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為西洋樂器,100多年前傳入中國。同其他藝術一樣,鋼琴在我國的發展也經歷了許多波折。經過多位教育家和鋼琴演奏家的不斷努力,最終在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鋼琴文化。受意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作品《海上鋼琴師》的影響,中國涌現了一大批鋼琴愛好者,鋼琴成為中國當時時尚和高貴的代名詞。在此后的十幾年里,對于崇尚西方文化且經濟條件較為優越的知識分子家庭來說,學習彈鋼琴已成為新的文化風氣和時尚。這些知識分子家庭的子女成為引領時尚之風的主流,并形成了鋼琴熱。
《海上鋼琴師》曾獲意大利坎皮耶羅獎、法國美第奇外國作品獎、維多雷久文學獎和博斯克城堡文學獎??催^亞歷山德羅·巴里科《海上鋼琴師》這部作品的大部分人,無不為這部小說優雅跳轉的篇章深深感動?!逗I箱撉賻煛返闹魅斯つ帷げ嫉侣D萊蒙·一九〇〇,一個被遺棄在“弗吉尼亞人號”豪華郵輪頭等艙的孤兒,在進入1900年的第一天,被遺棄在一架鋼琴邊,棄嬰丹尼·布德曼·TD萊蒙·一九〇〇被船上好心的黑人鏟煤工撿到并撫養了他,取名字一九〇〇。棄嬰丹尼·布德曼·TD萊蒙·一九〇〇偶然接觸到鋼琴,雖未曾有人教過他曲子,但他無師自通。并能通過自己超凡的領悟和記憶把曲子彈奏得賦予靈魂。這是他與生俱來的鋼琴天賦,僅憑聽到的鋼琴演奏音樂,他無師自通就能夠把鋼琴彈好,并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從“弗吉尼亞人號”船上下來的人們,無不傳頌著一個仿佛有四只手的鋼琴師,一個能在鋼琴上隨心所欲的彈奏人。爵士樂鼻祖杰尼聽說他高超的鋼琴演奏技藝后,親自上船和他進行鋼琴競技,同丹尼·布德曼·TD萊蒙·一九〇〇斗琴結束后,杰尼被丹尼·布德曼·TD萊蒙·一九〇〇高超的鋼琴演奏技藝深深震撼,杰尼自嘆弗如,黯然離去。丹尼從“弗吉尼亞人號”船上的一個棄嬰,成為才華令人矚目的鋼琴師。1998年,《海上鋼琴師》被知名導演托納多雷改編成電影,從而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并風靡全球,《海上鋼琴師》受到世界矚目。
一、鋼琴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歷程
鋼琴傳入中國時,西方鋼琴音樂正發展到黃金時期,涌現了一大批浪漫主義鋼琴音樂家?!逗I箱撉賻煛返某霭?,為亞歷山德羅·巴里科贏得了無數粉絲。中國的青年人開始熱愛鋼琴音樂,喜歡《海上鋼琴師》回旋的樂章,也對鋼琴文化萌發了解、學習和掌握的夢想。為此他們曾出國學習,以期真正掌握和學習鋼琴音樂的文化內涵和技藝,成了一代鋼琴教育家、演奏家,為鋼琴文化在我國的發展及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海上鋼琴師》電影的傳播,使得我國了解和掌握鋼琴文化及技藝的人成倍增加,掀起了新的鋼琴熱,迅速提高了我國鋼琴技藝及文化,鋼琴文化在中國深深扎根。20世紀90年代,《海上鋼琴師》的熱播使鋼琴文化的發展及傳播周期、時間都大大縮減,為鋼琴文化在中國迅速本族化及參與民族文化競爭并獲勝打下了基礎。此時,我國出現了大批優秀的鋼琴專業藝術人才,且成為鋼琴藝術在我國的直接傳播人,具有精、高、尖的特征。
隨著小說《海上鋼琴師》熱銷,再次掀起了學習和購買鋼琴的狂熱現象。造成此狂熱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我國經濟得以復蘇發展是其重要原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具備了消費鋼琴與鋼琴文化的能力。加上我國也出現了許多鋼琴生產企業,為鋼琴及鋼琴文化消費提供了豐富的產品。鋼琴的層次規格呈現多樣化,品質也顯著提高,使整個鋼琴市場充滿活力,也進一步推動了鋼琴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到了90年代,風靡全球的《海上鋼琴師》搬上大銀幕后,獲得歐洲電影獎、美國金球獎等7項大獎,巴里科的作品在IMDb評分8.3,豆瓣評分9.2,僅在意大利,便已暢銷100多萬冊。美國《圖書館期刊》對他的評價極高,稱“巴里科是作家中的作家”。巴里科感動世人的《海上鋼琴師》一書,充滿了創造力和美感,在歐美各國引起巨大的反響。受《海上鋼琴師》熱銷的影響,我國學習鋼琴的人迅猛增長。大批返城知青為改變孩子和底層生活的命運,將鋼琴學習作為改變命運的捷徑。他們節衣縮食,讓孩子學習鋼琴。考上藝術院校的鋼琴專業是其學習鋼琴的主要目標,從事此專業的工作,以實現其改變命運的理想。與此同時,城市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鋼琴藝術中心、鋼琴業余學校等鋼琴培訓機構。然而,我國藝術院校教育資源非常有限,招生名額也很少,能夠考上藝術類鋼琴專業的學生少之又少。因此,多數學鋼琴者都沒能實現當初的夢想,許多鋼琴學習者也因夢想破滅而放棄對鋼琴的學習。但這并未阻止鋼琴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二、考級熱的推動作用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教育制度改革中對藝術特長生給予了極大的政策照顧,對其升學給予一定的加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藝術的發展,剛剛冷卻的鋼琴熱又再次掀起熱潮。由于藝術特長生在升學時加分分數與業余考級的級別緊密相連,所以,這種加分制度極大地刺激了鋼琴學習夢想破滅的家長及學生。學習鋼琴熱潮再次高漲起來。此時學習鋼琴及考級已經是升學的捷徑了,帶有深深的升學烙印。幾年后,鋼琴考級人數顯著增長,鋼琴特長生也快速增加,考級人數已遠超其他類樂器學習的總人數,為此,鋼琴特長加分制度被迫取消。
