指新建的生產函數及企業對要素的重新整合(Joseph Alois Schumpeter,1912),是對現有金融產品的整合,可以為金融工具及金融產品的創新提供一種保障。金融創新包括“微觀金融創新”、“中觀金融創新”及“宏觀金融創新”,其中“微觀金融創新”指金融工具創新。龔建生(2002)從組織理論出發,認為金融創新是金融組織內部矛盾作用的結果,并且金融創新應當包含金融工具創新、金融產品創新及金融融資創新等;“中觀金融創新”指金融制度創新。North(1971)首次提出金融創新就是金融制度創新,金融創新的本質是經濟發展與經濟制度二者之間相互融合及相互摩擦的最終成果,任何金融制度的改變都可以看作金融創新。錢國榮與厲以寧(1997)都認為金融創新是金融制度突破傳統,各種異于傳統金融的金融市場、金融制度及金融法律的變化都可以看作金融創新;“宏觀金融創新”則將金融創新與金融發展歷史相關聯,由單一的、局部的研究拓展到系統的、整體的研究。陳岱孫(1991)將金融創新理解為一系列金融市場與金融體系新事物出現的整合。一般而言金融創新初期可以較好地解決金融風險,但在金融創新后期,隨著金融體制的進一步成熟,卻會顯現出更多的金融風險。
我國P2P借貸產業的創新性及存在風險
(一)我國P2P借貸產業的創新性
P2P借貸運作模式的核心是將社會閑散小額資金積聚起來,并通過平臺信息對接滿足資金供需雙方的金融服務需求。因此,P2P借貸產業的發展本身就是互聯網時代下金融產業的創新,同時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創新成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我國P2P借貸產業商業模式迅猛發展,創新出多種P2P借貸商業模式,如表1所示。純線上模式的代表企業包括拍拍貸、人人貸、宜人貸,其代表我國P2P借貸商業模式的雛形,所有的金融運作流程都在互聯網上完成;債權轉讓模式的代表性企業是宜信,投資人不與借款人簽訂債券合同,而是通過平臺放貸,之后再將債券轉讓給投資人;風險準備金擔保模式的代表性企業是紅嶺創投,P2P平臺開設資金賬戶用于解決借款逾期或者違約問題,以保證投資人利益。
我國P2P借貸產業風險評估方式有別于國外,風險評估更加安全可靠。國外P2P借貸產業的風險評估方式主要依靠技術驅動,基本所有的業務流程與環節都采用自動化與智能化發展運作,對P2P業務風險評估完全依靠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雖然該種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P2P平臺的運營成本,但是受到技術發展制約及相關監管政策等因素影響,存在許多信用“黑洞”,導致平臺無法掌握所有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因此國外P2P平臺的業務風險仍然較高。相比之下,我國P2P借貸產業風險評估方式更傾向于使用“人海戰術”,通過安排線下大量信用審查人員的方式對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及信用狀況進行審核,風險評估的準確性更高,并且許多大型P2P平臺的線下信用審核人員都具有多年銀行線下審核經驗。因此,許多P2P平臺可以通過線下審核方式從銀行所淘汰下來的融資客戶中挑選出較為優質的客戶,進而開展相關業務。例如,國內P2P平臺紅嶺創投就是參考銀行風險審核體系建設線下審查人員,建立了集審核、考察、集體決策、全面貸款的綜合性管理團隊。
(二)P2P借貸產業風險分析
P2P借貸產業作為傳統金融行業的創新產業,其存在的金融風險將更加復雜與多變,具體風險分類及特征如表2所示。共性風險主要是運營風險,產生原因在于我國P2P平臺剛剛起步,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運作模式都在探索階段,本身就存在較高的運營風險。再加上我國監管措施落后,多數P2P平臺信息披露不透明。擔保模式主要是第三方擔保風險,產生原因在于第三方擔保與P2P平臺往往存在利益關聯,該擔保模式并沒有完全切斷投資人的資金風險。同時,在現有的監管體制內,無法保證第三方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債權模式包括平臺運營風險和詐騙風險,欺詐風險產生原因在于債券模式極易發生非法集資問題。由于債權轉讓在線下進行,資金配對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容易形成資金池,平臺容易發布虛假信息吸引投資人,對投資人產生詐騙行為。
