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敏麗 鄭曉東
【摘 要】數字化時代下,高校攝影與攝像課程只有進行教學改革創新,才能緊隨時代的發展,適應社會的需求。目前很多高校開設此類課程作為必修或選修課程,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傳統的教學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高校需要進行全面的創新,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時代培養專門人才。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攝影與攝像;課程理念;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0-0182-01
數字攝影與攝像課程是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攝影創造能力、藝術鑒賞水平和審美素養。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攝影攝像的學習和傳播方式也發生了改變。手機、相機、平板等傳播介質的便捷性為攝影攝像的學習提供了多樣化的渠道,微信、抖音、快手等APP的迅猛發展為攝影攝像的傳播提供了新穎的平臺。因此,高校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和開展新的教學模式,以便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如何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為社會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優質人才,是當前高校數字攝影與攝像課程面臨的重要難題。
一、高校數字攝影與攝像課程的教學現狀
通過調查研究和實踐教學,目前高校數字攝影與攝像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下述幾個問題:
(一)課程定義不準確。大部分人認為此課程就是拍照片、拍視頻,是很簡單的一門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就會出現教師缺乏科學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生缺乏對藝術的感知能力。
(二)教學場地的局限性。數字攝影與攝像課程是一門實用性、實踐性極強的課程,這就需要留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實踐。但目前很多高校上課必須要在教室,這就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束縛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三)教學成果轉化能力缺失。很多學生在學習此類課程的時候往往只注重該課程的作業、成績,而忽略了自己作為藝術類的學生可以將攝影攝像作品作為一個素材去展開創作。因此,教學成果僅是照片視頻等傳統、單一的作業形式。
(四)師資投入匱乏。一些學校的非攝影專業教師只懂得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缺乏深入研究,更沒有創作的經歷,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擔任此課程的教師。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視野的局限性導致教學質量明顯偏低,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高校數字攝影與攝像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
針對目前高校數字攝影與攝像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教學改革的建議,但仍需完善課程體系,打造多元化的課程模式。
(一)確立專業性的課程理念,明確培養目標。高校數字攝影與攝像課程在數字化時代的沖擊下,需要確立專業性的課程理念,明確培養目標。一方面,要利用數字化概念,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創建數字化的平臺,為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課程應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為社會供應大量應用型優秀人才。
(二)重視實踐環節,積極開展新的教學模式。一是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攝影比賽項目,擬定主題或自選主題,進行社會調研,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嘗試新的表現手法;二是引導學生結合視、聽、觸等多維度感知手段,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創新意識和藝術表現能力;三是開展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公司企業中進行實踐學習,實現“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目的,同時也為學生提前融入社會角色提供機會,提前做好就業創業準備;四是不要局限于在封閉的教室中創作,盡可能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感受自然,在自然中發現美的規律,尋找創作靈感,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各種角度拍攝,并與其它課程結合,進行綜合創意表現,創造有豐富視覺效果的藝術作品。
(三)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注重教學成果的轉化。在課程中,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將攝影攝像作業進行轉化,應用到文創產品、宣傳海報、雜志設計、欄目設計等多媒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此外,可以借助微信、抖音、快手等APP的發展,使學生所知所學所創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與應用。
(四)積極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建設優秀團隊。作為高校攝影與攝像課程的引導者,教師的業務能力是教學改革的基礎,教師只有熟練掌握相關技巧,才能在教學活動中得心應手,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同時,各辦學單位應積極創造條件培養相關教師,以此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建設一支專業能力過硬的優秀團隊。
三、結語
總之,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使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面臨極大的機遇和挑戰。目前,各高校根據當前的教學現狀,對數字攝影與攝像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順應時代潮流。如果高校能夠重視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在師資、設備、場地、管理等方面革新,教學質量將會得到很大改善。如果教師能夠摒棄落后的教育觀念,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成果也會豐富多樣。因此,高校數字攝影與攝像課程的教學改革最終會促進數字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夏洪波.新媒體時代高校攝影教育發展策略研究[J].北極光,2019(01):168-169.
[2]譚時康.高校攝影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傳媒論壇,2019,2(01):165+167.
[3]平悅.我國高校非專業攝影類課程的教學現狀研究[J].藝術科技,2018,3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