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濱
摘 要 當前,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得到了國內群眾和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與肯定,不過我國的社會經濟轉型依然有待深化,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相關的研究、探討與實踐工作。本文基于筆者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與學習認識,首先簡單分析了目前我國社會經濟轉型所面臨的困境,然后主要就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的應對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為相關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社會經濟 轉型 困境 對策
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使得我國的市場越來越健全,越來越完善,社會經濟收入也大大提升。[1]不過客觀來講,我國的社會經濟轉型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而且在目前的社會經濟轉型中,面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與困境,對此我們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關注與重視,切實、科學、有效地應對好問題,走出困境,實現更加長足的經濟發展。
一、目前我國社會經濟轉型所面臨的困境
(一)政府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干預力度過大
眾所周知,在建國之后的較長時間里,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也就是說政府完全掌控著社會經濟的建設與發展。雖然改革開放后,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樣的情況,但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很多思想、理念與做法,卻依然被保留了下來,最終導致目前我國政府對市場經濟發展干預力度過大的困境出現。[2]政府的過度介入,會擾亂市場的正常競爭、發展、升級規律,甚至阻礙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生產技術、科學水平方面的創新,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提升。
(二)社會的利益分化加劇
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因素影響,我國的社會經濟水平較為落后,同時我國的地域面積又非常廣闊,人口眾多,要想一次性徹底解決貧困問題不太現實。于是我國便提出了“先富帶動后富”的戰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但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以來,我國的社會財富分化一度超過了國際警戒線,這帶來了諸多方面的社會問題,不僅阻礙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且很多群眾對此也感到不滿。社會財富過于向少數人集中,會導致大多數人的消費水平和物質生活水平下降,這無疑限制了社會經濟的提升和發展,同時很多人便會對此感到不公,容易發生社會矛盾。
(三)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突出
在我國前一階段的社會經濟轉型中,主要依靠的是廉價勞動力以及各類自然資源。勞動力是可以再生的,雖然其早期價格低廉,但是不會對今后的經濟發展產生什么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自然資源卻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工業化的過度發展和管理的不健全,使得我國的環境污染變得越來越嚴重,這限制了我國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雖然近些年我國政府在強調和引導社會產業的升級,推行綠色生產、綠色經濟,同時還制定實施了很多政策規范標準、法律制度,可改善情況還并不是非常明顯。
二、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基本策略
(一)合理地干預、引導市場發展
社會經濟的發展,應避免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干預與尋租行為,同時也要克服市場經濟體制帶來的自發性和盲目逐利性。在市場經濟的起飛階段,通常是以政府為主導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政府的“大一統”管理模式必然會束縛市場經濟的發展活力,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漸成為眾多社會矛盾的焦點。所以,我國的社會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應該由政府主導的模式轉變為政府與市場共同主導的模式。
(二)提升社會經濟發展的公平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純粹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那就是“競爭性”,這會使那些擁有權力、財富以及知識等主要資源的群體成為社會的強勢階層。們在社會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而那些不具備核心資源的群體便淪落為了社會的弱勢階層,同時在社會競爭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這時,就需要作為調節者的政府來對社會市場進行宏觀的調控,綜合分析各個群體利益并協調各方的利益關系,防止因為不公平競爭而造成的利益分化加劇;最終使得各個利益階層都可以獲得平等的競爭機會,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3]
(三)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
認清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轉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我國在如今的社會經濟轉型過程當中,必須要更加深入地踐行長遠可持續發展理念,平衡好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適度地對自然資源進行開采和消耗,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對社會各行各業的規范引導,出臺更加科學、明確的政策與制度規范,提高法律的懲處力度。對綠色創新、綠色發展的企業予以鼓勵和扶持,使這些綠色、新興、環保的企業可以快速成長發展起來。這一方面可以為我國的未來市場發展、經濟發展保留資本,另一方面還可以我國幫助打破國外的綠色壁壘,真正地、實際地、有效地推進我國社會經濟轉型,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三、結語
客觀來講,在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轉型中,還面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與困境。對此我們必須要積極地做出應對,破解問題,走出困境,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社會經濟轉型,使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更加長遠的進步與發展。
(作者單位為吉林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
參考文獻
[1] 何莉,朱堃.砥礪奮進促轉型? 鑄就輝煌四十年——改革開放四十年張掖市社會經濟發展綜述[J].發展,2019(03):15-17.
[2] 李慶平.新經濟與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研究[J].中國市場,2017(04):31-35.
[3] 劉玉杰.經濟新常態我國經濟體系轉型發展影響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8(0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