然而,鋼琴熱并未因此消退,反而考級人數增長得更快了,鋼琴熱更高漲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顯著提升,加上鋼琴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學習鋼琴的投入也顯著降低,使得鋼琴作為一種樂器而走入了眾多普通家庭。此時的鋼琴學習已經不是為了工作和改變命運,而是為了單純的愛好和自我文化修養的提高。許多鋼琴業余學習群體及培訓機構迅速崛起。但是,藝術是特色的文化,整體發展水平受到文化發展變化及需求的制約。也即是,文化系統對藝術的地位、性質、發展、功能等具有決定作用。鋼琴文化作為外來文化的一種,期待傳播和發展過程中必然與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相碰撞。這種音樂文化的碰撞正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盡管在某種程度上說,西方鋼琴文化理論促進了我國傳統音樂理論的發展,但其也給我國傳統文化帶來了一定的消融。
三、鋼琴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
亞歷山德羅·巴里科的《海上鋼琴師》有句經典語錄:“唯一讓你活下去的東西,其實會慢慢地殺死你。就像孩子對于父母,成功對于藝術家,太高的山脈對于登山者,寫作對于賈斯珀·格溫?!边@里有著希望,但僅在船頭船尾之間。巴里科的語言很簡練,但寓意深遠。也許這就是他受年輕人追捧的原因所在。面對我國目前出現的鋼琴熱現象,我們不僅要思考傳統文化、鋼琴文化如何發展傳播的問題,還要思考如何利用鋼琴熱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為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契機。這就需要將鋼琴文化同傳統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其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分,形成新的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從上述鋼琴熱中的鋼琴文化傳播歷程來看,在鋼琴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其已經深深地植根到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且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鋼琴文化。所以,對于鋼琴文化來說,其發展必須從我國傳統民族音樂中、民謠民歌中去汲取養分,同時還要借鑒其他民族、國家的文化精華,放眼世界,從而形成中國文化特色的鋼琴文化。任何文化的發展如果擯棄傳統的精華,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但在中西兩種音樂文化碰撞融合的過程中,我國鋼琴家始終保持著傳統文化的文化自覺,通過同世界文化的交流、對話來推動本民族文化的發展,并對其進行創新。這種創新既突破了原文化的束縛,又獲得了新文化的創新,使其既有固有傳統文化的特點,又不失新文化特色。
《海上鋼琴師》各種譯本也深受各國讀者歡迎。該書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海洋無邊無盡,人微不足道。鋼琴作為一種外來文化,我們應在外來和傳統間達到一種平衡,既立足于優秀的傳統文化,又探尋可供創新的文化因子,借鑒西方優秀文化成果來加速此因子的發酵,以推動中國文化的創新發展。多年來,在我國鋼琴教育家和鋼琴家的努力下,我國鋼琴教育獲得了極大成果,鋼琴得到普及,這不但提高了民族文化素養,也使民眾鑒賞音樂的能力得到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在長期的鋼琴文化傳播中,鋼琴文化已經融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并深深地扎根在中華文化的沃土中。當然,我國歷經數千年形成的現代文化也是多種價值取向下的多元文化整體。其不但具有中國文化的特色,還同傳統文化深度融合交會,形成了新的文化體系。在此現代文化中,能夠尋找到西方宗教文化和鋼琴文化等文化蹤跡。從世界文化史中可以發現,唯有反復碰撞方能產生思想火花,才能有創新和突破的可能。鋼琴文化在傳播和發展中,正是經歷了同我國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才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文化,中國民族文化也在此文化碰撞中不斷得到創新和發展。
在《海上鋼琴師》的末尾,丹尼·布德曼·TD萊蒙·一九〇〇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但他也不愿離開,最后他對朋友說:“兩條胳臂能彈出什么音樂,希望天堂有鋼琴。”丹尼·布德曼·TD萊蒙·一九〇〇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弗吉尼亞人號”郵輪,他與郵輪一起葬身海底。唯有海洋這般寬廣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艷的才華。如果可以的話,他寧愿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直彈下去。
(徐駿/碩士,西安音樂學院講師)