美國與英國對P2P產業的監管策略與措施
(一)美國P2P產業監管
美國P2P產業監管體制及架構。當前,美國對P2P產業實行多部門協同監管,即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監管的監管體制。其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州一級證券監管部門主要負責對P2P投資人的保護,而州一級金融監管部門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則主要負責對P2P借款人的保護。在監管架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所有涉及證券、投資及消費等方面的法律、法案和法規都在P2P監管中發揮作用。例如,《證券法》規定了P2P平臺開始運營之前需要在SEC注冊;《證券交易法》規定了P2P需要滿足持續信息披露要求;《高利貸法》規定了P2P平臺規定的利率必須有上限;《消費者保護法》規定了P2P平臺使用人可以享受到的權益;《隱私法》規定了P2P平臺保護P2P業務參與人的信息隱私等。
美國P2P產業監管理論及方法。美國對P2P產業的監管采用的是較為傳統的監管方式,即保護P2P業務中的投資人和借款人或者說是消費者,主要加強對P2P平臺的監管與限制。如為P2P平臺制定嚴格的標準,只有符合標準的平臺才可以從事P2P業務,防止那些不成熟、業務非專業的平臺隨便進入市場,擾亂經濟秩序。在監管方式方面,美國并非將P2P借貸歸類為典型借貸業務,而是將P2P借貸視為證券發行,表明美國政府始終認為P2P借貸業務具有較高風險,需要較為嚴厲的監管標準對其規制。
在監管主體方面,美國按照投資人保護原則,確立了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SOC)為主,其它州金融監管機構為輔的監管主體。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職能是保護投資人利益,具體職責是負責對P2P平臺的信息披露進行監管,進而保護投資人,對于發布虛假信息的平臺進行懲罰。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是主要執法部門,對P2P平臺的不同業務開展監管,保證業務的合法性。在P2P行業內,制定相應的保護消費者利益條款及規定。對P2P產業發展前景進行風險預測,向消費者和投資人發出提示。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SOC)的作用職能是風險識別,監管P2P市場運行,與其它監管部門協作監管,對監管信息進行共享,以及對P2P產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彌補或者修復。由于目前美國P2P平臺是完全沒有擔保,也沒有政府保證的,因此一旦平臺跑路或者借款人違約,投資人將面臨無法要回本金的局面。所以,美國P2P的監管具體方式側重保護投資人,主要對P2P平臺進行規定。
(二)英國P2P產業監管
英國作為P2P產業的起源地,其行業發展較為成熟,相關監管體系也較為完善,行業規范也更為嚴格??傮w來說,英國P2P產業監管體系是由P2P行業自律協會、政府及金融市場行為監管(FCA)共同組建,三者相互補充、相互扶持。通過自我監管、政府監管及專門監管的“三重監管”模式對投資人的保護,進而引導P2P產業健康發展。
英國P2P行業自律協會嚴格監管。英國P2P行業自律協會是由Zopa、RateSetter、FundingCircle三家P2P平臺組建,目前該協會成員已經占據英國95%的P2P業務。英國P2P行業協會側重從微觀層面對投資人進行保護,如規范平臺運作流程、平臺融資規范及破產等問題。英國P2P協會要求P2P平臺在運營時需要具備以下十項規定,具體包括:最低資本、高級管理結構、自有資金與客戶資金分離、接受信用評估、反洗錢及反詐騙、遵守運營規則、信息披露、擁有高級管理系統、平臺內部投訴處理政策、提前對平臺破產做出安排。此外,英國P2P行業自律協會還與英國最大的反欺詐聯盟合作,積極幫助成員識別具有詐騙行為的借款人,最大限度減少平臺壞賬率。
