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鋒
摘 要 在新常態背景下,田園綜合體這種結合了新型旅游發展和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應運而生,在鄉村旅游開發和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簡要分析了鄉村旅游中田園綜合體的職能呈現,對田園綜合體的設計表達方式進行了重點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 鄉村旅游 “田園綜合體” 標志性建筑
現階段,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農民集體收入不斷增加,對農村產業化的優勢調整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1]尤其是從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以來,“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模式開始被應用于新農村建設中。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田園綜合體”囊括了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維護和田園經濟運行策略等。在鄉村旅游視角下進行“田園綜合體”的設計,既需要從宏觀角度上全面考慮,也需從微觀層面推進,充分結合農村經濟和現代經濟。
一、鄉村旅游中田園綜合體的職能呈現
其一,田園綜合體為鄉村旅游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立足于市場教育背景,促進了農業的良好發展,確保了農民經濟整體收益的最大化。
其二,田園綜合體促進了田園體驗價值的增強。把更加健全的鄉村配套服務提供給消費者,帶給消費者更深刻的鄉村體驗,改革鄉村旅游,不再走傳統農家樂形式的道路,在其中融入充滿體驗感、創意和新鮮感的元素。
其三,田園綜合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鄉村旅游消費的農業文化知識的提升。通過農耕體驗活動以及展示特定的高科技農業設施,可以吸引諸多消費者的眼球,調動其參與旅游體驗,確保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學習以及科普順利實現,使更多的城市居民對現代農業的基本構造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田園綜合體設計表達方式
(一)田園生活空間的還原與標志性建筑的塑造
多樣性、復合性是鄉村田園空間功能的顯著特點,鄉土特色十分鮮明。[2]不同于城市空間的單一性,在鄉村中,每個具體空間的功能性與文化內涵均存在差異性。鄉村生活的空間載體就是鄉村聚落,不同的生活方式使生活空間存在一定的區別,而生活空間務必要符合不斷改變的生活方式,積極進行調整。傳承民族文化,使人們內心的需求得到滿足,將人的價值充分實現,是田園生活的重要意義。充滿意義的生活空間,既能夠使村民順利開展日常生活的需求得到滿足,還可將內涵豐富的鄉村文化生活激發出來,作為鄉村旅游核心資源吸引城市游客。為旅游服務是“田園綜合體”的建筑設計最終目的所在,在塑造其標志性建筑方面,應充分展現“田園綜合體”的特點,整體的建筑風貌應兼具田園特色和地域特色。在剛開始設計時,設計師應充分了解當地的特色文化,借助諸多形式,如歷史遺跡、民宿和書院等,使新舊生活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實現過去和現在、古老和全新之間的對話。塑造標志性建筑既有助于恢復地段的重要地位,也能將鄉村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
(二)以旅游市場為基準確定田園風貌設計思路
立足于鄉村旅游視角設計“田園綜合體”,必須以鄉村的具體現實情況為出發點,與此同時,更應尊重旅游市場的現實情況。“田園綜合體”建設銜接旅游市場的主要目的,便是讓“田園綜合體”設計提供必要的建設給旅游服務與產品。在考慮旅游市場的基礎上,“田園綜合體”的建設,需要明確旅游客源市場的相關要求,更好地同市場發展標準相符。比如“田園綜合體”的基礎設施、生活設備、景觀環境建設以及民俗活動場地等,均需考慮旅游市場的實時變化。在建設基礎景觀時加強對田園風貌的建設。樹木的覆蓋率應超過80%,同時增加樹木種類,把各種充滿特色的樹木移植在不同的區域,進一步增強環境的美觀性。
(三)以產業為支撐,提升多元價值
規劃建設“田園綜合體”不僅要充分體現當地的旅游價值,還要積極挖掘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業資源,不斷延伸產業鏈,將農產品加工和休閑農業納入重點發展內容,積極打造地方品牌,從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增加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民的收入,借助發展特色產業順利實現“田園綜合體”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可利用良好契機,即國家正對鄉村振興戰略予以大力支持,將當地各個大型項目開發商機結合起來,如當地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鄉村旅游、景區開發等,創辦生態休閑農業園,進行特色畜禽養殖,通過糞便對農產品(果蔬等)進行種植。同時實施種養結合模式,加快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就中小規模養殖場在處理糞污上難度較大的情況,由社會化服務組織成立專業服務公司,在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上由政府出資補貼建設,以合同形式對養殖場糞污做定期清運,集中發酵制肥,之后利用管網對接種植基地,有機統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臺灣的大湖草莓休閑酒莊為例,其地理位置在臺灣苗栗縣大湖鄉,最大特色就是生產制造草莓酒,同時還有草莓文化館、伴手禮館、遺跡溫泉會館等。草莓文化館的大樓一共五層高,一樓主要展示了農特產品和草莓紀念商品,二樓和三樓主要為人們展示了草莓發展史、生態和食用方式,最后兩層樓則是餐廳和空中花園。大湖酒莊把草莓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使產業鏈更加豐富,致力于打造一個文化主題產業園。除此之外,酒莊不僅是衍生品的開發地,還具有豐富的觀光旅游價值,借助對各種各樣的農業衍生品進行開發,實現了效益產業鏈的最佳化。利用草莓制作而成的各種副產品,既提高了商品的收益,同時也給游客帶來了深刻的體驗。
三、結語
作為一個新模式,“田園綜合體”促進了鄉村的良好發展,一方面有利于鄉村復興,另一方面也可發展鄉村旅游經濟。通過本文論述,希望借助建設“田園綜合體”,有效拉動鄉村旅游發展。
(作者單位為東營市現代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 史云,楊相合,謝海英,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實現形式——田園綜合體[J].江蘇農業科學,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