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繼彬
樟子松的根系發達,可以生長在不同的土壤環境中,整體的適應性比較強,而且生長速度快,在抗風沙和保持水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由于樟子松木材的優質性,可以為各領域發展提供原材料。想要提高樟子松的作用效果,做好育苗和移栽工作非常有必要,其是關系到樟子松后續生長質量的重要環節,只有做好育苗管理,保證樟子松的良好生長,并進行合理移栽,這樣才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為林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為林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保證林木質量是推動林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樟子松在種植期間涉及到的環節比較多,而樹木的育苗和移栽與樹木的生長質量有著密切關系,要不斷提高育苗水平和移栽技術水平,為苗木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要對育苗環節的具體流程進行掌握,做好各環節的管理工作和移植養護,這些技術對提高樟子松的生長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1、樟子松的育苗工作
①育苗的科學選擇
要對樟子松的生長特點進行了解,根據實際生長習性來選擇適合生長的區域,不能選擇堿性較大的土壤,要保證土壤中的養分充足、土壤疏松、水分適宜。盡量避開地勢低洼的區域,如果土壤黏度較大,則不利于樟子松的健康生長,而且還可能導致病害發生。可以在之前種植過松樹的地區進行種植,不但可以提高樹苗的成活率,也可以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有助于樟子松的健康生長。
②施肥整地處理
為了給樟子松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保證幼苗的存活率,必須要保證土壤中的養分充足,這就需要對種植區域進行科學的施肥整處理,對原有的土壤環境進行改良,為樹木的正常生長提供保障。可以選擇堆肥作為土壤基底肥,讓樟子松根部可以快速發育,適應沙地的生長需要。要將施加的肥料與土壤均勻混合,建立良好的耕種環境,提高土壤中的養分,讓樹苗根部可以快速發育和生長。
③種子的選擇與處理
種子的質量對后續生長有著直接影響,在實際選擇種子品種時,需要結合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選擇,確定種子可以適應種植地區的環境,在種植地區可以更好的存活與生長。要選擇沒有病害的種子,在種植之前需要對種子的質量進行檢驗,確定沒有問題之后才能應用到播種工作中。
想要促進種子的發芽生長,保證苗木整齊,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讓種子快速發芽,有助于提高種子生長期間的抵抗能力。先進行種子的消毒工作,將消毒后的種子放在溫水中浸泡,水溫控制在40-60℃,浸泡一天之后將其放入到溫室,并用清水進行過濾,每天過濾3-4次,反復進行這項操作,直到種子開裂。然后再將種子應用到播種種植環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種子的成活率。
④播種期間的管理工作
一般在春季進行播種,春季土壤中的水分充足,環境良好,適合樟子松生長,有利于提高苗木的生長質量。通過研究發現,一般在土壤淺層溫度達到7℃時就可以進行播種作業。在進行播種之前,首先要對土壤進行處理,讓土壤中擁有充足的水分,保持在潤濕的狀態,等到土壤干松之后,來制作苗床。可以采用人工播種或者機械播種的方式,種子的間距和行距要進行合理控制,在播種完成后還需要對種植區域進行鎮壓,保證土壤密實,避免出現水分流失的情況,在種植區域表面覆蓋一層薄土,薄土厚度要進行控制,保證苗木可以順利出土。在播種時,種子的數量也要進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現浪費的情況。在播種完成后,也需要做好種植區域的管理工作,設置防護屏障,防止幼苗在生長期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要對溫度進行調節,將溫度和濕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一般在播種后會在苗床表面覆蓋一層稻草,將種植區域的土壤全面覆蓋,防治鳥類吃食,需要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看護。
⑤苗期管理工作
樟子松幼苗在生長期間,要保證土壤中的水分充足,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控制好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種子在出芽和生長階段,要讓土壤保持在潤濕的狀態,防止水分過少出現干芽的情況。澆水的時間要合理掌握,夜間溫度低,空氣濕度較大,上午土壤中的水分足夠,一般在午后對種植區域進行澆水。幼苗生長階段,土壤中容易病菌的繁殖率比較高,幼苗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同時,由于外界溫度較高,地表溫度差較大,會對幼苗的生長造成影響,這就需要通過澆水來調節苗床溫度,合理控制土壤中的溫度和制度,減少病害的發生概率。為了避免幼苗遭受日灼,需要對其進行遮蔭處理,實現對地表溫度的有效控制。另外,幼苗在生長期間,需要不斷優化土壤環境,做好除草工作,讓樟子松在適宜的環境下生長。
⑥病蟲害的防治管理
樟子松在生長期間,很容易感染立枯病,對于新生長的幼苗來講,發病速度比較快,導致樟子松出現爛種、猝倒和莖葉腐爛的情況,對樟子松的生長質量有著較大影響。要提前做好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將預防作為首要工作,結合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防治措施,也可以實現多種防治措施的綜合應用,提升防治效果。要將病蟲害防治工作與育苗各個環節相結合,做好防病控制工作。幼苗立枯病是由病原菌引起,而且幼苗發病時間比較快,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要根據幼苗發病情況科學的選擇藥物,保證防治效果。
2、樟子松苗木移栽技術
樟子松移栽時間春季宜早不宜遲,在4月上旬土壤解凍30~40cm時即可開始,樟子松喜光移栽地應選擇地勢開闊、陽光充足的地方。移栽早,頂芽未萌動或剛萌動,運輸中消耗自身營養物質少成活率高,生長也正常。移栽晚,頂芽生長消耗自身營養無力繼續正常生長。秋季可在休眠后進行。樟子松1-2年生幼苗裸根移栽易成活,成活率達90%上,隨著苗齡的增大,裸根移栽成活率逐步下降,帶土球移栽的成活率可達100%,生長良好,當年新梢生長30cm左右。
土球嚴重散碎的大部分死亡。確保土球直徑大小完整,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關鍵,土球大小一般是樹干胸徑的8-9倍。正確包扎是減少土球損壞的重要環節。在栽苗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好苗木根系不受風吹日曬,栽植時深度以苗葉不埋入土中為宜,栽后踩實,在栽苗后澆水1次,利于成活。為促使移栽苗的上層根系發育,圃地應保持適度濕潤,移栽后每隔15~20天澆水1次,夏季勤松土,保持表層土壤濕度,新梢停止生長時間要控制灌水。并于5-6月間根據苗木生長情況,適量追肥1~2次。促進生長培育成規格苗木。
(作者單位:163813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林源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