政府監管部門監管。英國政府對P2P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出臺了世界上第一部針對P2P產業的法律《關于網絡眾籌和通過其他方式發行不易變現證券的監管規則》,不僅指導了英國P2P產業的發展方向,而且為世界P2P產業發展提供了參考。該部法律對平臺資本金標準、客戶資金管理及客戶權利保障進行了規定和解釋,具體包括:第一,對于P2P平臺而言,要取靜態最低資本金與動態最低資本金較高的一方作為P2P平臺的最低審慎資本標準,且靜態最低資本金最低為2萬英鎊,之后提升到5萬英鎊,而動態最低資本金則根據平臺借貸總額劃分;第二,在資金管理方面,政府明確規定,即使P2P平臺破產,對于未到期資金,平臺仍有管理義務。同時,客戶資金需要有專業第三方托管企業托管,而對于平臺持有資金超過100萬英鎊的平臺需要配備專業人員進行CASS管理;第三,出于保護借款人目的,政府規定借款人在平臺簽訂合同的14天內,可以無理由單方面解除合同。
金融市場行為監管(FCA)專業監管。金融市場行為監管(FCA)是在P2P各方主體一系列討論之后所確定下來的P2P產業監管主體,也是英國P2P產業監管的核心主體。FCA始終從保護投資人角度、增加借款人信心角度出發,建立相應的機制、出臺相應的政策保護P2P業務參與主體利益,以保證英國P2P產業健康發展。在監管策略方面,FCA始終堅持三項發展目標:第一,確立投資人的核心地位,制定P2P平臺必須遵守的規定和基本義務;第二,提高誠信在P2P產業中的地位,提升P2P產業整體誠信水平,增加投資人的投資信心;第三,整合P2P產業資源,組建專門促進P2P產業良性發展的競爭機構,建立良性產業競爭機制等。
我國P2P產業監管創新路徑研究
我國P2P產業屬于金融信息中介組織,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完全相似。因此,除了傳統的金融監管方式以外,還需要建立行業協會自律組織,輔助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共同監管,具體P2P產業監管體系及路徑如圖1所示。
(一)政府宏觀指導P2P產業發展策略
一方面,加強P2P法律法規建設,雖然P2P借貸屬于互聯網金融,但是其本質仍是金融,并沒有脫離金融風險的廣泛性、傳染性及隱蔽性等特征。因此,開展P2P產業法律法規建設,加強P2P借貸產業監管對我國P2P產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另一方面,鼓勵平臺增加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互聯網技術的應用,P2P平臺與中國人民銀行信用數據對接,加強不同P2P平臺之間的數據聯系,將已經存在且已經沉淀的信用信息加以利用,打破平臺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解決P2P業務小額貸款成本高的難題。建立P2P產業信用共享平臺,將借款人的信用數據作為P2P借貸業務的征信基礎,挖掘信用信息的更多價值,建立多元化紐帶征信體系,不斷提升P2P業務征信效率及精準度,形成應用更為廣泛、數據更加全面的征信系統,提升個人信用在P2P業務中的地位與作用,為我國P2P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二)金融監管部門負責金融市場監管
建立行業準入標準,金融監管部門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和隨機抽查,制定P2P產業發展標準,嚴格執行P2P產業相關監管政策,對于較為嚴重的違規平臺,可以責令關閉。在平臺運營方面,由于P2P產業仍在快速發展階段,商業模式及具體運作模式仍在探索,因此建議在保留現有運營標準的前提下,根據P2P產業的實際發展狀況,不斷調整運營標準。對于阻礙產業的發展標準,要及時修改或者清除。在平臺退出方面,要側重保護投資人,即使平臺發生運營困難,平臺也要對投資人的資金負責,保證投資人資金安全;第二,培養P2P產業專業監管人員,提升P2P產業監管效率。由于P2P產業屬于復合型新興業態,不僅具有傳統金融的風險特征,而且具有互聯網技術所引起的新型風險。因此,對P2P監管人員的素質和知識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建議金融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培訓形式對相關監管人員開展專業培訓,既可以與教育機構合作開展培訓計劃,也可以在P2P企業開展知識講座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